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家校同心促孩子健康成长小学家长会内容资料
家校同心,促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会各位尊敬的家长:晚上好!感谢您能抽出空闲时间来学校开家长会。你们能按时到会是你们对孩子的真情关爱,更是对我们工作的莫大支持。在此,我代表学校对大家关心学校教育、支持教育工作、关心孩子成长的行动表示衷心地感谢。我姓刘,分管学校德育工作。今晚我们在各班开会之前,先占用一些时间,由我来与大家共同探讨: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为了方便家长听得更清楚,特做ppt演示)主题是:家校同心,促孩子健康成长。一所学校最重大的事是教育孩子,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事同样也是教育孩子。“一切为了孩子”,这是我们的共同出发点。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一定要齐心、要同心!引领孩子积极向上,让孩子的身心都能健康成长。或许有家长认为:孩子上了学,吃穿问题由家长解决,而教育问题全部由学校去管。(观点错误)我们都非常清楚,学生是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的,他们的成长需要家长、社会和学校共同配合。所以今天希望我们在交流、沟通中,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从而在教育好孩子的问题上能形成共识。学校教育:对学校情况简单介绍,xx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目前有教学班22个,学生1025人,教师48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39人,一级教师9人,大学本科学历36人,大专12人。在职在岗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一直以来,学校有三大中心任务:第一,尽全力保障孩子的健康与安全(学校环境、学校制度、学生活动具体安排。比如:每天保证学生除体育课之外,还有体育锻炼一小时;比如:人车分流、出入登记);第二,尽全力培养合格的社会小公民(主题活动);第三,尽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注开设课程)。老师们也是围绕这三大任务进行工作的,因为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视、因为学校对学生健康成长的的高度重视、因为学校对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所以我们老师工作的压力是很大的,老师们责任感都是很强的。在这里,我想请家长们尊重、理解、支持我们老师,我们的辛苦工作可以说是为了社会的未来,更是为了您所在的每个家庭的未来!一个学生对于一所学校是千分之一,对于一个班级是几十分之一,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百分之百,所以我们不能放弃、也不会放弃每一个学生。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的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品行、性格、习惯。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有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责任,说到家庭教育,我们为人父母,没有经过训练,完全是按照自己的观点去做的。事实上,如果把父母看成是一份职业的话,那么这将是世界上最难的一份职业。当前家长对孩子教育管理方法有多种,根据自己孩子情况的不同方法也应该不一样。我把占主导的家庭教育类型大致分为专制型、溺爱型、民主型。专制型: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你爸,我是你妈,我有权管你”父母经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孩子命令,常用的“赶快做作业”“快点冲凉”“你不可以这样做”“马上去睡觉”“不要再看电视了”“不要把衣服乱放”反正是我说了算,你要照我说的去做,否则……我们在说的时候没有时间让孩子去啰嗦,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一直这样对孩子的话,孩子的感觉会怎样?孩子听多了,会反感、会反抗,或者形成一种依赖,你叫我做,我就去做,你不叫我做,我就不做。他自身内在的动力就会减弱。这种沟通模式可能造成的后果:1、会使双方沟通不畅,伤害孩子自尊,造成孩子的自我否定。2、让孩子没有责任感,觉得父母应该为自己负责任。3、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报复行为。“权威法”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时,父母会惊慌地发现,自己的权威正在慢慢消失,孩子的心已远离自己。“权威法”有时会让父母获得暂时的“胜利”,但最终父母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它会使孩子的心理上留下伤害的烙印。溺爱型:育独生子女对于家庭来说,从经济上、精力上都不成问题,在加上独苗的珍稀,家长自觉不自觉地溺爱必然就多,结果,溺爱造成很多孩子个性缺陷。