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解说的准备工作1、理清作品背景。对背景的掌握十分重要,这一环节是理解和把握纪录片解说的基础,是了解作者创作意图与表现作品的重要条件。(1)创作背景。创作的时代背景(社会、人文等环境因素)(2)人物背景。了解作品所描写人物背景——把握全篇解说的基调-准确表达作品传达的含义、感情。(3)心理背景。指作者创作纪录片时心理状态。(4)播出背景。2、把握作品风格。风格是作者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个性。取决于:创作个性、时代精神、社会风尚、民族环境。制约解说者语言创作,体现在处理题材、表现主题、塑造形象、语言样式、表达手法把握作品的风格是记录片解说的重要环节,也是解说着解说风格体现和发挥的基础。把握三个风格:作品风格(主题思想、拍摄风格、配乐风格)、文字稿件写作风格(集中体现创作风格、特点)、解说风格(体现创作个性)。3、确定解说的身份。解说前,需确定以作为语言表达音色、语气、节奏的依据。4、确定解说的语言表达样式。在了解了整片意图、主旨、创作特点的基础上,合理选择解说的语言表达样式是一部成功的电视纪录片必不可少的环节。5、依据画面确定解说词的段落位置。解释词不是完整的文章,只是语言的片断。解说过程中,需要依据画面找准段落位置以及层次关系。6、确定解说的速度和节奏。必要为画面删减解说词。A解说者身份对速度有影响,但画面决定速度。解说随片子结束。B解说词写作风格、纪录片立意、音乐节奏、景别景时不同影响的画面节奏制约着节奏。二、解说的生活化追求1、解说趋于生活化的原因和根据。由于“文革”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早期中国纪录片请形式单一,视角比较高,解说员解说音调较高,同来与受众的差别较大。后来的纪录片为了迎合大众审美的变化和纪实手法对真实、自然的要求,走上了平时、质朴、自然、平视角的表达路线,力求贴近生活,拉近与受众的距离。2、解说生活化的表现特征。(1)从吐字发声上看,一般用声音量不大,小而实,以收为主,咬字幅度适中,出资灵活、集中,不弹跳吐字,口腔开度不过大;(2)从语流上看,语流畅达,语势多平缓,少大起伏;(3)从表达方面看,不刻板、少雕琢、不夸扎、较自如。三、纪录片解说表达样式1.议论型。这种解说样式往往出现在以政治、经济、军事等为题材的政论片中。解说往往是站在有一定高度的视角上,整体听来严肃、庄重、大气。声音上以实声为主,力度较强,吐字圆润集中,节奏多凝重或高亢。在解说中,这种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片子风格以及解说者自身嗓音条件的不同做调整。不能一味地拔高调,政论片也有解说平实、相对客观、语势较平缓的。2.讲解型。这类样式多出现在以介绍科技、卫生、文体等领域知识为内容的科教记录片中,主要承担的是讲解说明的任务。解说中,用声适当、语言质朴、节奏平缓,需要耐心、热情、内行,不一定让观众觉得你是专家,但至少觉得你懂其中知识。3.抒写型。多出现在展现某一地域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为题材的纪录片中。解说词多引用名言诗句,常伴有抒情的色彩,多使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解说主要起到描绘、说明和抒情的作用。解说中,吐字一般圆润轻柔,节奏舒缓,情感充沛且真挚。注意与朗诵的区别,避免声音凌驾于画面之上,喧宾夺主。4.白话型。人物传记类纪录片或者导演极度追求真实的纪录片,使用一种更通俗、生活、口语化的解说,追求日常说话感觉。吐字、用声适中,没有任何雕琢,表达更接近生活中的白话语言,较为客观、恬淡。常由编导或其他了解片子内容的人员解说。5.陈述型。很多文化类专题节目的解说采用这种形式。解说中,用声自如,语言平实、含蓄,状态松弛,语句起伏很小,节奏舒缓,感情真挚且质朴。四、电视记录片解说常见问题及辨析1、声音气质与片子风格不符。一种情况是片子要求与本人气质相距较远,另一种情况是解说着身份确定的不到位造成声音气质与片子不符。好的解说员对自己的声音音色、表达技巧能够控制自如,语言承载能力很强。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解说要求。2、语言表达样式把握不准。准确地把握语言表达样式,并能及时表现在有声语言上,是播好纪录片的基本要求。同时,在学习实践中,应该是自己把握多种表达样式以便驾驭更多类型的纪录片。3、重音处理不当。电视纪录片的重音处理相当灵活,重音是根据画面来选择的,处理上清楚但不过分。抒情、议论的解说一般强调感情重音;叙述讲述时,逻辑、结构重音比较突出。4、重视形式,忽视内容和感受。有的纪录片为了强调所谓的客观、自然地陈述,在表达上追求无重音、无感情的状态,一味平淡表达。这种讲解忽视表达技巧,忽视真切感受,甚至不能发挥有声语言在电视记录中的作用。我们在练习和实践中都要特别注意不能盲目效仿和追求形式。形式大于内容的表达是不可取的。把握稿件内容题材,骗子整体创造意图的基础上,对稿件赋予总体规划五、广播广告配音的特点:1.声音塑造广告产品形象。因为广播媒体没有画面,人声便起到了塑造产品形象的作用。通过配音的语言描绘,使听众感知广告产品的基本形象。2.广告播放重复率高、针对性强。广告商在向广播媒体投入广告时也更加应该注重该节目的收听人群与广告产品诉求对象的一致性。