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949--1976)●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上160页“中国文明”)中说道: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1957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4吨载货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1956年9月8日中国成功试制新型喷气式飞机万里长江第一桥:1957年10月建成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上天历史学习三步曲了解(准)—理解(深)—见解(新)■历史学习第一步——“了解”:(历史史实、历史线索、阶段特征)●归纳1949—1976经济建设的发展阶段及特征●列举1949—1976经济建设的重大事件(10件)■三个阶段:●1949.10—1956底国民经济的恢复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56年底—1966年5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失误●1966年5月—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国民经济的劫难与混乱■10件大事:•1953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9—1961三年困难时期•1962年经济逐步恢复与发展•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1973国民经济复苏(周恩来)•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探究之一:○说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何优先发展重工业?○概括“一五计划”主要建设项目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并分析原因何在?○分析说明“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何重要意义?○概括“一五计划”的特点?■历史学习第二步——“理解”:(历史因果关系、历史发展趋势)中国(1952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钢产量:2.37公斤538.3公斤4公斤发电量:2.76千瓦时2949千瓦时10.9千瓦时材料一: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材料二: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比较(人均):1、上述材料反映了建国初中国的什么问题?2、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五计划”的两大基本任务是什么?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显著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什么要这么做?①历史因素:我国重工业基础尤其薄弱,亟待发展。②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③苏联经验:苏联的五年计划同样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④经济关系: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地域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A、华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①现实因素:临近苏联,易于接受苏联的援助.②基础设施:有着较为丰富的煤铁资源,交通发达③历史条件:已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④国防需要:抗美援朝,巩固国防,捍卫主权原因●探究之二:○解释“三大改造”改什么?○神入历史:给51页两幅图片配上解说词○分析说明三大改造完成的重大意义○研究性学习: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荣毅仁(1916-2005)江苏无锡人,被陈毅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1)从革命性质来看:三大改造前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三大改造后,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2)从经济基础来看:三大改造前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三大改造后,以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经济基础。•(3)从生产关系来看:三大改造前,生产资料私有制大量存在,我国存在着民族资本家剥削工人等多种剥削关系;三大改造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各阶级都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探究之三:○说明中共八大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复述大会对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如何认识的?○说出大会制定了什么样的主要任务?○研究性学习:既然八大确定路线是正确,但为何未能坚持下来?■“八大”经济方针:在总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基础上,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探究之四:○阐释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是怎么一回事?○说出中共中央采取什么方针纠正错误,使经济重新恢复发展?○探讨:出现这种极端“左”倾错误的原因何在?大炼钢铁,赶英超美人民公社社员:高呼毛主席语录,迈着整齐的步伐,一齐战天斗地。人民公社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敞开肚皮吃思考判断当年的《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000斤”、“一棵白菜500斤”、“稻谷亩产30000斤”等文章,宣传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于A.1956年B.1958年C.1959年D.1960年思考判断:●1962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七千人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毛泽东等领导带头作自我批评。会上有一位中央领导认为,造成三年困难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尊重并干扰了毛主席的意见。你是否同意?为什么?“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造成1959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B、苏联撕毁经济合同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D、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思考分析:●1960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是指: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关系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的关系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判断理解●纵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历程,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经验教训?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③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④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⑤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历史学习第三步:——见解(历史评价、历史启迪)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国民经济的调整1960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启示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启示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成功探索——重大失误——巨大发展本课小结恩格斯晚年给弗·梅林的一封信中说道:历史最终会把一切都纳入正轨。
本文标题: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131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