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浙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1春天的雨点word教案4
春天的雨点教学目标:1.写字7个,认字9个,掌握多音字“调”。2.理解“竭力、飘洒、朦胧、消融、发誓、”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课文,感受师生情,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理解课题“春天的雨点”的含义。4.理清故事发生的时间、主要人物,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品读课文,理解课题含义专项训练:抓住重点语句,品读课文内容教学准备:课件、字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写字7个,认字9个,掌握多音字“调”。2.理解“竭力、飘洒、朦胧、消融、发誓、”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理清故事发生的时间、主要人物,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春天的雨点”。2.媒体出示春雨图。【设计意图】媒体出示春雨图,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春雨的绵绵与柔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识字学词(一)识字1.出示字卡:、偏、调、蒙、萌、蓬、号、哑2.学生自由认读。正确认读并给生字组词。3.小组交流学习:能触类旁通引导学习(篇、偏、翩)(蒙、萌)4.检查认读,点拨:多音字“蒙”和“调”的读音。5.学习用多音字造句,巩固掌握多音字的用法。【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独立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触类旁通的学习字词,懂得运用字词。(二)学词1.出示词语:竭力、飘洒、朦胧、消融、发誓2.指名认读词语。3.齐读词语。4.点拨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示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设计意图】检查认读既是一种检测,可以帮助老师正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自信心得到加强。(三)写字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后一类生字,如果有特别难写的生字提出来,一起交流学习。2.指名学生交流。点拨“睬”字的左边是目字旁,“印”字的右边的硬耳刀要稍微写低一些,3.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生字,教师巡视指导。4.尝试瞬间记忆,听写检查,自主纠错。【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进行写字教学,运用点拨、描红、听写、自评、纠错等系列活动,强化学生对生字从识记到书写的有效掌握。三、熟读感知(一)学生自读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减字、读准音、读通句,同时标出自然段号。2.指名分部分读课文。3.及时纠正字音与停顿。【设计意图】本课自然段比较多,分部分朗读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二)共同交流1.出示问题:主要讲述了哪几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课文有几个主要人物?2.小组合作交流。3.指名在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板书。【设计意图】通过解决重点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文章主要事件、主要人物,以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三)展示收获1.简要复述文本。2.列提纲。【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完成复述文本的基础上,整理归纳提纲。板书设计:春天的雨点调蒙睬印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品读课文,感受师生情,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理解课题“春天的雨点”的含义。2.理解课题“春天的雨点”的含义。教学流程:一、复习回顾1.复习字词,指名认读。2.概述文本内容。【设计意图】复习回顾上节学习内容,巩固学习效果。二、专项训练——抓住重点语句,品读课文内容(一)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要来通过对文章中重点语句、段落的反复品读,感受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理解课题“春天的雨点”的含义。【设计意图】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学得轻松。(二)充分自学1.出示问题:文中那些段、句能够表达出深深的师生情?2.默读课文,划出相关语段。3.指名朗读,并说明理由。4.交流讨论,论证观点的正确性。【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研读课文(三)精要点拨点拨:抓住重点语段进行品读,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读文的方法,知道这样读,读到什么程度。(四)强化训练1.提问:你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内容?课题“春天的雨点”有什么深刻含义?2.指名朗读最后一段。3.齐读。4.点拨:第一个“春天的雨点”,是讲春天的雨点能使草原万物萌发勃勃生机;第二个“春天的雨点”,是将沐浴在老师爱的滋润下,孩子们政治渐渐成长,幸福的感觉荡漾在老师和孩子们的心里。5.学习仿写最后一个自然段。(正确运用双关语)【设计意图】这种双关语,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因此我在设计时分两步走:一、老师直接讲解,学生听明白就好。二、利用仿写是学生加深理解和运用(五)展示检测1.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2.师生互评。3.交流文本中心。【设计意图】通过对朗读的提高,达到体会文本内涵的目的。三、展示检测分享交流学习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板书设计:春天的雨点老师爱学生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本文标题:浙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1春天的雨点word教案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286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