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12.旅游经济增长与发展
12.旅游经济增长与发展相关词汇:旅游经济增长粗放型集约型旅游经济发展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大国模式小国模式常规模式非常规模式旅游经济管理体制政府主导型旅游可持续发展12.旅游经济增长与发展12.1旅游经济增长与波动12.2旅游经济发展与模式12.3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12.1旅游经济增长与波动12.1.1旅游经济增长的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旅游经济在数量上的增加和规模上的扩大,具体表现为旅游经济总产出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其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总量的变化状况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⑴旅游资源开发及利用⑵旅游投资增长率和效率⑶旅游就业数量和质量⑷旅游科技进步和应用⑸旅游业对外开放水平(引进来,走出去)⑹旅游经济体制及管理相关链接:冰雪旅游资源---亚布力滑雪场亚布力滑雪场地处黑龙江省尚志市亚布力镇西南23公里处,距哈尔滨市198公里,距牡丹江市120公里,位于长白山系余脉张广才岭西麓的大锅盔山脚下,其中心位置的地理坐标为N44.60,E128.50,占地面积66公顷。滑雪场地处中温带,属湿润性季风气候。亚布力白天气温-16℃左右。雪质为粒状雪,积雪最深可达1米以上。年积雪期150天,从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下旬均可以滑雪。相关链接:冰雪旅游资源---亚布力滑雪场相关链接:日本海外投资1987,日本推行“五年倍增计划”后,经济的繁荣促使日本企业和相关组织加了对旅游饭店、度假地、交通系统和餐馆的广泛投资,尤以饭店和度假地方面的投资为甚,其中夏威夷超过60%的饭店为日本企业所拥有在20世纪80年代,对海外不动产的投资是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而饭店和度假地综合投资则是日本海外不动产投资的主体。随着赴澳大利亚的日本游客数量从1985年的10万人次(占澳大利亚入境总数9%)增至1995年的70万人次(占21%),日本对澳旅游直接投资也占到了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25%以上12.1.2旅游经济增长波动和影响因素⑴旅游经济增长波动趋势正常波动超常波动⑵影响旅游经济增长波动的因素旅游消费需求拉动旅游者心理预期变化旅游投资增长率变动旅游要素资源供给情况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相关链接:二连浩特国门景区相关链接:二连浩特国门景区2007年12月19日,二连浩特市与鄂尔多斯聚能投资有限公司就合作开发建设二连浩特国门景区项目达成一致并举行签字仪式二连浩特是中蒙最大的口岸,国门旅游景区项目位于二连浩特口岸边境军事管制区内,总投资3亿元,初步规划为3A级旅游景区。预计明年4月份开始建设,工程期5年。目前,工程前期规划已初步完成。12.1.3旅游经济增长方式与转变含义:决定旅游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的结合方式和实现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粗放型增长方式:单纯数量扩展型的外延式增长集约型增长方式:质量效益型的内涵式增长加快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推动旅游科技进步加强旅游教育培训加大旅游经济调整力度积极推进旅游经济体制改革加强旅游管理的现代化12.2旅游经济发展与模式12.2.1旅游经济发展概念⑴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经济发展⑵旅游经济结构与旅游经济发展⑶旅游资源利用与旅游经济发展⑷自然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发展⑸人们生活质量与旅游经济发展相关链接: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旅游协作区继2003年7月在杭州召开首届高峰会议后,2004年10月,第二届“长三角旅游城市15+1高峰论坛”又在黄山举行,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杭州、宁波、绍兴、湖州、嘉兴、舟山15个长三角城市和黄山市代表就“加快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等主题共同签署了《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15+1高峰论坛黄山共识》,达成了建立通畅的旅游交通系统等5个方面的合作共识,从而标志着在全面推进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加快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中,长三角地区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扩展的“泛珠江三角洲”的概念得到了更广泛的共识,2004年6月,内地南方的粤、闽、赣、湘、桂、琼、川、滇、黔9省区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主办了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共同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9+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开始正式全面启动,其中,区域旅游合作便被作为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和先行项目,不仅在会上有旅游主管方面提出的建立旅游联合体等的建议,而且在“2004中国·肇庆自驾车旅游文化高层论坛”期间,广州、佛山、肇庆、桂林、梧州、贺州又率先启动了“两省六市”无障碍旅游协作区的建设。相关链接: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旅游协作区2004年8月,在辽宁的东亚国际旅游博览会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5个环渤海省市旅游部门一起签署了《联合宣言》,明确提出了共同打造环渤海无障碍旅游区的目标;同月,京津冀三省市旅游局又在北京召开了《环北京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座谈会,就编制京津冀旅游规划达成了初步共识;2004年12月,京津冀三省市旅游局局长再聚河北廊坊,正式成立了三省市的区域合作办事机构“京津冀旅游局秘书处”,并决定将环北京1.5小时车程内的河北100家三星级酒店列入2008年北京奥运接待体系,为积极备战奥运旅游做好“无障碍”准备,并还决定2005年8月在廊坊召开“京津冀—港澳台(3+3)旅游合作大会”相关链接: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旅游协作区12.2.2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运行方式和管理体制⑴旅游经济发展目的1.赚取外汇、改善国际收入支平衡。2.增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秩序3.促进地区经济发展4.促进民间交往,改善国家关系5.发展社会文化西班牙是发展旅游赚取外汇收入的典型,旅游业是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1986年旅游外汇收入占贸易出口创汇总额的45%,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日本政府则鼓励本国居民出国旅游度假,或以旅游消费作为补偿贸易,以减缩其国际收支平衡中过大的顺差。⑵旅游经济发展条件⑶旅游经济运行方式完全以市场为主导计划和市场相结合⑷旅游经济管理体制官方为主半官方为主非官方为主相关链接: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方式的原因1.