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章概论一、民俗的概念二、民俗的形成1、经济原因2、政治原因3、宗教原因4、地域原因三、民俗的分类四、民俗的基本特征1、集体性2、地域性3、变异性4、传承性和扩布性5、规范性五、民俗的社会功能1、民俗的教化功能2、民俗的规范功能3、民俗的娱乐功能4、民俗的审美功能5、民俗的维系功能6、民俗的调节功能六、民俗调查的方法七、民俗与旅游1、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A.重要的旅游资源B.丰富旅游活动,提高旅游地的经济效益2、旅游对民俗文化的作用A.积极作用:促进民俗文化交流与传播;促进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促进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B.消极影响: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C.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原则a.保持民俗文化原貌的原则b.尊重民俗文化习惯的原则2c.获得效益的原则八、教学参考书八、教学参考书1、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2、乌丙安著《民俗学原理》,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年3、童恩正著《文化人类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二章物质生产民俗学习目标物质生产民俗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是人类在各种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习俗。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活动,使得生产民俗不仅在乡村社会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在城市商业影响甚剧,因而了解生产民俗成为掌握其他民俗事象所必须。在学习生产民俗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农业民俗、猎获与采集民俗、商业民俗的主要内容和一些典型民俗事象。第一节农业生产民俗一、定义及内容二、农业耕作的节令习俗三、农业生产过程习俗哈尼族吹“栽秧号”。湘西土家族“薅草锣鼓”体现了生产中的互助习俗。瑶族盛行一种“击鼓挖地”的协作形式彝族的“火把节”哈尼族的“捉蚂蚱节”藏族的望果节四、农业祭祀和禁忌有些民族还有在农时节令、节日期间禁止农事活动的习俗。不许在某些特殊的日子里从事生产劳动是生产禁忌的内容之一。生产禁忌中有严禁在某些特殊时日内从事某些具体活动的内容规定。农业生产中除了以禁忌生产的形式防止灾祸发生外,在具体的生产环节中,也存在不少需要回避的事象。另外,为了烘托喜悦的氛围,在许多场合中,许多民族都非常注意讲话的内容。在一些民族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它们形成了一些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节日民俗展示。如居住在云南苍山洱海之间的大理白族,每年正月的“闹春牛”,二月的“朝花节”,三月的“栽秧会”,四月的“祈雨会”(又称绕三灵、绕山林、绕桑林),六月的“火把节”,八月的“耍海会”等。3有些禁忌与牲畜的崇拜相关。壮族“舞春牛”、“祭青蛙”、“牛魂节”。第二节狩猎生产民俗一,狩猎活动中的独特信仰。鄂伦春人的“白那恰”、鄂温克族崇拜熊神。二,有关猎具的习俗。独龙族的“巴拉”、满族的“海东青”。三、猎物的分配。第三节渔业生产民俗一、捕鱼工具的制作与传承。二、渔业生产的信仰。妈祖。言语禁忌。第四节牧业生产民俗一些典型游牧民族的生产民俗:蒙古族蒙古族属于一种戈壁草原游牧方式。“保牧乐”和“吉雅其”。哈萨克族哈萨克族属于盆地草原畜牧方式。藏族藏族属于高山草原畜牧方式。纳西族“丽江花马”。讨论题1除本章介绍外,还有那些生产民俗?知识题1什么是生产民俗?生产民俗包括哪些内容?2农业娱乐民俗有哪些表现形式以及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分析题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十项重点项目之一是:中西部退耕还林(草)和生态建设及种苗工程。今年起将在长江上游的云南、四川和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陕西、甘肃等13省区开展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建设,计划退耕515万亩,同时安排宜林荒山荒地人工造林种草648万亩。