重复率高弥补了广播广告不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缺憾。3.语言直接,鼓动性强。广播广告往往毫不忌讳的赞扬自己的产品,直接鼓动大家去买,很少使用含蓄的语言,更会把购物地址和联系电话重复播读很多遍。六、电视广告配音的特点:1.补充画面,解释细节,渲染气氛。配音在电视广告中可以补充画面、解释细节,与画面配合,让人看得清楚,听得明白。另外很多时候配音还可以渲染气氛,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等,这些都是画面无法做到的。2.补充人物形象及塑造企业形象。配音让观众透过画面更深刻地认识人物,类似于影视剧的配音,声音气质、表达习惯要符合画面中的人物的形象。画面往往只能通过恢弘的场面大全景的镜头展现企业规模等,无法直接表现出企业的形象。3.揭示主题。配音对于电视广告来说,揭示主题的作用要比画面直截了当的多。通过人声配音表达主题思想及内涵,会节省很多时间。七、广告配音常见问题及辨析1、只重声音形式相似,不重表达和内容很多人过分强调声音形式,忽视内容和表达技巧。声音只是载体,其承载的内容是最重要部分,表达技巧是让受众更好理解内容的关键。力求在表达上相似。追求内容基础上的内在思想感情运动,而不是脱离具体感受和情感运动的外在形式A改变言不由衷消极被动的配音状态,加强感情运动,切实把握语气的色彩分量,注意气息声音的变化,使有声语言充满活力B增强语感——多样化、层次化、色彩纷呈C用声自如,选取自如区,最佳音域、音量2、与音乐配合不协调应当用不同节奏和不同音色多录几次,最好结合画面、音乐配音,用音乐情绪变化调动自己的感情以及语言的变化。语言尽量与音乐融合,可从情绪感受、声音音色和节奏旋律三点着手。音乐同是用于听觉的声音要素,与画面相比对语言影响更直接情绪感受、声音音色、节奏旋律三点着手增加音乐修养可提高配音质量加强音乐修养可以提高配音质量。3、淡化备稿引发联想、锦上添花越是简短的语言想要表达出广告诉求越难画面和音乐没有制作的情况难用几种不同样式、感觉、节奏多录几遍供导演选应字斟句酌,反复尝试。和导演制作方充分了解广告创意意图以便确定身份、选择适当的音色和表达样式。积累广义备稿,参与后期制作,4、对并列排比句子处理不当排比、反复、顶针、回环反复揣摩,选择合理烘托主题、层层递进的表达方式5、适应面窄,只做本色语言表演虽然不能任何一种表达样式都能准确娴熟的把握,但应尽可能拓展声音承载能力。丰富语言表达技巧掌握多种语言表达样式。与时俱进不拘一格形成独特艺术特色乃至风格6、只会模仿,不能创造创造的前提是正确的模仿模仿是学习配音的初级阶段,必须把从模仿中获得的初步体验和认识运用到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做具体调整,结合自己的特点,跳出单纯的模仿。要有自己的创作特点产品卖点意图自身条件出发点、诉求点、环境不同八、影视剧人物配音的特征1.影视剧人物配音创作的再现性是再现艺术但有表现艺术清醒2.假定性由于共同的心理基础使他们对艺术作品产生信以为真的态度3.多向性演员、配音员、前后期导演九、影视剧人物配音创作的内部技巧——抓特征幻化人物1.抓特点,贴合演员——认同原片演员的表演。塑造的人物一定会打上之前演员的烙印,带着自己特点、理解,这是前期演员再创作的结果,配音演员的创作从表面上看是被动的、受制约的,但他可以和原片演员有不同的理解,可配音艺术的特性要求我们首先要还好演员的魂,才能还好角色的魂。正是这给了配音演员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更加独特的创作空间。配音时首先要弄明白原片演员是怎样表演的,并且要迅速找到这个演员的表演特点,努力贴近它,调整我们的内心依据和外部表现手段。2.找依据,幻化人物——进入规定情境中的角色与原片人物角色的性格气质相融合——抓住人物语言的性格特征与原片中人物角色的行为动作要同步——抓住人物语言的行为特征感同身受地去体察角色——抓住人物语言的生理特征全方位得了解角色——抓住人物语言的时代特征、民族地域特征和职业特征十、影视剧人物配音创作的外部技巧——抓节奏贴合画面1、把握角色的语言节奏,贴合人物的口型1)贴合人物口型的长短(把握有声语言的节奏,台词剧本的编辑整理)2)贴合人物口型的开合3)贴合人物口型的松紧(具体的情绪状态,抓住原片演员表演特点中吐字发声的习惯以及这些习惯在口型上的表现)2、把握角色的心理节奏,贴合人物的行动1)贴合人物的气息状态(气息状态首先表现的是人物的心理节奏;贴合气息状态是引领我们贴合口型的捷径;影视剧作品中人物的鲜活也表现在气息状态的多样上)2)贴合人物的行为动作(使人物语言目的更鲜明准确,使声音画面更和谐统一,使人物情感更真实细腻)3、把握作品的整体节奏,贴合画面的情境1)无论对白、旁白、人物身份都要准确(一是以特定身份的人物,以第一人称进行的真情告白。配音者要以规定的人物身份,语言带有特定人物的性格特点。二是没有特定人物的身份,只以第三人称进行转述旁白,此时配音者是了解事情原委的知情者,向观众介绍剧中人物,代表创作集体发表评论)2)无论画里画外,语言感觉都要贯穿(保持对人物感觉的贯穿,尤其是语言节奏和心理节奏的统一和贯穿。只要在场上,就要有人物感觉,始终表现出相应、合理的反应,不能只注意口型而缺乏人物的整体驾驭。)
本文标题:解说的准备工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131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