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2008年江苏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08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l、“MadeinChina”(中国制造),这是21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世界垂直产业化分工中令全球瞩目的经济与社会现象。无论是国际社会中的外国居民、专家学者、华人群体,还是国内的仁人志士,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仍莫衷一是,评价标准及结论也大相径庭。然而,对于近现代以来的中华民族而言,这毕竟是悲喜交加的一段历史。曾几何时,我们曾以全世界都能买到中国产品为荣,但随之又出现了“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的说法。对此,有专家指出,一切都是中国制造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和其他国家完全无事可做了,中国完全成为世界工厂之称,也就是世界资源调整完成之时,那时的格局将是发达国家将以技术生产为主,中国则以工业生产为主,对这种新的均衡没有必要担心。中国虽是全球工业生产大国,但核心技术几乎全为外国所掌握,一边占有的是工业产品,另一边占有的是工业技术,两者之间有交易发生,并通过交易实现利益分配。所以,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并不会防碍现有的全球经济利益格局,相反,还有助于刺激全球的技术进步。“世界工厂”的称号曾属于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初的美国和稍随其后的日本,现在这项“桂冠”又戴在了中国头上。因此有人说现今世界工厂的董事会在欧美,办公室在日本、韩国,而生产车间在中国。2、“MadeinChina”的发展状态及其效应同时存在于世界与中国。从世界角度看,这至少带来三大效益。其一,产业提升。垂直专业化分工链中的高端不断向上拓展,从而带动产业层次整体持续升级。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并在重新配置中获得新利益,取得新发展。在“MadeinChina”过程中,发达国家的企业纷纷对自身长期形成的高成本,集聚一地的产业链进行分解,普遍将加工环节迁移出来,这就既带来成本节约,又使其将资源更加聚集于设计、研发“产业高端”,因而对全球性的产业技术含量的提升具有直接推动作用。如果突破狭隘的民族观点,“MadeillChina”其实就是这一历史时期人类产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体现。其二,利益增进。利益增进除使生产者获利之外,也使消费者获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消费者的获益主要体现在用更少的投入获得同量甚至更多的消费福利。走出原产地,授权制造、定牌生产,连锁营销逐渐被消费者接受与认同,并且成为扩大品牌消费的新形式。事实上,目前在全球消费领域,“MadeinChina”已成为世界品牌消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三,世界经挤秩序的重要承载者。众所周知,当今世界产业分工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同一产品从研发到最终消费往往经历数个国家的生产和经营环节,其背后经济组织的相互依存实质上意味着不同国家的相互依存,更进一步地说就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这种产业链上的“谁也离不开谁”现象就是时下的国际分工新秩序,难怪一些国际友人作出以下评价,中国是美国当前经济秩序的主要支撑者。从国内发展看,“MadeinChina”意味着改革开放的直接成果。如果说,29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从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自给型发展状态步入WTO的世界经济平台,并以排行第四的总量位次参与国际分工,那么,“MadeinChina”是其中的主要参与形式,从这个意义上看,没有“MadeinChina”,就没有今日中国之发展,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3、“MadeinChina”发展过程中也必然地会释放一定的“落后”效应。第一,国内企业在制造环节上过度竞争,而高附加值的研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由外资垄断,这除了直接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外,还使中国产业始终被困于世界产业链的中低端,严重阻碍着中国的产业升级。因此,“MadeinChina”虽然可以带来参与国际分工尤其是垂直国际分工的某些效益,带来经济总量的增长,带来为国际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却带不来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升,因而总体落后的状态无法消失。