还将安排投资用于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的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资料来源:《人民日报》(2000年04月12日第一版)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这项工程将对我国西部地区民族传统的农业生产民俗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并说明在实施这项工程时怎样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典型案例农业博物馆征集老式农具4中国农业博物馆近日对流散民间的有关农业资料展开抢救性征集活动。石磨、石碾、石槽、石界碑、拴马桩、上马石、斗、秤……这些旧式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业民俗遗物,大多数是解放前后的,时代并不太久远,长期不受人们的重视和保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物品正在逐渐消失。中国农业博物馆将它们全都纳入了征集视野,欢迎社会各界提供捐赠或征集线索。征集范围包括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农家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民俗实物;各时期人民公社、生产队牌匾、账册、记分册、锦旗、对联、票证、农村计量工具以及反映农村改革开放的土地承包证书实物资料等。(资料来源:@587574.htm2001年8月30日08:07)[分析提示]:随着我国迈向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业生产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有些地方实现了乡村都市化,传统的农业生产已不复存在;有些乡村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些都使得传统农业生产民俗的载体逐渐丢失,如何在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同时,保持农业生产民俗的东西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你怎样看待传统生产民俗在乡间的消失?实训题1.你是否在农村生活过?请你举出几个有关农业生产方面民俗的例子?你认为现代的乡村民俗变化情况。综合测试1.下列属于生产民俗的有()A.刀耕火种习俗B.生吃食物习俗C.住窑洞的习俗D.围鱼习俗2.下列生产民俗对保护自然环境有利的是()A.刀耕火种B.猎获野生动物C.围湖造田D.生态农业3简要说明渔业民俗与现代钓鱼活动的联系和区别。第三章服饰民俗教学目的:通过认识服饰民俗形成的主要因素,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外各国服饰民俗特点,掌握服饰民俗的流变以及文化内涵,增强服饰的鉴赏水平,塑造良好的服饰形象。服饰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作为物质文化,它是人类物质生产的产物;作为精神文化,它又是人们政治、宗教、哲学、伦理、审美等观念的结晶。服饰是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服饰具有两重民俗性格,一是保护身体,二是装饰。服饰民俗是指与人们穿戴衣服、鞋帽及佩饰相关风俗习惯。一个地区生活风尚的表征,服、饰结合的民俗,既指衣饰,也含穿着者的行为和文化习惯。第一节服饰的构成及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5一、服饰的构成服饰主要包括头衣、体衣、足衣和佩饰四类。1、头衣冠笄之礼。2、体衣包括上衣和下衣。衣的部件有领、襟(衽,古代将衣襟右掩的左衽视为异服)、裾、袖、带等。衣的种类有元端、深衣、袍、衫、裘、襦、褐、直掇、褙子、裳(下裙)、胫衣(即裤、绔)等。3、足衣鞋,古时称“履”,有丝、麻、皮、葛、木(木屐)等材料。袜,最早的袜子是用兽皮制成的,称为“韈”,后来又有了麻、布、丝等材料的袜子。4、佩饰二、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季节。第二节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一、夏、商、西周时期的华夏服饰二、春秋时期胡服的出现三、传统冠服制在在汉代的确立四、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服的流行五、隋唐时期服装的转变时期六、宋代的服装趋于保守七、辽、金、元时期的服饰既沿袭汉人的礼服制度,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八、明代的服装继承前代,清代服装对近代影响较大第三节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一、满族[案例]女子穿旗袍须注意什么二、朝鲜族三、赫哲族赫哲族过去从事渔猎生产,他们的服饰原料常取材于鱼类。