尤其是有些家庭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溺爱就成了这个家庭教育的主要模式,结果教育出来的是一个“溺爱型”问题学生。溺爱型家庭教育对孩子纵容放任、包办代替,要什么给什么,只要孩子高兴,强化了儿童的自我中心化倾向,妨害自主精神的培养和独立生活技能的发展,使儿童形成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社交冲突频繁,耐挫能力较差,并造成两代人的心理和感情缺陷,阻碍了学校教育的正常进行。有些父母先用“专横”的方式对待孩子,发现行不通了,再立刻改用“纵容”。当“纵容”法解决不了问题时,又返回来使用“专横”法。软硬兼施,方法换来换去。始终切不中问题要害,孩子的心灵会受到伤害。这就是代沟产生,有些孩子产生对抗情绪,甚至离家出走的原因。民主型:介于权威型与放任型之间,是比较理想的家庭教育类型。其主要特点是:1.父母(家长)与子女关系融洽,感情亲密。2.亲子间沟通多且较容易。3.亲子相互尊重、谅解,彼此了解,4.有事情父母会征求孩子的意见,互相协商,指导并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见。5.奖惩分明、有理有据、分寸适当。这种家庭中,子女一般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平等,相互信赖。民主型家庭教育有利于发展孩子开朗、合群、尊重、平等、独立性、是非分明等品质,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孩子开始时一张白纸,如何应对其最初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有赖于父母的引导。当孩子做错的时候,父母要及时引导、教导他,而不是责骂,这是一种应有的教育和沟通的良好态度。例:中央电视台一篇新闻报道,题目是《双城的创伤》,讲的是一个农村小学五年级学生,短期内连续有6个孩子喝农药自杀,原因一是父母与孩子交流太少,不知道孩子心理在想些什么,更重要的是孩子受一些非法出版物,小画册,卡通动画,网络游戏的影响。在网络游戏中,参与了游戏就好像身临其境,不知死了多少回,又活了多少回,所以孩子是不怕死的,记者问,曾自杀但经抢救复活的孩子,死亡是什么,孩子回答:死亡便是睡着了,可以再活回来。就像游戏,死亡了,可以再来一局。这就是教育的失败听到这里有的家长可能开始着急了,那怎么办,我缺少知识,我不会教?在家教的时间和形式上不能随心所欲,不能忽视教育的普遍规律,不能一下子热,一下子冷;我天天没日没夜的这么忙,还不是为了你?实际是在用“工作忙、没时间”掩盖自己在家教上的失职。失职的教育——一些家长把教育孩子的事情看成了是别人的事情,因而也就把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看成了是别人的事情。不管不问的事例不是少数。(例:我校有个二年级的学生,老师有事找家长,打父亲电话不接,打母亲电话不接。。。。。。。)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家长缺乏对现代化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依然在用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和方法教育孩子而产生的错误。如何做一个称职的家长,在品行、性格、学习方面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影响呢?(教育方法供大家参考)一、做高品质的父母理想的亲子关系。只要建立起理想的亲子关系,一切都会变得简单和轻松。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一座桥梁,才能及时帮助子女解决心理的各种问题,破解各种障碍,使孩子具有健康、向上的人格。首先从接纳开始——接着加入适当而真诚的“赞赏”——配合以大量的“关爱”和“时间”——然后别忘记加入应有的“责任”接纳:是无条件的,并向孩子表达你的爱,让他知道爸妈会一日既往地爱他,当孩子感受到真正的接纳后,他们就会感到很安全。其实许多家长都认同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也有许多人已经这样做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最有利的)无条件的爱是进入孩子世界的一个前提,这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如果我们的接纳不够,对孩子的伤害就会很大,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孩子,使他们的内心不再对我们敞开,不愿再跟我们沟通。我们要用分享代替教导,我们跟孩子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不要认为孩子是我们的私有物,我们要怎么对待孩子都是我们的选择,不要紧。父母决不能轻描淡写地认为:反正孩子知道我是爱他的,我不用总挂在嘴上。可是我要告诉你们:父母需要把自己的爱天天挂在嘴上、表现在行动里。向孩子传达爱意其实是让他们体验被爱的感觉,这种体验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帮助孩子日后在家庭以外的人家关系中处理得当。赞赏:不是胡乱的表扬,父母要把赞赏的功课做好,必须先学会“发现“。也就是说,父母不要把目光总是盯在孩子没有听话、学习习惯不好等方面,而是要用心发现有哪些地方值得你由衷的称赞、表扬。