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第一章社会保障总论第一讲的主要内容有三节: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的起源和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第一节社会保障概述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和内涵作为工业革命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早于19世纪80年代在德国建立。目前,世界上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于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socialsecurity)直译为社会安全。“社会保障”一词第二次出现,是在1938年新西兰通过的一项法案当中。这个法案把一些现行的和新兴的社会福利都集中在一起,统称为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一词第三次使用,是在1941年罗斯福和丘吉尔签订的《大西洋宪章》中。“社会保障”一词第四次使用,是在1942年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这篇著作当中,这就是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由于“社会保障”这个词简明扼要,表达准确,所以很快被国际劳工组织所接受,在1944年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发表的《费城宣言》中正式使用。此后,社会保障一词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和使用,并一直沿用至今。虽然各国普遍使用社会保障的概念,但各国和国际劳工组织对社会保障的定义却存在着差异。即便如此,各国关于社会保障的基本内涵还是一致的,社会保障的基本内涵,简单地说,就是政府为国民生活提供的安全保障。在我国,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的基本内涵包含这样四个要点:1、社会保障的最终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为什么说社会保障的最终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理由有这样几个:第一,政府有责任实现社会稳定。维护社会稳定是国家繁荣的基础,而社会保障正是一项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制度。第二,政府有能力对社会弱势群体实施有效的保护。政府具有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强有力的手段,这就是政府可以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第三,只有政府才能强制推行社会保障。强制性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特征,只有政府才能通过立法,强制推行社会保障。2、社会保障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生存权是宪法中规定的人的基本权利。而社会保障在公民遭遇生存困难的时候为公民提供物质帮助,是保证公民生存权利的必要手段。3、社会保障是对公民生活遇到风险时提供的基本社会服务和物质帮助。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生活中会遭遇各种风险,如失业、疾病等,失去收入和生活来源。这些风险靠个人和家庭的力量是难以应对的,只能依靠社会保障制度来规避这些风险。4、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社会贫弱群体进行保护的一种社会收入分配政策。市场机制的作用会导致居民的分配差距,甚至贫富悬殊,出现贫弱群体。社会保障可以通过再分配手段援助贫弱群体,缩小分配差距,营造和谐社会的氛围,避免引发社会动荡。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1、社会保险所谓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社会成员之间的风险共担,对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丧失生活来源的劳动者,给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维持基本生活水平的保障制度。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有:第一,强制性。国家立法推行,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必须参加;第二,互济性。参加者定期缴费,遭遇风险的人按规定领取保险金,得到大家的帮助;第三,普遍性。它的保障对象是劳动者,这是人口中最多、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它承担着劳动者在全部生命周期中发生的生老病残等使他们失去收入的风险。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两者的功能看,两者都是社会风险的化解机制。商业保险侧重于盈利性、竞争性强的经济领域。而社会保险侧重于非盈利性、并与人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领域。两者有机结合,就大大提高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运行的抗风险能力,从而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有序发展。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又有区别,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保险性质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立法实施,属于政府行为。商业保险是自愿参加,属于企业行为;第二,保险目的不同。社会保险不以营利为目的。商业保险以营利为目的;第三,资金来源不同。社会保险资金来源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共担。商业保险的资金来源由投保人负担;第四,政府的角色和责任不同。社会保险当中,政府承担财务的最终兜底责任。商业保险当中,政府依法承担监管责任。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五大保险:第一,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指劳动者在达到国家法律规定的退休年龄,劳动义务被解除的情况下,依法获得经济收入、物质帮助和生活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中最重要的项目。第二,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补偿因疾病带来的医疗费用和收入损失的社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的收入损失补偿有一定的期限,超过这个期限,社会保险就不再支付。第三,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指对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物质帮助和再就业服务的制度。享受失业保险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条件:失业前必须工作并缴纳一定期限的保险费;失业后立即到职业介绍所进行失业登记;本人有求职意愿。第四,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遭受意外伤害或因长期接触有毒有害因素引起职业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后,从国家或社会获得补偿和服务的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实行“补偿不究过失”原则,工伤保险费用由企业缴纳,个人无需缴费。第五,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对因生育终止劳动的女性劳动者给予补偿的社会保险制度。生育保险待遇包括:妇女产前产后一定时间内的带薪假期;生育补助费。2、社会救助所谓社会救助,亦称社会救济或国民救助,是指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低层次。社会救助的性质和目标要把握三点:第一点,社会救助是最基本的保障制度,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什么说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因为社会救助的对象是社会保险保护不了的人群。社会保险是需要缴费的,而一部分最穷的人根本缴不起费。对这些人,社会必须提供“免费午餐”,通过社会救助满足其最低生活。否则就会危及社会安定。第二点,社会救助是一项需经家庭经济调查的保障制度。社会救助不是一种普遍的福利制度,公民只有在因某种原因而无力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时候,才能获得社会救助的给付,因此,必须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和程序,确定申请救济的公民生活状况是否真是无以为继,以防止“搭便车”的现象出现。