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7最新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消息两则
1.《消息两则》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背景材料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作者】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新闻六要素(也即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新闻的特点真实性时效性传播性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或描写。新闻: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广义新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狭义新闻,就是指消息。新闻的五个结构•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分为:主标、引标、副标三种。)•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新闻结尾(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文体知识(1)标题:常利用多行形式。分为:主标、引标、副标(2)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3)主体: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4)背景和结语: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没有明显标志。必不可少(5)消息的固定格式:倒金字塔结构,由主到次的组织内容,高潮在前,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最重要的内容。1、标题:全文的眼睛,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它有引标、主标、副标三种形式。中华民族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又一盛事澳门今回祖国怀抱——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完全式”•除此以外,还有主题式、主题加引题式、主题加副题式。芜湖荻港溃退督战要塞锐不可当wúdíkuìdūsàidāng锐不可当:锋利无边,不可抵挡。业已:已经多音字当dāngdàng塞sàisāisè当真当权塞外瓶塞敷衍塞责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1949年4月20日长江前线(芜湖—安庆)解放军三十万大军、敌军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头)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导语)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结语)(主体)分析本消息的结构合作探究•各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找出新闻的导语部分,说说它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来了。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时间,人物,事件,结果。“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品析语言,领悟情感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请你判断记者倾向哪一方,从哪些倾向词句可以看出?这其中蕴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等词语描绘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防线崩溃。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地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等描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英勇”流露出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当堂检测1、新闻的主要结构有:标题、导语、主题2、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3、这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胜利南渡”点明了:人民解放军的宏大气势渡江已取得胜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导语主体概括出该消息的背景和结语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开头的小体字部分是什么内容?是“电头”部分,交待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其作用突出了材料的真实性和报道的及时性。结语:人民解放军于23日全体渡过长江。4、试理清这篇消息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20日夜起1000余华里的战线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1、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全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兵力之强战线之长攻势之猛战况之好问题探讨2、主体内容可分几个部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主体部分标题:(第1、2两句)(剩余部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主体:导语:渡江概况(从三个方面概括)战况: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中路军首战告捷西路军所向无敌(重点)东路军战绩辉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渡江作战兵力战线(渡江区域)课文结构主体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层次清晰九江江阴安庆芜湖江阴安庆芜湖九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数区域时间战况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数区域时间战况中路军30万安庆-芜湖20日夜——21日夜全部渡过西路军35万九江(不含)-安庆21日17时——22日22时渡过2/3东路军35万芜湖-江阴21日17时——22日22时大部分已渡过3、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1)、时间上的衔接:20日夜—21日下午5点—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2)、渡江部队的衔接: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3)、内容上的衔接:第二层有“和东路军所遇敌情一样”与第一层衔接;第三层有“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与第二层衔接;第三层有“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与第二层的“汤恩伯21日到芜湖”衔接。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议论议论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此种情况”指什么?2.作者再分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哪个详写,哪个略写,这样安排材料的好处是什么?3.议论的作用。揭露了敌军溃败的原因,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大长了我军士气,灭掉了敌人的威风,突出了文章中心.略写表明我军英勇善战是不言而喻的,详写则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好处是详略得当。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的词语突破、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我军: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微弱、不想再打了、泄气课文阅读分析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不含是不包括,体现本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均是全的意思。突出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2.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分三路进行,为什么按照中、西、东的顺序叙述?三路中,哪路详写,哪路略写,好处?1.中路军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写;西路军和中路军情况一样,所以西路接着中路写;最后写2.中西两路略写,东路详写,好处:1.详略得当,不平均用力,突出中心。2.东路防线较坚固,抵抗较顽强,战略意义大,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突出我军英勇善战。3.“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主观原因:客观原因:4.“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另一方面……都很泄气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4.文中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有人以为新闻必须强调客观性,只能用事实说话,不应当发表议论,这种看法对吗?记叙和议论。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这是对的,但是也并不排斥议论,适当的议论可以对事实新华社南京1949年4月24日5时电国民党22年反革命中心南京,已于23日午夜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人民解放军入城后,受到学生和市民的热烈欢迎,男女学生们纷纷向解放军献花致敬。人民解放军已布告安民,城内秩序稳定,商店照常开门营业。在发起渡江作战后三天内,人民解放军便攻占这一全中国第一个大城,这说明解放军威力的强大,国民党匪课外拓展1.为这则新闻补充题目:________
本文标题:2017最新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消息两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310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