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什么是教育》读书心得--郑志超
教育的本质--《什么是教育》读书体会人是有可塑性的,这是教育产生作用的的基础。教育关注的是将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把人的指向未来的可能性转为现实之成就,简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因此,让学生通过学习来获得知识和能力至少不是教育的全部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明白所有的可能性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才能化为现实,即梦想要靠自己来实现,而不是外部因素,而他自己就具备这种不断完善自己,超越昨日之自我的能力。作为教师应该是通过引领学生学习课程或者是教材内容来发展学生的自我能力,并使学生习得社会生存的基本规则,获得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基本品质(或者说是人性)。诚如教学论中所言:教师应该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对于这一点教师必须铭记并于教学工作中成为自己的首要教学观念之一。人类文明历经几千年,在此过程中积累和发现的知识和规律是浩瀚的,是单个人穷其一生也无法遍历的,通往智慧殿堂的道路也不是唯一的,教师不过是学生的引路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最终目标是帮助每个学生走上属于他们自己的正途。文中说“全部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使学生之“思”不误入歧路,而是导向事物的本源。”教育活动是爱之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不应是简单的单向传递浅表的知识和文化,而是心与心的充满爱的有活力的交流。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而互相尊重的。控制是一种极端的关系,于天性的发展没有任何益处。诚如作者所说爱的理解是师生双方价值升华的一个因素,教学相长说的也就是这个意义。人类之所以成为社会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有交往并由此产生相应的关系,在有计划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开放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真正的对话,苏格拉底式的教育非常值得教师借鉴和学习: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地位。教师激发学生对探索求知的责任感,并加强这种责任感。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每个人要负起超越自身存在的责任,华岳学校的教育理念是“成就学生自觉发展的智慧人生”,我们的自我教育课题的最终目标就是指向学生未来一生发展的根本动力之源——自我教育,自觉发展。我的理解就是通过我们学校的教育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自我教育的能力,自觉发展的惯性(向上性)。文中说到“每一种社会改善的先决条件要求每个人都要受教育,以便能自我教育。教师要唤醒人的潜在的本质,逐渐自我认识知识,探索道德。”“因此,只有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只有了解事物的本性,才能获得真理。对话便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对话以人及环境为内容,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身处现代信息社会,我以前曾想过为什么不可以通过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来达到教学的目的而非要每一位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呢?看过此书之后越发觉得那想法真的是太可笑了,这样的认识显示出我是多么的无知和幼稚。“所谓顿悟,是与人的理智相关的一个概念。它并不呈现为别人的给予、或目所能及之类感官层次。相反,是灵魂的眼睛抽身返回自身之内,内在地透视自己的灵肉,知识也必须随着整个灵魂围绕着存在领域转动。教育就是引导“回头”即顿悟的艺术。”教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合适的情境,通过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不断顿悟,从而获得真知。教育即生成。生成的静态形式即习惯,动态形式即超越。有了习惯人才得以按某种规定来展开自己的生活,也就是生命的生成。生成就是习惯的不断形成与不断更新,这是一个人秉承自持的重要过程,而放任自流就是堕落。教育的意义就在于给受教育者一定的方向和引领,通过持续有效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形成一个又一个有超越意义的习惯,直至教育者可以有超越的自觉性,教育的目的也就达成了。华岳学校的自觉教育理念与这一教育宗旨相符。知识可以分为原初知识和现行知识。二者的可教性不同,原初知识指向的多是终极哲学命题,不可能如数学物理等现现行知识那样被简单直接的传递。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人具有批判性的思维和敢于质疑的精神。教育必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又有很多是不可绝对计划的,教师和学生必须有自由,这种自由应该是计划之内的,尤其是孩子的自由天性在好的教育活动中应得到保障。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计划一切,那样孩子之于我们就成了玩偶,我们之于孩子就成了机器。有了思想言语交流的自由就有很多偶然状况,这不仅是因为每天都在不断发展更新的学生,也来自己教师自己的即时状态和表现,所谓的灵感基本都是超出计划范围内的。但是这种生成或者顿悟的基础是平时自觉思考习惯的结果。
本文标题:《什么是教育》读书心得--郑志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133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