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论赵无极油画创作毕业论文完整
目录前言....................................................................1一、赵无极油画创作演变与继承............................................1二、东方的虚境:赵无极抽象油画创作的意境................................3三、赵无极抽象油画创作表现形式..........................................5(一)动感的画面....................................................5(二)颜色的语言....................................................6结论....................................................................71论赵无极的抽象油画创作摘要赵无极先生借助油画,采用西方抽象艺术表现方式,追求东方山水般的意境。并虚心接受西方现代艺术的风格。他创作的作品融入东西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虚”为我们了解赵无极那具有东方意味的抽象绘画艺术打开了一扇窗口,成为了我们进一步了解赵无极绘画艺术的基点,正是通过对这种中国传统美学意义上“虚”的内涵的理解,通过对赵无极绘画中“虚”运用的探索,才使我们得以能更深入地体味赵无极绘画艺术的意境之美。关键词赵无极;抽象油画;东西融合;虚前言赵无极先生是当代世界很有影响的一位抽象绘画大师,他把中国画的布局和西方绘画的光结合起来,把西方抽象画的变化节奏和中国画的气韵生动融为一体,融会东西方之所长,创造出一种亦东亦西的抽象绘画独特风格。赵无极先生的绘画中采用西方抽象艺术表现方式,追求东方山水般的意境,从古典绘画到中国山水意境中“虚实”的气韵的渐进过程的演变与继承。及其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对赵无极先生影响深远,让他深刻领会传统山水绘画的意境以及意境中“虚”的真义。赵无极先生认识的最为透彻,他把画面中的空或白,看成是一个更为重要有用的空间。更为绘画一个想象的、空灵的、意味深远的空间,正是通过对“虚”的探索和运用,使他抽象绘画艺术进入了一种自由至美的意境。赵无极先生的绘画中的“虚”意境,能让我们受到中国正统文化的触角,对我们进一步领略画家作品意境,具有深远的意义。一、赵无极油画创作演变与继承赵无极是当代华人画家中,在西方主流艺术界取得成功,获得公认并占有一席之地的第一人。其绘画蕴涵中西文化的独特艺术风格,在西方当代艺术史上留下了一笔。赵无极生长在一个热爱艺术的知识分子家庭之中,14岁时他顺利地考入杭州美术专科2学校学习绘画。他在那里学习了六年的素描、油画,以及国画临摹、西方透视和书法理论。尽管学校有一些卓有才华的教师,但当时学校的教育是一般的,也是不自然的,一方面它只传授本国一些传统技法,另一方面它照搬巴黎和布鲁塞尔美术学院那些索然无味的常规画法,面对机械化的写实主义教育,赵无极察觉到了危险,开始奋力反抗这些陈规陋习。并开始向往西方的绘画艺术,向往那些独立不群的现代艺术大师。他早期研习意大利、荷兰和法国的古典绘画,并深受西方现代派艺术大师毕加索和马蒂斯的影响,创作以人物和风景为主的具象油画。如《少女肖像》、《妹妹肖像》等等。慢慢的赵无极找到自己的坐标,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视象。1948年,赵无极去了法国,寻求他心目中的理想之火-西方绘画文明。赵无极1951年他在伯尔尼参观画展时看到同样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保罗克利的画作所蕴含的内在世界和他的感觉十分相近,他发现了西方绘画的另一个层面,符合他在无意之中试图表现的东西,从而受到很大启发。年轻的赵无极极其推崇米芾,认为他是中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为之影响。在这个过渡期,克利对赵无极的转型有及其影响与帮助。赵无极创作是混乱而艰难的。他的画面里浓雾弥漫,云气飞荡,从中隐隐约约浮出山水人物,古堡城垣。