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完整版)第二章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第二章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第二章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第一节皮亚杰理论中的基本假设第二节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机制的理论第三节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第四节关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争议第五节新皮亚杰学派第一节皮亚杰理论中的基本假设——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在主动性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根本动力存在于儿童自身之中,儿童不是只能被动地等待环境影响和塑造的生物体,而是刺激的主动寻求着、环境的主动探索者,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是儿童自己在决定着自身的发展方向和水平。(考点)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儿童并不满足于他们已经知道的东西,而是不断地寻找新的东西。虽然儿童也可能因外在的奖励等去探寻新的信息,但这些外在的因素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不是最重要的,发展的真正动力存在于儿童内在的需求。金钱激励好与坏?做家务要不要给钱?第一节皮亚杰理论中的基本假设——儿童认知发展是其心理结构的改进与转换(P3)儿童认知的发展是通过其认知结构的改进和转换而实现的。皮亚杰理论中的结构,不是指解剖意义上的结构,而是指一种认知上的功能结构。主体依赖它对客观刺激作出反应。第一节皮亚杰理论中的基本假设——儿童认知发展的建构性特点皮亚杰认为,儿童对于客观世界的解释是根据他们已经知道的部分,儿童现存的知识状态指导着其对各种信息的加工,因此,对现实的认识是一个能动的、积极的、活跃的建构过程。第一节皮亚杰理论中的基本假设——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考点)第二节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机制的理论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是,儿童认知的发展是通过动作所获得的对客体的适应而实现的。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能取得自身与环境间的平衡。达到平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在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中,主体的认知操作获得系统化(组织化)的发展。(考点)同化(考点)同化是指主体将其遇到的外界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认知结构中来的过程。顺应(考点)顺应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同化与顺应的联系同化与顺应并不是彼此分离的两个独立的过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甚至在同一个认知活动中,同时包含这两个过程。只是在某些活动中国,同化占支配地位,在另一些活动中,顺应占支配地位。平衡皮亚杰将平衡定义为个体保持认知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他认为,这种倾向性是潜藏于个体发展背后的一种动力因素。因为,当某种作用于儿童的信息不能与其现有的认知图式相匹配时,就会引起主体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对这种不平衡的内部感受是一种不协调及不满足感,儿童会努力去克服这种消极感受,以恢复旧的平衡或达到新的平衡。主体正是在这种不断寻求平衡的过程中,实现了认知的发展。平衡组织化组织化是指主体的每一个认知操作都是与其他认知操作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第三节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感知运动六阶段——反射练习阶段(0-1个月)觅食反射:用手指或乳头触摸新生儿的面颊,他就会将头转向被触摸的这一侧并张开嘴表现出吸吮动作。这反射大约在生后4-7个月时消失。吸吮反射:将奶头或其他物体放入孩子口中或者手指触及上、下口唇,即引出吸吮动作。此反射大约在4-7个月时消失。感知运动六阶段——初级循环反应阶段(2-4个月)感知运动六阶段——二级循环反应阶段(5-8个月)感知运动六阶段——二级反应协调阶段(9-12个月)感知运动六阶段——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3-18个月)感知运动六阶段——表象思维开始阶段(19-24个月)前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已能通过表象、言语以及其他符号形式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而非逻辑性的,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特点——早期的信号功能(考点)1.表象符号—延迟模仿2.语言符号(象征与符号)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特点——自我中心性(考点)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特点——感知的局限性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儿童的思维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基本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以及过去的经验,缺乏抽象性。具体运算阶段——守恒任务(P37P40)形式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设定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个体的心理操作在功能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不同的心理操作之间构成有层次性的组织系统,这种系统性使得青少年在认知活动中,不仅能注意其结果,而且还能主动地监控,调整和反省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的抽象性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开始思考许多诸如社会存在,公正,真理及道德等抽象的社会问题,并迷恋科学幻想。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所应用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具逻辑性和系统性。不同阶段的转化过程皮亚杰特别强调,任何一个儿童的认知发展都要经过这四个连续的阶段,并认为这个认知发展的四阶段模式在任何文化里都适用。儿童的任何一个新的认知技能的出现,都是以前一个阶段中的认知技能为基础的。一、心理操作的特性1、操作是心理意义上的2、操作来自于物理动作3、任何一个操作都存在于组织系统当中4、操作具有逻辑性的特点(可逆性互补性)二、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转换一、两个阶段的儿童在守恒任务中的不同表现1.前运算阶段儿童具有直觉性的思维特点,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很容易被事物的某些直观性特征吸引,并据此得出不正确的结果。2.在儿童守恒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过渡阶段,即主体感受矛盾的阶段。3.儿童的守恒性认识似乎是自然成熟的结果,而不是教育、训练的结果。二、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转换二、守恒发展的三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相当于前运算阶段),儿童不能形成守恒性认识。2.第二个阶段(介于前运算与具体运算阶段之间),儿童反应不稳定,当事物某些知觉特征不明显时能守恒;当事物知觉特征明显时不能守恒。(P42)3.第三阶段(相当于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可以同时考虑事物的不同纬度,能进行互补性和可逆性的心理操作,达到了守恒性认识。三、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转换一、具体运算阶段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在假设-演绎推理中的不同表现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进行的演绎推理,必须具有真实性而非假设性。只有到了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才开始具有了假设-演绎推理,可以脱离真实的事件和事物,完全拼接抽象符号进行推理。假设-演绎推理能力是代数思维的先决条件(P43)2.具体运算阶段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在归纳推理中的不同表现具体运算阶段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相比,在归纳推理中的逻辑性较差。3.具体运算阶段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在反省思维上的不同表现4.形式运算阶段青少年思维中的自我中心性(舞台错觉)第四节关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争议(考点)一、任务难度的适当性(对皮亚杰三山实验的改进)P47一些心理学家认为,由于皮亚杰认知任务中的某些维度与儿童实际生活经验相脱离,而且难度过高,因而使儿童难以表现出相应的认知能力,但这并不等于儿童本身就缺乏这种能力。第四节关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争议二、儿童的认知发展可否被加速(守恒能力的训练)P49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能力发展史自然成熟的结果,与教育、训练没有直接的关系。但许多关于儿童守恒能力训练的实验研究表明,前运算阶段儿童在经过训练后也能达到对各种材料的守恒,但训练的效果在年龄稍大的幼儿身上显示得更加明显。1.儿童可以通过训练而获得守恒能力2.获得守恒性认识的关键性因素,是正确选择分析问题的维度3.对一种材料的守恒能力的成功训练,可以迁移到其他材料的守恒能力上第四节关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争议三、关于认知发展阶段性的理论1.儿童认知发展变化的实质(连续性与突变性)2.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和谐性(知识经验欠缺产生和谐性)3.形式运算思维是否是思维发展的最高阶段(并非所有个体都能达到皮亚杰界定的形式运算思维,同时,个体的思维发展也并未终结)
本文标题:(完整版)第二章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346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