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期中考试总结南信大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期中复习总结——网络工程第1页共5页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一章微型计算机基础1、试说明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机系统的概念。答:微型处理器:①大规模核心芯片;②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组成。微型计算机是由微型处理器、内存储器、总线、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①微型计算机;②外部设备和软件组成。2、两个数1234H和9ABCH分别存储在10000H和21000H开始的存储单元中,试画图表示存储情况。3、现代计算机与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区别?答:①从存储器的结构来讲:冯诺依曼式计算机是单一的,现代计算机的存储器是由内存和外存组成的。内存储器有主存、高速缓存、寄存器组;外存储器有硬盘、光盘、磁带等光驱。②从控制器方面来讲:冯诺依曼式计算机通过CPU集中控制来工作;现代计算机是由分散控制来实现。③从通信方面来讲:冯诺依曼式计算机是通过CPU通信;现代计算机通过总线通信。4、微机系统的工作过程?以一个模型为例如来说明微机的工作过和,假设计算12H+34H,程序如下:MOVAL,12H;将12H送到累加器中ADDAL,34H;计算12H+34H,结果送回累加器,编绎后丙坤指令对应的机器指令为:1011000000010010“MOVAL,12H”,0000010000110100;“ADDAL,34H“PC:程序计数器AR:地址寄存器AB:地址总线M:存储器RD:读WR:写DB:数据总线DR:数据缓存器IR:指令寄存器ID:指令译码器PLA:控制信号ALU:运算器①首址在程序计数器PC中,首址送到地址寄存器AR中,PC-AR,程序计数器加1,PC+1-PC,34H12H...BCH9AH10000H10001H...21000H21001HBOH12H04H34H10000H10001H10002H10003H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期中复习总结——网络工程第2页共5页(PC)=10001H,AR-AB找到存储器M,CPU发读信号,BOH-DB-DR-IR-ID-发出各种控制信号;②PC-AR,程序计数器加1,PC+1-PC,(PC)=10002H,AR-AB找到存储器M,CPU发读信号,12H-DB-DR-AL;③PC-AR,程序计数器加1,PC+1-PC,(PC)=10003H,AR-AB找到存储器M,CPU发读信号,04H-DB-DR-IR-ID-发出各种控制信号;④PC-AR,程序计数器加1,PC+1-PC,(PC)=10004H,AR-AB找到存储器M,CPU发读信号,34H-DB-DR-ALUIN1;AL-ALUIN2ALUIN1+ALUIN2=46H-AL第二章8086/8088微处理器1、微型计算机的硬件主要由哪里几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寄存器、输入输出设备。2、8086CPU中哪些寄存器?各有什么用途?按寄存器功能可分为通用寄存器、段寄器、控制寄存器。数据寄存器:AX累加器、BX基地址寄存器、CX计数器和DX数据寄存器通用寄存器地址指针寄存器:SP栈指针寄存器、BP基址指针寄存器变址寄存器:DI目的寄存器、SI源变址寄存器段寄存器:DS数据段、CS代码段、SS堆栈段、ES附加段。控制寄存器:IP指令指针寄存器、FR标志寄存器状态标志:CFFR标志寄存器状态标志:CF进位标志、PF奇偶标志、AF辅助进位标志、ZF零标志、SF符号标志、OF溢出标志控制标志:DF方向标志、IF中断标志、TF跟踪标志3、什么是8086CPU的最大模式和最小工作模式?将8088/8086下列方式的特点填入表中。4个画时序图☺☺☺☺4、8086为16位微处理器D0~D15,8088为准16位微处理器D0~D7。20位地址线(220=216*24)。存储器范围可达1MB的存储空间。5、20位地址如何形成?物理地址=段基址*24+偏移地址或物理地址=段地址:偏移地址它是由专门地址加法器将有关段寄器内容(段的起始地址)左移4位后,与16位偏移地址相加,形成了一个20位物理地址。6、8088/8086由EU执行部件和BIU总线接口部件两部分组成。BIU负责在CPU与存储器、I/O端口之间传送数据。EU负责指令的执行。BIU的内部结构由4个段寄出存器(CS、DS、SS、ES)、指令指针寄存器IP、完成与EU通信的内部寄存器、地址加法器和指令队列缓冲器组成。这些寄存器的主要功能是生成20位物理地址。EU由算术逻辑运算单元、暂存寄存器、标志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组和EU控制器构成。7、指令队列缓冲器是按并行流水线工作的。8、8088\8086差别:指令预取队列:8088是4字节,8086是6字节;数据总线引脚:8088是8根,8086是6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期中复习总结——网络工程第3页共5页9、8088CPU采用双列直插式封装结构,共有40个引脚。8086CPU采用分时复用的地址/数据总线结构,共有33个引脚。8086CPU可在两种模式下工作(最小模式和最大模式)10、最小模式引脚功能:AD0~AD7:地址/数据复用线AD8~AD15:地址/数据复用线A16/S3~A19/S6:地址/状态复用总线控制总线:非BNE/S7高8位数据总线允许/状态利用引脚RD:读信号WR:写信号M/IO非:存储器或I/O端口选择控制信号READY:(准备京绪信号)采集信号中断请求:NMI:非屏蔽中断请求信号INTR:可屏蔽中断请求信号(输入)INTTA:可屏蔽中断响应信号(输入)TEST非:测试信号RESET:复位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DEN非:数据允许信号DT/R非:数据发送/接收控制信号HOLD:总线请求信号输入端HLDA:总线请求响应信号输出端MN/MX非:最大/最小模式(工作方式选择信号)MN/MX非=1表示CPU最小方式系统=0表示CPU工作在最大方式系统CLK:主时钟信号I/O存储空间:216B11、READY=0时,CPU就在T3后插入TW周期,插入的TW个数取决于READY何时变为高电平。