线条纤细,犹如游丝飞线,笔触遒劲,富有抑扬顿挫的书法意趣,形象趋于符号化和抽象化,空间塑造间或使用定点和散点透视,色彩游离于形象之外,其中尤以画家旅途所见风景居多。(如图1)以夸张的透视强调广场气势,整个画面辉映着这座中世纪古城特有的土红色调,而远处教堂隐约显现图表似的单纯轮廓,似乎失去物质性,画面充满童话般的梦幻感,(如图2)物体仿佛失去重量与体积,只剩下灵魂漂浮在既是桌面又似虚空的平面空间。赵无极在法国的这段时期的作品,正如米肖所说:“欲掩还露,似断还连,颤动的线条描绘出遐图1《锡耶纳广场》赵无极布面油画500*562cm1951年图2《静物》赵无极布面油画550*371cm1952年3思和漫游和跃动。这便是赵无极所喜欢的。忽然间,画面还带着中国城镇乡村的节日气氛,在一片符号中,欢乐而滑稽的颤动。”从1953年到1957年是赵无极走向抽象阶段的开始,静物是赵无极转型的典范。赵无极赴欧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西方绘画,但却不曾料到,在那里重新发现了“中国”。赵无极曾多次表示,是塞尚的创作促使他反思中国的艺术精神,他个人风格的形成虽然受到巴黎的重要影响,却于中国传统密不可分。赵无极热衷于探索中国的符号、书写和动作表达感情和精神的潜能,以及它们于图象、色彩和空间的关系。以西方抽象表现形式作为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感悟或哲思结合东方的绘画不拘泥于形象技法,形成自己的风格。随着赵无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形成,并发现中国悠久的艺术之源,吸取东西方之长。赵无极在品味了许多西方作品之后,他转向了内心的中国,转向了曾想远离的文化和艺术。赵无极放弃了最初的探索,转向一种混沌。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对其影响深远,他融会中西文化传统,他以西方现代绘画形式和技法,以其自发的,精神性的灵感,组合出新的宇宙空间,新的艺术风格。二、东方的虚境:赵无极抽象油画创作的意境赵无极有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背景,深受中国传统美学和东方宇宙生命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老庄的道家思想对他影响很大。可以说这种哲学思想是他艺术理念的内核。他的油画蕴涵着无穷无尽的内心节奏和宇宙规律。造就了一种色彩流畅,笔触轻柔,场景颤动的画面。“虚”和“空”在他的画面中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他在现在的油画上,不断地掀起强劲的浪潮,有团团旋涡,有浪起浪落。无可抗拒地打乱我们心目中对我们的环境,我们生活中的事件和由此而生且与之相联的思想的种种记忆。正因如此我们有必要通过了解“虚”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的解读体味赵无极抽象艺术。在老子看来,天地的万有虚无是相依相存的,而且「有生于无」,虚胜于实。当然所谓的「无」并非绝对的虚无,而是一个有用的空间。比如车轮中间的空洞,器皿的空腹,房屋的空处,正是由于它们的虚、实结合,有、无相待,才起到车轮、器皿、房屋应有的作用,才构成了人类文明的灿烂光辉。清蒋和在《画学杂论》中说:“尝试玉版十三行章法之妙,其行间空白处,皆觉有味,可意会不可言传。与画参合亦如此。大抵实处之妙,皆从虚处生。”中国艺术在创造意境时,既注意画外虚境也要注意画内虚境的情况十分普遍。中国古典艺术所遵循的知白守黑,计白当黑的创作原则,诗画4中藏与露,隐与显,均与这种画中虚境密切相关。在中国水墨画中通过作品中出现的隐蔽、残缺、空白、休止、无言、无声部分,这种虚可能触发想象中生动完整的实,产生流动的美、理想的美,形成无穷意境。东方的虚境之所以难于捉摸与言传,是因为它常常以虚、隐、空、无的形式存在与作品之中,但又不是简单的僵化、隐蔽、虚无、空虚、空洞、空白。虚境中的虚,也不是单指作品中表现的概念和哲理,而是蕴涵丰富间接形象,充溢特定艺术情趣艺术气氛的“虚”,是能不断呈现出想象中的“实”来的艺术之虚。虚境,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间接的具象性艺术虚境在作品中一般是不明现出来,因而其具象是间接的。