第二,全国各地同时进行着“MadeinChina”必然出现在特定时间内将工业化流程中的污染集聚起来,集中排放,这是以往工业化国家不曾发生的社会现象。尽管通过进步了的治污技术可以抵销一部分,特别是可降低单位价值污染排放量,但集聚污染的问题始终突出,前不久国家环保总局官员在《中国的环境保护(1995—2005)》白皮书发布会上说,生态环境的破坏或者环境污染的影响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到底有多大,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做过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分析结果是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而世界银行统计的数据是13%。对此,著名的环保问题专家梁从诚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中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成了世界的厨房,成了世界的泔水桶,我们把做好的美味端上世界餐桌,让外国人享用,但是,做饭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却留在了自己的厨房里,留在了自己的泔水桶里。目前能源工业尤其是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太快,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猛增,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开始向我国大批转移钢铁等重污染工业,我们引进的项目虽然比从前有进步,但在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方面,比起不断提高的国际标准,差距反倒越拉越大,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第三,面对全球普遍担忧的能源问题,集中从事加工业、耗能过高的国家不仅制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极易成为众矢之的,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国际形象。一般而言,愈是处于产业链低端,单位价值资源消耗量也愈高,同样类型生产量愈多,资源消耗总量也愈多。因此。“MadeinChina”实质上就意味着资源消耗型生产方式,尤其在工业领域,上述资源消耗规律体现得更为明显。因此,若要降低单位价值资源消耗量,改进技术、注重节约固然也是可取之招,但明显见效之举还是提升产业价值链。第四,由于“MadeinChina”产品是国际分工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回归国际市场类似于“生物链”。然而,发达国家往往以“顺差”为由,推出种种常规性甚至“创造性”的贸易壁垒方式,制定了《关于报废电子电器设备的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这两项指令实施后,企业在出口时要额外交纳高额的电子垃圾回收费用,其回收成本可能会接近甚至高于在中国的制造成本,这对利润很低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一些企业可能由此而退出欧盟市场,此外,欧盟实行的SAS8000标准认证,将劳工权利、环境因素与订单挂钩,这将对我国产品出口形成新的贸易壁垒。4.处于产业链低端的“MadeinChina”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状态往往表现为低价竞争。低价竞争最严重的领域应属纺织品和服装业。如2004年,中国羊毛衫的平均出口价格7美元/件,到2005年下降到3美元/件。中国的鞋、球类产品在过去的10年里出口额增长了50%,而平均价却下降了20%以上。其实,原材料、资源性产品以及机电产品也有低价竞争加剧之势。2004年,中国稀土品出口量是1990年的9倍,而平均价格却下降了46%;2006年一季度,轿车出口数量同比增长458%,而出口值只增长302%,手机出口平均价格为72.7美元/只,同比下降了15.3%。低价竞争其实是低成本竞争,而这种低成本获得,又往往是耗费资源和侵害劳动者利益。就制造业而言,目前中国平均土地成本是日本的1/10,韩国的1/5;平均劳动力成本是韩国的1/13,日本的1/22,这里包含着对工人合法权益的剥夺。《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6月26日披露,河北省总工会对全省1021家企业2005年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情况进行的专项调查显示,42%的企业未执行最低工资标准,76%的职工在节假日加班未享受家规定的加班工资。非公有制企业中51%的日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有的企业职工甚至每天工作12小时,每月工作26天以上。看来,除了应反思现有“MadeinChina”增长模式外,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严格管理和法治监控必须跟上。5.去年,圣诞节过后,我们决定不再购买一些标明“中国制造”的塑料、金属和木制产品,但是我们保留已经拥有的“中国制造”的产品。我们想试试,没有“中国制造”,我们能不能正常生活。