12、最小模式——仅支持单处理器;最大模式——可支持多处理器。13、5种基本的总线操作:存储器读、存储器写、输入、输出、中断响应。14、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5、流水线技术部是一种同时进行若干操作的并行处理方式,超流水线是指某些CPU内部的流水线超过通常的5~6步以上。超标量是指在CPU中有一条以上的流水线,并且每个时钟周期内可以完成一条以上的指令,这种设计就叫超标量技术。超长指令(VeryLongInstructionWord,VLIW)是以一条长指令来实现多个操作的并行执行。④其它流水线技术:乱序执行技术、分枝预测和推测执行(是指CPU动态的执行技术中的主要内容,分技即得到译码)和指令特殊扩展技术。16、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CISC:复杂指令系统SIMD:单指令多数据MMX:多媒体扩展SSE:因特网数据流单指令序列扩展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期中复习总结——网络工程第4页共5页第三章80X86微处理器指令系统1、系统上电或复位,处理器总是处在实地址模式。2、32位机的主要工作模式有实地址模式、保护模式、虚拟8086模式(系统管理模式)。3、指出下列指令中操作数的寻址方式:(1)MOVBX,20H立即寻址(2)MOVAX,[1245H]直接寻址(3)MOVDX,[SI]寄存器间接寻址(4)MOV100[BX],AL寄存器相对寻址(5)MOV[BP],[SI],AX基址加变址(6)MOV[BX+100][SI],AX相对基址寻址(7)MOV[1800H],AL直接寻址(8)MOV[SI],AX寄存器间接寻址4、已知DS=2000H,ES=1000H,SS=1010H,SI=1100H,BX=0500H,BP=0200H,请指出下列源操作数字段是什么寻址方式?源操作数字段的物理地址是多少?(1)MOVAL,[2500H]直接寻址DS(2)MOVAX,[BP]寄存器寻址SS(3)MOVAX,ES:[BP+10]相对寄存器寻址10200(4)MOVAL,[BX+SI+20]相对基址加变址立即寻址:操作数直接放在指令中,紧跟在操作码后,与操作码一起放在代码段寄存器寻址:操作数包含在CPU的内部寄存器中,如寄存器AX、BX、CX、DX等。寄存器可以是8位或者16位。直接寻址:指令要处理的数据在内存中,地址为段地址(SA):偏移地址(EA)寄存器间接寻址:操作数在内存中,操作数地址的16位EA包含在以下寄存器SI、DI、BP、BX中。寄存器相对寻址: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由指定的寄存器内容,加上指令中给出的8位或16位偏移量作为操作数的偏移地址。基址加变址寻址:操作数在存储器中其偏移地址由(基址寄存器)+(变址寄存器)形成基址寄存器——BX(数据段),BP(堆栈段)变址寄存器——SI、DI相对基址变址寻址:操作数在存储器中偏移地址:(基址寄存器)+(变址寄存器)+相对偏移量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期中复习总结——网络工程第5页共5页第五章存储器技术1、存储器性能指标:存储容量、存取时间、功耗、集成度、性能价格比。2、静态RAM工作原理:P1153、为什么要刷新:4、动态RAM工作原理:5、静态RAM和动态RAM的区别:6、CPU与存储器的连接;P1217、高速缓存的原理:P1268、为什么要用虚拟存储器:P1289、高速缓存原理:10、局部性原理:11、多体交叉存储器为解决带宽问题。12、5-1~5-10第六章输入/输出接口技术13、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状态线14、凡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之间的边接部分均可称为“接口”。15、I/O端口的编址方法:存储器统一编址、端口独立编址。16、输入/输出的方式方法可分为3种,即程序控制传输方式、中断传输方式、和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简称DMA)。17、程序控制传输方式:无条件传输方式(同步方式)和程序查询传输方式(条件传输方式)。18、程序查询式输入接口电路图,写程序段,画流程图。19、程序查询式输出接口电路图,写程序段,画流程图。20、为什么采用中断方式:为提高快速度CPU和慢速外设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的工作效率,又能提高CPU对外部事件响应的及时性。21、中断执行过程示意图。P14422、DMA直接存储器存取。23、为什么采用DMA方式?DMA能否代替CPU?(不能)DMA方式下,利用专门的硬件电路实现外设直接和存储器进行高速数据传送,在传输过程中无须CPU执行指令干预。24、DMA传输过程:一个完整的DMA过程应包括:初始化、DMA请求、DMA响应、DMA传输、DMA传输、DMA结束5个阶段。25、DMA的特点:P148可在存储器与I/O设备、存储器与存储器、I/O设备与I/O设备之间直接传送数据,无须CPU干预。26、4种I/O方式的比较:P149
本文标题: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期中考试总结南信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204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