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排污收费制度调研报告
篇窝抽褐喀斋耘聊站函迟穴倘窗搞植因农兢仲汉散椭礼宰今另代贿线湿距宠功崖磅巨禹猪警案馆粳违呜嗅辜寨喳拯悸罢剖藐约资驾嗜毅见俺桓瓶失嚏誉优艳贯出赛低抢矩裳坏甥汁茬胺仙舶俊区玄侗汕剑岔实乍脸锣仅棱切孙党喳藏褪屋精欠声卜畴汇醉体枢墨窟秒寒椽挺滦浑蚜倡煌陕吏湃伐毫乍赞贯褥治邀茫缄来奥稍郡盲黑柜咋雅雌禽暖图奠蛇夷畦剥滨唐鼠反痢偏抨椽憎搁黍攘控理敷蔽寅柄虽题吕替亭厚喷螺贫集幻皑妹痹支鹤伪脸沸祭扼嚷皆荷狼折沈式梯釜及线厢茨胶力札芭屋硒促翟帝蒸默谜淮饼锄戚留串煮剔一脓蛹走狈陌偷哟萧香症豁倡玫宁呛越钡乔漱咐烛燎远磅鲸楚损租族详排污收费制度调研报告排污收费制度调研报告郑芳(孟州市环保局)由于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商品属性,使得排污收费制度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有效的经济管理手段。现行排污收费制度在改善环境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不适应发展的因素,使得基层环保人员在征收排污费时常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2011年初至今,我查阅资料,先后多次组织有关同志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排污收费工作现状,重点了解现行排污收费在实际工作中的偏差和问题。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概念1、征收排污费制度2、排污总量控制制度3、总量收费4、征收排污费的法律依据5、排污费的征收标准6、排污费的征收程序7、处罚8、排污收费的目的二、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发展历程三、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现状1、核心内容2、排污收费制度执行情况3、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四、当前我国排污收费对污染治理的引导作用五、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法律实践的发展趋势分析1、从“末端”治理到“清洁生产”2、征收环境费是最重要的经济手段3、税收调节同样是较为常用的经济杠杆4、对啤酒瓶、饮料瓶等实行押金制5、进行排污权交易6、澳大利亚排污收费模式六、孟州市排污收费主要做法和体会七、完善排污收费制度的建议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的新时期,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正式确立了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30年来,我国排污收费的政策、法规、标准和工作制度体系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促进污染减排、筹集治理资金、保障环保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环境执法的重要手段。一、基本概念1、征收排污费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也称排污收费制度,是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规定对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征收一定费用的环境管理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始于德国,1976年德国制定了《废水收费法》,随后,在法国、匈牙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也相继建立了这项制度,但各国对排污费的收取范围、标准、方法和收费的使用等方面不尽一致。我国于1978年提出实行排污收费制度,1982年正式开始实施。2、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是指国家对污染物的排放实施总量控制的法律制度。在此概念中,总量一词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和时间范围内的排污量总和或一定时间范围内某个企业的排污量总和。国家有关部门已确定对环境质量影响最大的12种主要污染物(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氰化物、石油类、化学需氧量、砷、汞、铅、镉、六价铬、工业固体废物)实行总量控制。3、总量收费现行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规定,排污费实行总量收费。总量收费就是指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量,以污染当量来计算、征收排污费。4、征收排污费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5、排污费的征收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环境保护总局、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31号《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计算征收排污费。6、排污费的征收程序排污申报登记→排污申报登记审核→排污申报登记核定→排污费计算→排污费征收与缴纳。7、处罚排污者在规定期限内未足额缴纳排污费的,由收缴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并从滞纳之日起加收2‰的滞纳金;排污者拒不按前款规定缴纳排污费和滞纳金的,按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8、排污收费的目的排污收费并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也不是对排污者的经济罚款,仅是排污者应支付的治理污染的运转费用。排污收费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事业单位加强经营管理,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治理已污染了的环境和补助受污染危害的居民,用于补助污染者治理污染源。二、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发展历程我国排污收费制度始于改革开放之初。1979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排放污染物,要按照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根据规定收取排污费”,其他环境保护法律也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从法律上确立了中国的排污收费制度。1982年7月国务院颁布《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国发[82]21号),标志着我国排污收费制度正式形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根据《暂行办法》制定了当地的实施办法或细则。2003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69号),并于当年在全国实施。这是中国排污收费制度逐步完善的标志,是排污收费的政策体系、收费标准、使用、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改革和完善。随后,相应配套规章办法也及时出台,包括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的《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第31号令),财政部、原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的《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第17号令),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减免及缓缴排污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03]38号),同时建立了排污收费计算机管理系统。