看到、认可他们的闪光点之后,借此正确引导、适时纠正孩子错误和不当的行为。关爱:大家也许会觉得,当家长的哪个不会关爱自己的孩子?不幸的是,现实状况里,很多孩子的成长中缺乏了情感的表达,其后果可能要多年之后才能反映出来。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不以父母付出的多少来衡量,而应以孩子能接收到多少来衡量。我们总是说“爱能征服一切”,但是却不肯把把爱落实在日常的生活中,只是说着“孩子们总会知道我们是爱他们的”“我们这么做不都是为了他们好么?”之类的话。事实上,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是要落实在行动上。我始终认为孩子是从来不会嫌弃关爱太多的,他们需要每天从父母那里听到和感受到大量的关爱。责任:当然爱也需要责任和约束,多数父母认为,他们为自己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他们的责任,这种观点和态度将使孩子知道父母的给予很重要,但是却不知道他们向父母表示感谢同样也很重要。当然,父母不必每次给孩子准备了饭菜和收拾好衣服的时候都要求孩子说谢谢,但是,给他买了他最爱吃的、最喜欢的东西的时候,此时就要告诉孩子:“如果能听到你说谢谢我会很高兴”。孩子当你不给他负责人的机会时,他就永远不懂得负责任。家长必须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合格的父母不仅要教导孩子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自己更要对孩子说到做到。做得好与不好,让孩子监督,请他指出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孩子帮助我们成为最合格的父母。我们必须强调责任,责任能帮助孩子学会自律,没有建立起责任感的孩子永远不会自律。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做一个高素质、高品质的父母,而不是一些物质上的东西。使家庭成为孩子成长成才的摇篮,这是一门大学问,而绝不只是供养孩子长大这么简单。一个人成功的背后一定有在教育方面比较成功的父母。在生活中,你所作所为的很多细节都会影响、教育你的孩子,也许你尚未察觉,但事实上孩子的一些小毛病确实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二、教育孩子落实到行动中1、耐心、时间、聆听孩子并不仅仅满足家长物质上的给与,需要的是和父母的真诚交流。一个孩子学习的动力往往来源与家长的期望,家长要经常性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校表现情况,和孩子共同制订学习目标。家长要更多投入一点精力关心学生的学习。对孩子的学习过程进行关注,了解孩子什么时间该上学,什么时间放学,一天学习多长时间,完成没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孩子感受到家长对其学习的关注,当然在学习上就会用功,努力把学习搞好。有的家长总是说,工作太忙。家长再忙,又是为了什么?现在有许多的家长把精力用在为孩子攒钱,为孩子攒这个,为孩子攒哪个,那你用了多少时间用来陪孩子呢?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习惯,对孩子的道德品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对不良行为要及时地预防和矫治。家长应该和孩子共同努力,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到关心孩子的学习中去,把孩子培养好。2、言传身教有些家长常常对孩子说,快考试了,不能看电视,而家长自己却在看电视、打牌,不但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也影响孩子的学习。心理学家说:“孩子生活在批评中学会谴责;敌视中学会好斗;恐惧中变得忧心忡忡;鼓励中学会自信;安全中学会理解相信”。3、良好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需要安静:最好单独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的空间,一间屋子,一张桌子。让孩子远离干扰。4、重视安全教育学校把学生的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上学放学路上和在家都要注意安全,不要因为一时大意而后悔莫及。5、多与老师交流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不如教师了解得多,何况有的学生向家长不说真话。所以要想家庭和学校双方面共同对孩子的教育有所促进,家长们就要更多的和我们的教师进行交流。有的家长问:你们不开家长会,我们怎么来?其实家长和教师进行交流的方法很多:你可以到学校找找老师,也可以和教师通过电话进行联系。每次考试完后,我们都要问一问学生的学习情况,乃至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家长和老师进行的交流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老师有事找家长,打父亲电话不接,打母亲电话不接……)三、教子小秘诀我们都很清
本文标题:家校同心促孩子健康成长小学家长会内容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296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