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程
一花一叶1一叶一世界第二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程第一节新文明的演进一、新政权的新举措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以尽早实现国家富强为目标的新政权,认识到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进一步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现代化,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首先,在政权建设上,实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是统治阶级。在从国家主席到各部部长中,民主党派人士都不乏其人。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经常真诚地听取民主人士的意见,民主人士有一定的实际权力,双方密切合作,共同治国。其次,变革几千年的农村土地制度,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真正实行“耕者有其田”。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总的原则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在土改中,农村人口被分成五类:(1)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自己不劳动,靠剥削他人生活;(2)富农,拥有土地,自己劳动,也雇工劳动,有时也出租土地给贫农;(3)中农,只耕种自己的土地,不雇工不剥削他人;(4)贫农,占有少量土地和农具,有时不得不靠卖地过活,或者不得不租种他人耕地;(5)雇农,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靠做工或借贷生活。土改没有采取“自上而下”、由政府发布命令把地主土地分配给贫雇农的“和平土改”的方式,而是采取了“自下而上”、发动和组织农民自己打倒地主阶级取得士地的群众路线,大体上分为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和分配地主土地三个步骤,为此派出了大批的土改工作队。一些工作队简单地采取“诉苦会”、“公审会”的方式,“消灭地主阶级”变成了杀死地主本人,有100万左右的地主被处死。而按照《土地改革法》,不仅不应处死地主,而且政府允许地主在重新划分土地时拥有自己的一份田地。这次土改与老解放区的土改不同,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毛泽东解释了这样做的理由:(1)更能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并防止乱打乱杀;(2)减少土改所引起的社会震动,使党和政府在政治上更有主动权;(3)可以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土地改革法》规定:“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刘少奇在土改问题的报告中指出:采取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不论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是必要的,这是一个长期的政策。这就是说,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阶段中,都要保存富农经济。只有“在农村中可以大量地采用机器耕种,组织集体农场,实行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时,富农经济的存在才成为没有必要了,而这是要在相当长远的将来才能做到的”。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估计,巩固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需要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到1952年12月,土地改革完成,3亿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最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鼓励民族工商业恢复生产、扩大经营。到1950年,国民党遗留下来的通货膨胀问题得到了控制,政府预算趋于平衡。总的说来,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政权的治国路线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确保私有财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路线。为此政府制订并实施了一些新政策、新举措,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二、社会新风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社会风俗开始大规模地破旧立新,许多传统陋习得以纠正,嫖娼、吸毒、赌博等旧风习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被清理,社会新风尚逐步建立起来。嫖娼陋习在民国很普遍。旧上海仅登记在册的妓院就有800余家,妓女有9000多人,一花一叶2一叶一世界再加上大量的暗娼,实际数目在10万人以上,很多无以为生的良家妇女也沦为娼妓。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所到之处,即对妓院加以铲除,解救其中的妇女。1949年11月21日,北京市第二届人民代表会议通过了封闭妓院的决议,当晚即由人民政府下令执行,将224家妓院封闭,454名妓院老板被收容,1268名妓女被分别集中到8个妇女生产教养所,组织起来学习生产和生活技能,使之重新做人后能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旧社会受人歧视的“窑姐”成为社会的普通一员,群众称这是“千年的冰河开了冻,万年的枯树发了青。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继北京之后,上海、天津、武汉、广州等城市也逐步展开清除娼妓的行动。在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嫖妓陋俗迅速绝迹。吸毒的陋俗在民国期间屡禁不止。1950年2月,新中国发布《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宣布禁止种植鸦片,不许贩卖毒品,违者从严治罪。政府部门还配置了戒烟药,设立了戒烟所帮助人们戒毒,社会上吸毒的风气得到了遏止。在禁毒的同时,人民政府还严禁赌博,查封了各类聚众赌博的场所,对民众加强教育,督促一些人改掉了赌博恶习,积极投身于生产劳动之中。经过一系列革故鼎新,社会风俗开始焕然一新,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节庆、娱乐等各方面都有所体现。广大贫雇农通过土地改革拥有了自己的土地,生活得到了改善。到1952年,平均每人每年可多收入200斤到300斤粮食,改变了以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状况,有时还能吃上白面。搪瓷面盆、口杯、暖水瓶等日用消费品也已逐渐进入农家。城镇居民的生活也有了较大改善,主食也由“棒子面”逐步过渡到大米白面了,财力稍好的家庭还买得起饼干、白糖等食品。在服饰上,普通百姓过去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20世纪50年代初,很多人家已可以给每位家人一年做一件新衣服了,衣不蔽体的现象越来越少。