整个目的地的开发、营销需要政府来协调2.目的地或国家的旅游形象的建设和确立需要政府参与和决策3.在保护消费者权利以及防止不公平竞争方面,政府有责任对旅游业及以管束4.基础设施和公共物品5.政府有必要规范社会行为6.保护环境和旅游资源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成立于1964年12月,当时称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行使行政管理和业务经营双重职能,与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82年,更名为国家旅游局。国家旅游局下设6个职能司:1.办公室2.政策法规司3.旅游促进与国际联络司4.规划发展与财务司5.质量规范与管理司(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6.人事劳动教育司7.综合协调司8.离退休干部办公室相关链接:各国旅游经济管理体制1.旅游委员会模式(前苏联、保加利亚)2.旅游部模式(墨西哥、意大利、罗马尼亚、埃及)3.混合职能部模式(西班牙的交通旅游与通讯部、马来西亚的文化旅游部)4.职能部下设旅游局模式(韩国在交通部下设旅游局,英国再就业部下设旅游局)5.旅游局模式(级别低于部,但直属内阁,单一行使旅游管理职能,朝鲜)6.非中央机构模式(不属于政府部门序列,而是挂靠某一部门,爱尔兰旅游局)12.2.3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比较⑴旅游经济发展的常规模式和非常规模式⑵旅游经济发展的大国模式和小国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国家模式以西班牙为代表的旅游发达国家模式以印度为代表的不发达国家模式以斐济为代表的岛国模式(一)美国模式1.旅游事业开展比较早,国内与国际旅游都比较发达2.发展旅游业是以扩大就业、稳定经济为主要目标。3.旅游管理体制以半官方旅游机构为主,而管理职能主要是推销与协调4.旅游经营体制以公司为主导,小企业为基础,行业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属于美国模式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比利时、荷兰、挪威、日本等国(二)西班牙模式1.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旅游发展速度快3.以大众市场为目标属于这一模式的国家和地区有奥地利、瑞士、葡萄牙、希腊、意大利、摩洛哥、突尼斯、泰国、土耳其、墨西哥、新加坡、以色列等(三)印度模式1.有特殊的旅游资源,但旅游业的发展受其经济落后的制约2.旅游管理体制不完善3.国有企业发挥着主要作用属于印度模式的国家包括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孟加拉、肯尼亚、坦桑尼亚、卢旺达与不丹等国家(四)斐济模式1.有着发展旅游业的优越条件2.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3.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地位高4.在旅游业的经营中外国公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属于岛国模式的国家除斐济外还有塞舌尔、马耳他、巴哈马、百慕大、牙买加、特里尼达、多巴哥、塞浦路斯、马达加斯加、马尔代夫、多米尼加与海地等国家12.2.4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⑴设置强有力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⑵制定鼓励旅游业优先发展的产业政策⑶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旅游开发和建设的投入⑷加强对旅游行业的宏观管理鼓励旅游业开发鼓励旅游经营吸引国际旅游者改善旅游环境相关链接:旅游交通河之南相关链接:旅游交通河之南2003年,河南省提出“大抓旅游、抓大旅游”,全面提升旅游产业规模。政府拨专款专门立项修建了河南省第一条旅游高速公路——郑少高速公路,并于2004年1月正式通车2005年,重要支柱产业2005.9,河南省第二条旅游高速公路——郑(郑州)石(石人山)高速公路开工建设2006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启动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2007年12月,郑石高速公路正式通车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在全国率先突破4500公里,稳居全国第一。相关链接:可持续发展的渊源美国女海洋学家R.卡逊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在1962年的出版,是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关心的标志。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有D.米杜斯主持的第一个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在这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提出《布伦特兰报告》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术语和口号。可持续性: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12.3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12.3.1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充分考虑旅游与自然资源、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前提下,把旅游开发建立在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之上,努力谋求旅游业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协调发展,并福及子孙后代的发展模式,其目的在于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感受和体验,提高旅游目的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并切实维护旅游者和旅游地人民共同以来的环境质量12.3.2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律1.环境保护超前规律2.环境承载力规律3.综合协调发展规律4.创新发展规律12.3.3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1.明确实施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职责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旅游企业旅游者2.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恒定性旅游资源再生性旅游资源非再生性旅游资源尽可能保持旅游资源的原始风貌突出地方性和民族性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3.重视加强对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的保护4.加大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投入5.加强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6.制定促进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政策
本文标题:12.旅游经济增长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17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