二是无限的泛指性,由于想象这种表象运动极其灵活,特别是在自觉表象运动中表现为无穷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所以虚境中的情趣、气氛与联想往往流动变化,貌似确定而又不确定。三是情与理辨证相生:虚境中各种类型的表象运动从总体上说是有规律的,既实境与虚境相生中情与理总是相互制约的。理以传情,情因里见,相得益彰,纷呈迭出。赵无极的抽象油画中可以很透切看到虚空体现,无不是没有,不是空白的画布,自印象派以来,“虚”在现代画里面日益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往往被理解成画面上少用色或不用色的空白,或刻意淡化处理的形象,但对于赵无极来说,虚是一个充实完整的部分,甚至是画面之“睛”。画起来比画面的其他部分更复杂,更费力。这与西方的“空白观念正好相反。它往往需要画家投入更多的材料和更多的工作,画家往往在所谓“空”的部分要反反复复的精心推敲。虚无是天地间持续运动的活跃的气。绘画建立在虚与实有节奏的交替之上,虚空使画面元素之间,画面与观众之间相连接,使时间进入空间运转的立体。正如赵无极说:“我觉得虚实的概念最为重要,它使我苦苦探求,“虚”是最难创造的。当你用笔接触中国宣纸的时候,空间就已被造就了,这与油画不同。我一向推崇诗词和绘画中的虚静,中国传统诗词就注重静默。如果尊重绘画和诗歌中的虚静,他们会更加生动。我觉得通常虚静和空间是等值的。在绘画中,空间和光线永远是追求的所在,但人们永远不能确信找到它们,我想诗词里的静默亦然。”赵无极画油画时用笔的方式得益于中国的毛笔字,他的手指和手腕是自由灵活的,不像外国人那样握笔;而且我他在画中力求自由的空间关系,他的视点是像国画中那样移动的多视点,他不在画中运用定点透视。希望在画中表现虚空、宁静与和谐的气氛,表现一种气韵他喜欢心手相应的那种自发效果。赵无极的绘画,仍以画面中部的空白为动力,在这种“天魂地灵”的格调上迅猛发展。他的油画,正蕴涵着无穷无尽的内心节奏和宇宙规律。造就一种色彩流畅,笔触轻柔,场景颤动的画面。赵无极5的《风》(如图3)是竖向画幅,画面上,两排柱形的符号,像套着白边的黑色弧菌,一排靠左,一排居中,扶摇直上,画的底部为其能源。在空旷的画面上,两排符号的轨迹像磁场的磁力线。这幅画采用了透明的中间色调,底色几乎是单一的,却又隐隐地泛出一点黄色,想来,用符号老表现光的变化,仍然不太容易,还得依赖单色。这里空白起到了主要作用,具有新的含义。众所周知,“空”这一概念,在中国的思想意识和美学观点中是何等实质性的概念。《1996年8月10日》,这是赵无极最激动人心的画作之一。在穿过整个画面的巨大笔触所造就的空间,立即召唤人们的,是更远处即可见世界外缘空灵眩目的光线。从没有一副作品比赵无极这副作品更好地接近作为万物之本的虚无思想;可以说,没有作品比它更强烈地使世界非现实化,即使在这个非现实化的世界中,仍然有那些单纯的背景,仍然有色彩,有形状,有光线,一如我们想要在色与形中体验并体验到的那样。我们可以感觉到《1996年8月10日》这类题目形式多么优美,将生活过的瞬间,还有历史,即所有过去和现在的人类历史敬献给新的明确性。赵无极喜爱所有的颜色,并让中国那不可捉摸的“虚”与“空”主宰着画面的一切。一切是似乎难以捉摸。在中国画上,人们不用光影明暗画法,排斥富丽的色彩,而赵无极则把颜色当作辐射的光,认为颜色跟线条符号并不矛盾,却在无形中支配了画面的空间,表达了光线的起伏。赵无极在画中丝毫不就单纯的感受品质观察色彩和形状,而着意于其协调能力。它们被使用而非固定,在画面上互相协调着,不断移动,交结、展开、忽隐忽现于可见的世界。他的画面上,大片均匀的色块作底色,这色快由无数细微的线条组成,就象布匹由千千万万根极细的棉纱组成。这些线条好象在流动。如果空气中的分子能留下运动的痕迹,赵无极的画的底色效果就和在大风中空气分子留下的浓密波动的纹路一样。绘画中蕴含着东方的虚境和西方的技法创作属于自己的风格。达尼埃尔.歇索评价赵无极说:“画家受东方绘画和诗歌内在空间的“空”这一祖先传统的影响”。“既是西方神秘学说的启示又是中国人对自然的思考”。三、赵无极抽象油画创作表现形式(一)动感的画面图3《风》赵无极布面油画350*170cm1
本文标题:论赵无极油画创作毕业论文完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309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