汗衫、褂子、粗布裤子仍是乡村居民的主要服装,一些城市居民开始购置四季时尚服装,穿旗袍、西装的人在街上并不鲜见。有的公职人员上班还穿工作服,赶上开大会的日子还要穿中山装等制服。从苏联传入的列宁装、布拉吉也开始进入市场,人们的穿着打扮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点。人们的消费习惯日趋简约,衬衫、袜子、纱巾、背心、胶鞋、肥皂、钢笔、热水瓶等成为热销品。原来社会上层人士消费的商品渐渐少人问津。在南京街头,原来的花店改行出售蔬菜种子;高档家具店转而出售简单实用的桌椅;华丽的时装店和西装店开始忙着赶制列宁装。人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在农村,地主的住宅在土改中被没收分配给了农民,很多栖身于一间破屋中的贫苦人家现在可以分室而居了。一些农民也开始兴建新房,但大多是土坯房,瓦房还比较少。在城市地区,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旧城市改造或修缮。以北京为例,1949年,1350万平方米住宅中,楼房面积只有83.3万平方米,仅占6%,绝大部分为四合院和杂院平房,还有不少危房。在旧城改造中,市政府重新规划了居民区,对南城的贫民区进行了重点清理,建了一些楼房。在出行方面,人民政府不断翻修道路,增加公共交通车辆。1949年到1951年的三年中,北京市人民政府翻修了绝大部分旧路,还新修了140公里柏油路;有轨电车由103辆增加到149辆。1952年7月,成渝铁路通车,四川人民的出行条件大大改善。经过努力,民众的出行较之解放前便利了很多,1949年中国铁路通车里程是20932公里,到1952年6月底,已达到23300公里。1949年,公路实际通车里程只有一万多公里,到1952年就达到了11万公里以上,内河通航里程则增加到了57000余公里。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女子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禁止重婚、纳妾、童养媳,禁止干一花一叶3一叶一世界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买卖婚姻,提倡婚姻自主。新法律法规促进了旧婚俗的变革,青年男女逐渐改变了重视对方财产多少和门第高低的习惯,以能劳动、爱学习和思想进步等为标准来选择自己的伴侣。已婚妇女逐渐淡化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依赖思想,在生活中要求自己的平等地位,希望对方不断进步、积极进取。到1952年底,自由、自主婚姻已占绝大多数,民主和睦的家庭和模范夫妇不断出现。在信仰习俗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同时对落后的封建迷信活动加以禁止,这对民间信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唯物论等社会主义思想在社会上的大力宣传、科学文化知识在民众中间的不断普及都使封建迷信大为减少。民众对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正规宗教的信仰活动则在照常进行。百姓的娱乐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各种民间文艺都得到保留,但土改、抗美援朝等社会大事成了文艺创作的主题。南京夫子庙的鼓词艺人不再唱低级趣味的小调了,而是组织了曲艺改进会和曲艺研究班,不断学习、进步,唱起了“抗美援朝把军参”。传统戏剧仍是百姓的主要娱乐方式,电影在城市中放映得比较多,农村中还很少见。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的整体文化水平还不高,连环画和画报就成了大家最喜爱的读物。中国年节风俗主要是指在农历四季的各主要节气中遵循的风俗,如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中遵行的风俗。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所过的传统节日基本保持不变,但增加了一些新节日,如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等。第二节现代化潮的探索一、挫折与教训1953年,中国共产党制订并开始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实际上放弃了使党取得巨大成就的新民主主义路线,而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在总路线的实行过程中,急进的错误并没有避免,没有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仅仅三年左右的时间,社会主义改造就被宣布完成了。中国在政治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领导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体制;在经济上废除了商品经济,确立了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后二十几年,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接踵而来。这些错误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反右和“大跃进”的错误打断了社会的正常发展。国民经济从1959年到1961年发生了严重困难,人民生活水平降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低点。1961年城镇居民的食品年消费量与1957年相比,粮食减少了8.4%,食用植物油减少47.6%,猪肉减少80.6%。1959年全国农民由集体分配的收入每人只有37.6元。农民家庭副业生产和多种经营受到限制,不少地方取消了集贸市场,家庭收入进一步缩减。农村不少地区以草根树皮充饥。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紧急指示,确定立即展开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用食品运动,以渡过困难和灾荒。中央根据科学院的建议,推荐了若干种代用食品,例如玉米根粉、小麦根粉、玉米秆曲粉、叶蛋白、人造肉糖、小球藻等,要求各地大规模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食物代用品。人们所需的日常工业品也受到极大影响,各种生活用品的供应十分紧张,纸张、锅、碗、盆、筷子等基本日用品很缺乏。城市实行凭票供应,居民排队购物成为常事。“北京从1960年8月起全市饮食行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继而又“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饼干票、儿童食品补助票、侨汇粮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用于收购核桃、杏仁、栗子、蓖麻籽的奖励油票和用于鼓励农民交售鸡蛋的鸡蛋一花一叶4一叶一世界面票。这一时期粮票种类繁多,面额两两计较。每当发粮票时,家家都由当家人亲自去领,领回后甚至入柜加锁”。城市建设受到经济下滑的影响,居民住房更加紧张,1960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5平方米降为2.86平方米。伴随“大跃进”而出现的人民公社运动,使人们生活雪上加霜。全国原有的74万多个农业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平均28.5个农业社合并成一个人民公社,每个公社平均有4500余户农民。入社后的社员交出全部自留地,并将私有房基地、牲畜、林木等生产资料转归公社所有。公社在分配上实行工资制,同时实行粮食供给制,即全体社员不管家中劳动力多少,都按照人口免费供应粮食
本文标题: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179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