加工好的鱼皮,可缝缝制妇女服装和鱼友靰鞡。此外,象绑腿、围裙、手套、腰带、口袋等生活用品也可用鱼皮制作。所以赫哲族又被称为“鱼皮族”。四、蒙古族“三不离身”。6五、维吾尔族“裕拌”。六、哈萨克族七、回族八、藏族九、傣族十、白族十一、纳西族“七星披肩”。十二、彝族十三、侗族十四、苗族十五、布依族十六、壮族。十七、瑶族十八、京族十九、毛南族二十、土家族二十一、畲族“凤凰装”二十二、黎族二十三、高山族第四章饮食民俗教学目的认识饮食及其民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我国的饮食习俗以及外国的饮食习惯学习饮食民俗的有关知识;在此基础上,掌握旅游者的饮食习俗,以此为契机,发挥饮食业在旅游业中的应有地位。第一节饮食民俗概述一、饮食民俗的形成1、生食赫哲族的“杀生鱼”、白族有“吃生皮”、藏族吃风干羊肉的习俗。2、熟食东北鄂伦春族、云南的傣族、普米族、纳西族曾经使用过的石烹法;“叫花鸡”;傣族的香竹饭。3、烹调二、饮食的惯制1、日常生活饮食惯制2、岁时节日饮食惯制73、礼仪饮食惯制4、信仰饮食惯制三、地方菜系由于对菜系的理解不同,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常见的划分方法有四种:一是四大菜系,即淮扬菜、川湘菜、粤菜、京菜;二是五大菜系,即川菜、鲁菜、京菜、粤菜、淮扬菜;三是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京菜、苏菜、徽菜、粤菜、湘菜、闽菜;四是十大菜系,即上述八大菜系再加上沪菜、鄂菜。第二节茶俗一、茶的类型1、成形茶2、散形茶二、饮茶方式三、茶的礼俗云南大理白族待客有“三道茶”的习俗。喝藏族酥油茶的礼俗。侗族喝茶礼俗。第三节酒俗一、酒的种类1、黄酒。2、白酒。3、果酒。4、药酒。5、乳酒。二、饮酒礼俗“拦路酒”。“交杯酒”。“转转酒”。“竹管酒”。酒德。第五章居住民俗第一节居住民众概述一、居住民俗概念与居住民俗的形成1、概念2、居住民俗的形成(l)居住民俗的创始期8(2)居住民俗的过渡期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的“仙人柱”、“撮罗子”。(3)居住民俗的发展期居住民俗的形成分期居住方式特点创始期穴居、巢居原始群居、生死分居、不稳定过渡期风篱、原始帐篷住所稳定化趋势、出现火塘形成期帐篷、窑洞、干栏式、庭院式等等体现深厚的文化内涵、居住民俗的多样化二、影响居住民俗的主要因素1、地域因素2、民族因素3、历史因素4、社会因素第二节居住的惯制一、人与火塘的突出作用1、火是御寒取暖,饮食起居之必备。2、火塘是家庭生活的中心。3、火塘边座次、睡次的区别。4、火塘是神圣的地方。二、住房的分配三、公房四、人畜分居,人神有别五、风水术风水学的三大原则即:天人和一原则,阴阳平衡原则,五行相生相克原则。唐末,风水大师杨筠松、卜则巍流落江西,其后世子弟逐渐形成了“形势宗”的风水派别。而“理气宗”开始时流传于福建,宋朝有位风水大师王推行其说,遂形成了另一大风水派别。“形势宗”又称赣派、形法派、峦头派。该派学说注重在山川形势的空间形象上达到天地人合一。“理气宗”又称闽派、宗庙派、理法派。他们注重在时间序列上达到天地人合一,其考虑的因素有阴阳五行、干支生肖、四时五方、八卦九风、三元运气等。形法主要为择址选形之用,理法则偏重于确定室内外的方位格局。对于旷野、山谷之宅,因其与周围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故多注重形法;而对于井邑之宅,由于其受外部环境的限制,所以常常形法、理法并用。风水术语——气风水术语——觅龙风水术语——察砂9风水术语——观水风水术语——点穴风水术语——罗盘六、建房礼仪1、择地。2、开工。3、立中柱。4、上梁。5、立门。6、落成。七、入住仪式1、择日入住,同开工、上梁一样,也需选有一个“黄道吉日”。2、火的重要性。3、祖宗神位。4、“进屋酒”。第三节中国传统民居的类型一、干栏式建筑傣族苗族彝族土掌房。壮族土家族“吊脚楼”。黎族“船形屋”。朝鲜族二、地穴式建筑窑洞三、屋宇式建筑四合院“一颗印”满族“转圈炕’或”万字坑”。白族“一房一廊”、“三房一照壁”、“四合五井天”等畲族“寮”(维吾尔族阿以旺藏族客家围楼侗族纳西族四、穹庐式建筑101、蒙古族2、哈萨克族五、公共建筑讨论:山东民居旅游山东的村屋民居旅游,充满着胶东特有的乡土风味。游客们同村民一起,睡土炕,盖土布被子,吃小米、地瓜的乡土饭,虽上,但十分别致。到内蒙古住的蒙古包里体验民居旅游,感觉到的是草原牧民的乡俗,客人们天天饮奶茶、奶酒,吃奶食,还有奶皮子、奶豆腐、奶果子、烤全羊,名目繁多,大饱口福。辽宁的“车把式”民居则是另有乡俗风情,接待外国游客的“车把式”们,驾着马车,把一批批的客人用马车接到自己家里,除了包饺子、聊天之外,一有空就教客人赶马车,那些胆大心细游客一两天就学会驾驭了。夕阳西下,客人们自己驾着马车在乡村路上缓慢而行,十分悠然自得。(资料来源丁亚军(特色旅游、民居旅游),中国旅游报,2001-2-19)第六章交
本文标题:32中国民俗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32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