第三点,社会救助的目标是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因此,社会救助的给付标准比社会保险要低;社会救助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以及社会团体或个人的捐赠。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无依无靠,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员。(孤儿、孤寡老人等);第二类,有劳动能力和收入,但因意外灾害遭受严重人身财产损失、生活陷入困境的人员;第三类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最低生活标准的公民和家庭。社会救助的内容:一是贫困救助,是指对因疾病、失业、就业质量低等原因而导致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的救助。如农村孤寡病残和贫困户的救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灾害救助,是指对因受洪水、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而失去生活保障的人员进行的救助。3、社会福利在国际上,各国使用社会福利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不统一的。在国外和港台,社会福利一般是指政府、社会组织和私人机构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的总和,是社会保障的同义语,是普遍用来替代社会保障的概念。在我国大陆,社会福利是与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并列的概念,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在我们大陆上,社会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政府为增进国民整体福利水平而提供的各种社会性津贴、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包括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市政建设、公共娱乐、住房津贴等;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和社会为老年人、孤儿、残疾人等社会中特别需要关怀的人群提供的社会援助,包括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儿童福利、妇女福利等。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为什么说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一方面,社会福利为立法范围内的所有公民普遍提供,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另一方面,社会福利的目标不只是保障个人和整个社会的生存需要,还要保证个人和社会有发展的可能。社会福利不仅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而且还要保证社会成员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下能够过上更幸福的生活;社会福利不仅提供一定的收入补偿,而且通过提供公共设施和服务,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改善人们生活;社会福利不仅对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给以保障,而且对人们的精神和文化生活需要也给以保障。社会福利不仅保障个人当前的生活需要,而且保障其赡养家庭、培育后代的需要。所以说社会福利的目标不只是保障个人和整个社会的生存需要,还要保证个人和社会有发展的可能。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当前我国社会福利的重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四个方面,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第一,扶老。适应人口加速老龄化的压力,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老龄服务。加快建立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继续扩大城镇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努力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第二,助残。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在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残疾人同健康人一样,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应该得到切实保障,他们应该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和帮助。第三,救孤。做好孤残儿童养育工作;同时,实行孤儿救助、帮扶的政策措施,通过采取社会收养、集中供养、公民助养、家庭寄养等方式,使孤残儿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第四,济困。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和公众参与慈善事业,帮助困难群众,调节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4、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是指政府和社会对军人等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及其家属予以优待、抚恤和妥善安置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优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保障,目的在于安定军心,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稳定。三、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保障主要有五大功能:1、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社会稳定是社会、经济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前提。社会不稳定,各种矛盾尖锐,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为了缓解矛盾,需要建立相应的社会机制。社会保障就是缓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从社会保障的起源看,社会保障首先是为统治阶级稳定社会服务的。现代社会保障产生于19世纪的德国,当时德国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高涨。为了稳定社会,俾斯麦政府实行镇压与安抚的两面政策:一方面通过了对工人运动实行坚决镇压的法令;另一方面通过了三部社会保险立法。德皇威廉一世在发布第一个保险立法时就直言不讳地说:“不应只采取镇压办法,而且应当采取积极的、注意改善工人福利的办法。”俾斯麦也宣称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他说:“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也是最容易被统治的。”另一个方面,从社会保障的发展看,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险的大发展是在30年代大危机之后。这场危机造成千百万人失业,社会动荡不安。为了缓和经济危机加剧的社会矛盾,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实行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使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大大缓和了社会矛盾,消除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可见,从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历史来看,维护社会稳定是其初衷,也是其基本的功能。2、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基本生活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功能。国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通过的《人权宣言》,《人权宣言》当中明确提出:“每个
本文标题: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18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