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试题新课程高卷考的制度设计和命题试
附件:新课程高考的制度设计和命题创新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龚雄飞引言高考如何改革现?实的状况是,我们整个的教育战车上装满的是人们久久渴望的分数,写满的是学生血泪拼搏的誓言,老百姓出于子女生存的需要,被迫在道德和利益的困境中跌入利益的怀抱。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社会自然就把高考当作教育病症的主要诱因,把改革高考当作推进课程改革、拯救基础教育的救命良方,这不能不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生出许多悲壮的感慨。一、新课程高考的制度设计《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文件:“高校招生考试方案的研究制订要遵循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话题一:新课程对高考改革提出了哪些新要求?首先是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变化——高中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变化必然要求高考试题的质量有明显的改变。培养目标——特别强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个性鲜明、生命丰满的人,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升。高考要体现这些理念,关键在考试命题的创新和命题质量的提升。新课程下的高考应该深入研究怎样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应该深入研究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试题来,努力践行新课程的理念,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命题体现从“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的倾向,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查。这些题目不是单靠机械的训练就可以解决的,要解决它需要具备综合性的知识背景,甚至需要学生的生活感悟与体验。也就是说,试题应给教师和学生这样一种感觉:高考不仅仅在考查你已经掌握了什么,而且还考查你从已经掌握的知识中获得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改变了什么、希望着什么。要考虑如何在题目的设计上下功夫,让“应试训练”抓不住“把手”,找不到“捷径”,让那些真正素质全面、特长突出、个性丰满的学生在考场能发挥好,使每名高中学生都尽可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大学,使每所大学都能选拔到合适的新生,使教育最根本的资源——学生资源能达到最合理的配置。做到这一点,高中教学的风气就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教学就会真正恢复到其适当的位置上来。其次是新课程课程结构的变化——高中新课程在课程结构上的变化必然要求高考科目的结构随之发生变化。新课程更加强调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设置了若干选修模块。高中新课程的这种结构特点强调并凸现了课程的选择性,选修课程的比重与分量大大加重,成为高中课程的半壁江山。这种课程结构上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高考命题的原则和思路。为了突出考试的可选择性,新高考在课程结构上突出了“选考”的内容,“选考”有两层含义:一是科目的选考。以2007、2008年广东高考方案为例:3+文科基础/3理科基础+X。“文科基础”指报考文科类专业考生所需具备的基础,为指定选考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学科内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的内容占分值70%,物理、化学、生物的内容占分值的30%。全部采用选择题。“理科基础”指报考理科类专业考生所需具备的基础,为指定选考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6学科内容。物理、化学、生物的内容占分值70%,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的内容占分值的30%。全部采用选择题。“X”为专业选考科目,有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体育术科等9门学科。理科类专业可在物理、化学、生物中任选一门专业选考科目,组成不同考试科目组。文科类专业可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中任选一门专业选考科目,组成不同考试科目组。二是试卷考题的选考,实行“超量给题,限量作题”。同样以广东为例,新高考方案在各科目试卷内容上设计了“选做题”,如在语文、数学、化学、生物、地理、思想政治、历史等科目试卷上,会设置“选做题”,由考生选择答题,一般来说,选做题均采用“二选一”的形式,两道题难度、题型和分值基本一致,考生根据自己在中学所学的不同模块来选择解答其中一道,选做题的成绩计入考生成绩总分。这就意味着,试卷将打破原有的封闭结构,出现大量的选做题目,因此,课程结构的变化对高考方案的影响是最明显的。第三是评价方式的变化¡ª¡ª高中新课程提倡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也将在一定条件下影响高考的招生录取。学校要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因此,高考改革必须要体现新的评价理念,也就是学生在学校中所获得的过程性评价的结果不应是与学生的高考无关的东西,必须以某种方式把二者结合起来。如何结合?以书面笔答为主要考试方式的高考能够在多大范围、多大程度上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综合性评价结果在高考录取时要不要发挥作用,要发挥多大的作用?这些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话题二:新课程高考方案的制度设计海南高考模式:“3+3+基础会考”主要有四大特点:一是考试科目按3+3设置,改变¡°综合拼盘¡±模式。二是在3+3考试中,实行¡°超量命题,限量做题¡±。三是与会考紧密联系,实行¡°反向测试¡±。这样改革主要是源于三点考虑:(1)适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需要.(2)防止学生学习¡°偏科¡±,保障学生的共同基础和知识学习的结构完整。(3)参考了学生平时的成绩,不至于让高考成为全部的指挥棒。因为¡°一考定终身¡±一直是现行高考制度的一大弊端,在高考成绩中增加学生基础会考成绩,重视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成绩,我们认为是一个值得鼓励的改革方向。四是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江苏高考模式: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海南的高考方案直接影响了2008江苏高考方案¡ª¡ª学业水平测试科目: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七门。