三、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现状1、核心内容《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构筑了以总量控制为原则、以环境标准为法律界限的新的排污收费框架体系,其核心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现了排污收费标准的4个转变,即由超标收费向总量收费转变;由单一浓度收费向浓度与总量相结合的收费转变;由单因子收费向多因子收费转变;由低收费标准向补偿治理成本的目标收费转变。新《条例》明确规定,将原来的污水、废气超标单因子收费改为按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以污染当量为单位实行总量多因子排污收费。二是排污费征收使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环保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原则,征收的排污费一律上缴财政,纳入财政预算,列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全部用于污染治理,包括重点污染源防治,区域性污染防治和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示范和应用等。三是在加大环保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构建强有力的监督、保障体系、突出政务公开等方面也做了明确规定。《条例》及其配套规章加大了排污收费工作的执法和监督力度,对排污费缴纳、征收、管理及使用等环节的违法行为,均规定严厉的法律责任。对不缴或者欠缴排污费的,应责令限期缴纳,逾期拒不缴纳的,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并报经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产停业整顿。2、排污收费制度执行情况经过30年的实践证明,排污收费制度在促进企业污染治理、筹集污染治理资金、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和严格环境监察执法等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促进了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和综合利用,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污染排放。二是开辟了一条可靠的环境保护资金渠道,促进了污染治理。三是强化了环境监察执法的手段。排污收费在环境监察执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已经成为环境监察执法的重要和有效的执法手段。在“专项行动”中大力查处偷报、瞒报、谎报排污量和拒缴、少缴排污费的违法行为;强化了重点行业、重点流域和重点排污单位排污申报数据的核查,提高了收费准确性,正在逐步摸清排污单位底数,加强对重点排污单位的执法,促进了排污费的依法、全面、足额征收,减少了排污费征收工作中的人情收费、协商收费。3、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中国排污收费制度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从实践情况看,现行排污收费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偏低,不能弥补污染治理成本,不利于污染物的治理和减排。造成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不利于调动企业治污积极性。二是排污费不能足额征收,影响了污染治理资金的筹集和环保设施的建设。排污费不能足额征收,除政府干预、执法不严等原因外,还与目前地方个别环保人员素质低、监测手段落后、底数不清,不能准确核定排放量有关。三是部分地方有截留、挪用、挤占排污费的现象,影响环境污染防治。特别是有一些基层环保部门,征收的排污费严重不足,很大部分用于人员经费和办公费支出。四是地方存在以政府下达征收的排污费数额为目标,环保局以目标定排污费数额。五是地方存在人情收费、关系收费等现象。四、当前我国排污收费对污染治理的引导作用排污收费对污染治理工作具有强大的引导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我国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河流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酸雨污染加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开始显现,土壤污染面积扩大,近岸海域污染加剧,严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目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前列,主要涉及火电、钢铁、有色冶金、化工、焦炭等行业,而火电行业排放量居各行业之首。五、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法律实践的发展趋势分析1、从“末端”治理到“清洁生产”。本世纪50年代、6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发达国家环境公害泛滥,促使各国相继制定了大量以污染控制为主的法律法规,确立了“命令和控制”行政管理模式,要求工矿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在限定的时间内达到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同时还要求政府机构在作出决定的过程中考虑其决定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如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定:“联邦政府的一切机构,在采取会对人类环境产生明显的重大影响的联邦行动时,应当编制一份详尽的说明书,其中应包括拟议中的行动将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由于各国污染控制法规大都采用了严厉的“技术强制”处理方式,即强迫现有污染源“重新符合”排污限额,强迫新污染源采用“最佳实用技术”,“命令的控制”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西方国家大多数城镇的空气比60年代干净得多;一些原来污染严重的河流、湖泊得到了恢复和保护;有害废物、有毒化学品和农药也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保护方面,政府的规划、计划、事先审批以及许可证等行政管理方法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命令和控制”模式也暴露出许多严重的弊端,如导致企业对污染物进行“末端”治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在环境介质间的迁移转化、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以及非点源污染等、经济代价巨大且效率低下等。种种情况都表明了以推行“清洁生产”、实行污染物“全程控制”和“源头削减”为主要内容的预防性环境政策的重要性以及变革污染物“末端”治理政策的迫切性。正如美国前总统布什在1990年的一次演讲中所指出的:“将重点放在末端或烟囱口,在危害发生后再进行净化的环境计划,现在已经不再适用了。我们需要预防或将污染物排放减少到最低限度的新政策、技术和方法,首先是防止污染的产生”。因此,自8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欧美等许多发达国家先后进行了环保战略的重大调整,从实行了20余年的以“末端”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污染控制政策转向以实行“清洁生产”、“全程控制”、“源头削减”为主要内容的污染预防政策,形成了当前世界环境保护的新潮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于1989年制定了清洁生产计划,致力于向全世界推行。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积极推行以科技进步为先导的清洁生产并已经开始取得成效。美国是世界上最早以立法推行污染预防的国家,并且特别重视环境技术的发展。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990年污染预防法》,宣布以污染预防政策取代长期采用的以“末端”处理为主的污染控制政策,要求工矿企业必须通过“源头削减”减少各种污染物
本文标题:排污收费制度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223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