但是,在去年那个黑色的星期一,当我坐在沙发上,环顾节日过后的满地狼藉时,一不安慢慢涌上心头。直到那一刻,我才注意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中国正在占领这地方。桌子上的电视机、门边的一堆网球鞋、诞树上的彩灯、地板上的洋娃娃……屋里处都可见中国制造的产品。我起身离开沙发迅速进行了一次盘点,把所有的礼物分成两大类一一中国制造的和非中国制造的,最后的统计结果是中国产品25件,非中国产品14件。我意识到圣诞节已经成了中国人制造的节日。突然,我觉得够了,我想把“中国”关在门外。经过略施小计和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我把丈夫也争取了过来。于是,1月1日,我家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抵制中国产品的活动。这个想法并非为了惩罚中国,只是想衡量一下中国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渗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想知道放弃使用中国产品到底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金钱,以及会带来多少不便。我们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儿子的网球鞋已经小得无法再穿了,给他买一双新鞋搞得我疲惫不堪,经过两周的奔波后,我终于受不了了,花60美元给他买了一双从意大利进口运动鞋。这笔钱花得让我有点心疼,因为买一双同质量的“中国制造”的运动鞋只需10美元。但我很快就习惯了这种感觉,几周后,我又花了60美元给我们蹒跚学步的小女儿买了一双得克萨斯州制造的鞋子。随后,我们在许多小事上遇到了麻烦,为了给丈夫的生日蛋糕买蜡烛,我开车去了六家杂货店都没有买到,最终不得不用在厨房里找到的一盒落满灰尘的蜡烛将就。我家的一个旧抽屉从1月起就拉不开了,我丈夫在“家得宝”发现了修抽屉用的工具,但当他发现这个工具也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后,就又把它放回了货架上。家里的搅拌器和电视机坏了,这也带来小小的危机。我们还不得不用起了旧式的捕鼠器,因为新式的也是中国制造的。避开中国制造的玩具更是一件令人难以应付的事。秋天,我们四岁的儿子发起了一次反抵制行动,坚决支持“中国的东西”。儿子一直是一个重友情的人,但是最终他厌倦了总把丹麦生产的“乐高”玩具送给朋友作为生日礼物。10月的一天早晨,我们去百货公司购物的时候,他突然喜欢上了一个电动的紫色南瓜玩具。儿子哭着说:“我们都多久不用中国的东西了。”他为此纠缠了我一天。第二天早晨,我又开车带他去百货公司,让他用自己生日时得到的钱去买那个南瓜玩具。我不知道12月31日我家的抵制行动正式结束的时候,我们会怎么做,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我发现,中国并没有控制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地方,但如果你看看百货公司玩具部的盒子下面,我保证你还是会大吃一惊的。经过一年没有中国货的日子后,我可以告诉你,没有中国货你也可以活下去,但是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而且代价会越来越大。以后10年我可能都没有勇气再尝试去过这种日子了。(本文作者是美国的萨拉•邦焦尔尼,题目是《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6.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前不久开始“四海论道”赴世界各地讲述真实的“中国制造”。作为首站在伦敦论道的主讲嘉宾,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住林毅夫,在和英中贸易协会主席白乐威(DavidBrewer)交流对“中国制造”的看法时,林毅夫透露:“我每次出国会给太太带礼物,二十年前这非常容易,随便买什么都能让太太高兴;现在变得越来越难,因为能买得起的常常是中国制造。”白乐威深表理解:“我接待的中国商业伙伴在英国逛街时,经常向我抱怨——每次看中一件好东西,往往是在北京和上海也能买到的中国制造。”毫无疑问,这是“中国制造”畅销全球又一例证。不过,“中国制造”走遍全球的背后,有人对“中国制造”疑惑和不信任。一段时间来,西方政府和媒体常常高调宣扬“中国制造”的问题和缺陷。对此,林毅夫认为,中国有这么大的出口,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中国目前所处的状况,日本、德国、韩国当年也曾到,他们相信“中国制造”一定能化挑战为机遇,由目前的“中低端”制造,逐渐走向“高端”制造。作为“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四海论道”首站英国巡讲的主讲嘉宾之一,施正荣同经济学家林毅夫一起在伦敦讲述“真实的中国制造”。施正荣认为:“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使全球人民可以较低价格享用高质量的产品,提高了普通人特别是穷人的生活水准,因此中国
本文标题:2008年江苏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213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