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智库时代·50·咨政建言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家关系学院演讲时,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进一步阐发这一理念。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确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2018年1月召开的达沃斯论坛的主题也定为“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命运共同体”。这一系列事件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不仅是中国对外交往政策的核心理念,而且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已经成为引领世界发展的新方案。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指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为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1]“一带一路”建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中国智慧,是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统领性,是“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和思想导航。“一带一路”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探索。一、“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当今世界各国同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国际社会成立了许多贸易组织和金融管理机构等为维护经济全球化提供保障。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世界财富的增长,另一方面加剧了不平等性,导致经济危机、政治危机频发。自2008年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持续走低,经济复苏乏力,各国都在寻求摆脱困境的出路,其中不乏有逆全球化的趋势,如2016年英国宣布退出欧盟,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一些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势力抬头等表明逆全球化趋势在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表明中国坚定的支持全球化,全球化仍是未来世界的必然趋势,逆全球化只是全球化进程中的曲折和阻碍,要克服全球化的负面效应,需要构建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促进全球化的深度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全球各国之间的影响加深,一国发生政治动荡、经济危机、战争动乱等都可能会给其他国家乃至世界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所以各个国家在处理矛盾和摩擦时倾向于以对话、协商等和平方式来取代暴力手段,共同促进世界和平。面对恐怖主义的威胁和挑战时,各国联合起来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同时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快速增长促使世界多极化,制约了霸权主义的膨胀。此外,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国际社会还成立了各种类型的国际组织,促使国际关系民主化,加强各国主权的平等性。“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体现,提倡参与国的合作与共赢,这是中国正在形成的新安全观和新发展观的体现,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将近40年的高速发展,现如今不可能像之前那样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杜倩(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24)摘要:“一带一路”建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中国智慧,是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统领性,是“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和思想导航。“一带一路”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探索和伟大实践。关键词: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理念;实践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8)21-0050-003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智库时代·51·咨政建言态,而是进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还必须要保持一定的增长。其次,中国的西部地区处于内陆,缺少与外界互通的出口,早年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促进西部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与东部相比,西部还处于落后状态,东西发展不平衡。再次,我国现阶段产能过剩,国内消费市场低迷,传统的出口市场已经接近饱和状态,急需开拓新的出口市场来带动产能输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兼顾国际和国内两方面需求而提出的发展方案,但首先还是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满足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二、“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3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份愿景与行动中阐述了“一带一路”的共建原则,即“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赢共利”五大原则。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上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布局,“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2]。由此可见,“一带一路”的五大原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高度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具有前瞻性,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指明的方向,“一带一路”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对外一直秉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积极推动建立有利于第三世界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面对旧全球治理体系中出现的众多问题,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将“和平共处”原则上升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之一,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一带一路”同样以“和平共处”为原则,不侵犯他国主权和领土,不干涉内政,尊重各国和不同民族的文化和风俗,积极与沿线国家开展对话和商讨,以和平协商的方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和平的人类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包含的“共建共享”理念,是指全世界人民共同建设人类的家园,共同享受建设成果。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积极践行这一理念。努力与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进行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不断的加强设施联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不断改善营商环境,确保贸易畅通;开展各种形式的金融合作,扩大资金融通。目前,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推崇,20多个国家与我国签订了合作协议,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进来,共谋发展,共享发展成果,构建繁荣发展的人类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倡“包容互鉴”的理念,这在古丝绸之路中也有深刻的体现。古丝绸之路秉承着开放包容的精神,开拓了中国与西域各国乃至欧洲的路上和海上贸易交往通道,使东西方贸易往来频繁,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互相融合,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一带一路”传承古丝路精神,倡导文明宽容,举行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互派专家和留学生,创办孔子学院在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融合中求同存异,共同创建一个文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一理念同样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得到体现。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我们要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很容易走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谋求经济发展的道路,再加上深居内陆,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环境自净能力差,环境问题尤为突出。“一带一路”倡导绿色丝绸之路,向沿线国家分享绿色发展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促进绿色开发,共同构建一个绿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顺应全球化趋势,为世界发展提出中国方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和重要途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中国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历史担当,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举措。首先,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向沿线各国人民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强烈关注,(下转第56页)智库时代·56·咨政建言(三)积极构建“家、校、社”全方位的青少年公民教育的格局,以形成教育合力以色列把家庭教育看成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犹太人认为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认知、行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以色列非常重视家庭对青少年的公民教育,通过家庭公民教育为学校公民教育奠定基础。以色列学校是青少年接受公民教育、开展公民实践的重要场所和主要途径,学校不仅开设公民学课程对青少年进行公民教育,并且学校还会联系社会、部队、宗教进行公民教育项目的实践活动,形成“家、校、军、社、宗”全方位的公民教育联动体系。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也应该积极构建“家、校、社”全方位的青少年公民教育格局,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总而言之,以色列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科学技术都已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强国。以色列对青少年的公民教育的做法对全球化时代的各国公民教育都有一定的启示,更为中国青少年公民教育的发展和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作者简介】任丹(1995-),女,硕士研究生。【参考文献】[1]陈腾华.为了一个民族的中兴:以色列教育概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8-19.[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20.[3]檀传宝.中国公民教育评论.2016:国民身份认同教育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1.[4]章德峰.以色列军队的公民教育[J].政工学刊,1997(09):42.(上接第51页)有的学者和民众积极参与并寻求合作,有的持怀疑和观望态度,甚至有的把“一带一路”倡议理解为中国对外的经济扩张战略。一个新理念的提出必然会受到质疑,面对质疑一方面中国应充分将“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和内在价值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给沿线各国人民。另一方面,中国要切实履行“一带一路”倡议五大原则,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使周边国家和人民彻底打消质疑,接受和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其次,“一带一路”扩大了人们的交往,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的人应是自由的、全面发展的,这与马克思所提出的“真正的共同体”即“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一致的。“一带一路”使得沿线国家形成交往的局面,交往范围的扩大有助于促进沿线生产力的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交往使人们可活动范围扩大,个人已经不在局限于一个地域,成为“世界性”的人,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一带一路”是带领沿线各国在交往中走向了物质丰富、人们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后,“一带一路”将通过构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最终达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强调要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将建设目标从命运共同体扩展为三个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是形成责任共同体的基础,经济发展的联动性有助于形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是担当,“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提出的方案,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感。建设命运共同体是升华,从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再到命运共同体是理念的升华。“一带一路”是一条通往命运共同体之路,她是特定历史阶段中国在区域范围内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未来将通过更深层次的交往、更大范围的开放、更高水平的合作,走出一条合作共赢、文明互鉴之路。【作者简介】杜倩(198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金项目】该文系2017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课题(项目编号:TJSZZX17-022)的阶段性成
本文标题: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202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