其中选修测试科目两门,必修测试科目五门。选修测试科目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中选择一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选择一门。七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考生选定的两门选修测试科目之外的五门为必修测试科目。成绩处理实行等级计分,分成4个等级,用A、B、C、D表示。必修测试科目等级:各科满分100分。100分~90分为A级,89分~75分为B级,74分~60分为C级,59分及其以下为D级。参加两次测试的,取较高等级计算成绩。选修测试科目等级:各科满分120分。按考生成绩分布划出等级。A级为前20%(含20%)的考生,B级为前20%至50%(含50%)的考生,C级为前50%至前90%(含90%)的考生,D级为90%以后的考生。人们对江苏高考方案的质疑主要有3点:第一、会不会改变大学生的性别比例?《中国青年报》2007年10月8日报道:2007年安徽专科(高职)以上上线男女比例为15:85,这一比例创下国内高招统计新记录;《南国都市报》2007年10月9日文章《高考¡°阴盛阳衰¡±,真的要拯救男生了吗?》:南开大学2007年共招收硕士生2551人,其中男生1251人,女生1300人,女生首次超过男生。第二、会不会影响高中生的科学素养?第三、学业水平测试以等级呈现合理吗?浙江高考模式:¡°分类测试、分批选拔¡±在现有的文科、理科、艺术、体育等学科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高等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以文、理两大科类为主线,按考试科目和内容将测试和选拔分为三类:一类科目在保持原有“3+X”科目组合的基础上,增加测试研究型能力;二类科目维持原有“3+X”科目组合,重点测试通用型知识和能力;三类科目在保持共同科目“语、数、外”基础上,侧重测试技能型能力。(1)文、理科考试一类(重点大学)3+X(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自选模块二类(一般本科)3+X(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三类(高职高专)3+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2)艺术、体育考试科目本科3+X(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艺术专业/体育术科专科3+艺术专业/体育术科考生自主选择报名和参加考试的相应类别,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第一、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高中教育普及化的需要。一方面,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培养目标差异很大,单一的选拔模式较难适应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多样性需要;另一方面,高中教育普及化后,学生个体差异更大,所有的学生参加完全相同科目与内容的考试,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造成沉重的学习负担,也不利于学生在共同基础上实现有差异发展,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高考制度改革,正确处理统一考试和有差异发展的关系,强调树立“适合的是最好的”的理念。实行“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的选拔模式,兼顾了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目的是让合适的人通过适合的考试,选拔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学校和专业,接受适合的教育。第二、适应高中教育个性化、课程结构模块化的需要。目前,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最大的难点是选修课程的开设。从全国范围来看,选修模块必修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如何促进学校开足开齐选修课程,浙江新高考方案体现了有所作为的思考。按新课程高考方案,主攻“一本”的学生需加试自选模块,自选模块分18个模块,每个模块编制1道试题,共18题,每题10分,由学生任意选答6题,总分60分。在这样的导向机制下,不少学校纷纷尝试开设选修课,让学生自由选择。第三、适应高中教育多样化、人才规格层次化的需要。将技术课程纳入高职类高考,给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1)引导有应用技术潜质的学生加强技术课程学习,向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2)有利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选择适合培养的新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3)有助于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的价值观和知识观,强化考生的实践能力,给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山东省新高考方案:采用3+X+1模式。¡°X¡±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1¡±指基本能力,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所有考生都参加基本能力考试。基本能力测试分必作题和选作题2类:必做题主要涉及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四个学习领域的必修内容;选做题分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部分,内容分别涉及两个领域的必修内容。文史方向的考生只做科学部分的题目,理工方向的考生只做人文与社会部分的题目¡±。(反向测试)也就是说,¡°1¡±考查的是一张包含理、化、生、政、史、地、技术(信息技术、劳动技术)、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社会实践活动等科目的综合卷,它涉及五个学习领域(科学领域、人文与社会领域二者择一)的必修内容。这是山东新高考方案最大的特色,是集中体现新课程精神的亮点。基本能力测试不以学科考试为目的,不以考查所涉及学科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为目的,更不是几个领域课程的拼盘组合。试题主要考查高中生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考查学生的日常生活积累,考查学生的生活能力,它要求打破学习领域与学科界限,以研究主题的形式借助一定情境对各相关领域与学科知识进行适度的整合,试题均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这是基本能力测试最基本、最重要的命题指导思想,是区分它与语、数、外、文综和理
本文标题:试题新课程高卷考的制度设计和命题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34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