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一)《为你打开一扇门》尊敬的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为你打开一扇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内容及程序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说教材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为你打开你一扇门》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它是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凭借自己对文学的深刻感悟向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的一篇美文新教材注意到了第一册课文的特殊地位,一方面注意到与小学的衔接,另一方面注重第一册教材的学习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为你打开一扇门》安排于异地可,实际上也是为出入中学的学生打开了一扇培养语文兴趣、学好语文的大门2、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体会文学作品丰富的感情和优美的语言,结合本篇课文以丰富的语言、多种巧妙修辞来介绍文学的特点,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知识目标:a、通过本课的教学,了解和领会文学的内容和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意义b、从多个不同的角度体会文学的魅力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运用比喻、你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b、培养学生“读则善疑”、“读则善思”的读书习惯情感目标:a、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和学习语文的兴趣b、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其中,了解和领会文学的内容和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意义是教学重点,难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文学魅力的作用二、说教法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围绕中心议题合作学习,发表各自的意见,最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三、说学法在指导过程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从感性到理性,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四、说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了两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重点讲解12节第二课时讲解3到5节,同时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一步感受文学丰富的内涵本说案所说的是第一课时五、说教学程序1、通览全书,激发兴趣通过目录学习,让同学了解课本设计,通观全书2、文章导入,初步识文:导入:同学们,在《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关于门的故事,女主人每打开一扇门,总会在门里看见珍禽异兽、奇珍异宝,今天老师也将为你们打开一扇门,在这扇门里只要你愿意你会发现任何你喜欢的东西,你会看到一个未曾体验过的世界今天著名作结赵丽宏先生讲引领我们去打开一扇特殊的门接着板书课题【上课伊始,用一段故事引入新课,引领学生一同进入文学之门,创设探究学习的氛围,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朗读课文,初步试问【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并理解文章意图,是为谁打开的】简介北京,明确写作意图【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体现作者的用心,便于理解文章】3、再读课文,分析内容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思考问题(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行间,数分钟后,集体交流,教师引导点拨并作小结归纳)【这段时间是让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思路,结构再次感知文章】文章围绕标题中哪一个字入手来构思全篇的?有事这样安排文章结构的呢?请大家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货默读、或低声阅读文章的前半部分,边读边设疑,然后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讨论,遇到疑难问题我们来共同解决(学生自读,合作讨论学习)学生说疑,教师适当评说,引导学生设疑,懂得怎样怎样的疑问有价值对合作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集体思考【这一过程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一个大问题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生能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学生已经经历了将作者的言语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读则善疑”“读则善思”的读书习惯得到了培养】深入研读12节(1)打开这些关闭着的门,我们会收获什么?如果不去开门探寻,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2)面对关闭的门,怎样才能打开呢?(3)文章有没有开门见山就提“文学之门”?【在学生结合课文感受到文学魅力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既是对知识的巩固,又是对所学知识的创新:另一方面,学生交流的过程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例句分析(1)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这句话中的两个“世界”的含义各是什么?【第一个“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第二个“世界”指:领域】(2)第二节中运用了“只要……只要……”一定会的句式,你能用这个句式说一段话吗?句子深层分析,让学生体味句子的美,并学会运用这种句式,提升语文能力5、课堂小结:听过同学们热情洋溢的发言,我们感受到了文学丰富的内涵,并且也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似乎已经叩响了文学这扇大门在世界上还有很多我们不曾了解的领域,只要同学们带上孜孜不倦的精神充满探索的渴望,我们一定会打开每一扇门,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开每一扇关闭着的门,挖掘深陷其中的宝藏6、课后作业复习生字词,并掌握预习35节完成课后习题第3题【这样设计作业的意图在于让学生积累词语,同时预习是为下一课感受并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作准备】(二)《繁星》A本课的性质和地位本课是初一语文教材的第二课,担负了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及表述能力的任务;本课紧呈第一课的修辞练习,是学生加深对修辞手法的认识的好机会;同时,作为一篇教材建议略读的课文,本课应以练习为主,是放手让学生锻炼、展现语文素质的舞台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收集关于课文作者、背景及相关修辞手法的资料,学习本文修辞的运用2、诵读欣赏课文,理解作者观察繁星的感受,产生欣赏星空的共鸣,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3、仰望星空,发挥想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完成写话练习重点:发挥想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完成写话练习难点:理解、感悟作者观察繁星的感受B.在欣赏中注意用心去感悟和思考,在讨论中求同存异C.发挥联想与想象,思维活泼开放指导思想倡导学生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在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发扬合作精神;在思考与创作过程中体现出个人独特的感悟,鼓励学生提出探究性的新问题教学过程设计-、课前预习课前请同学通过网络或书籍,获取关于巴金的情况和创作背景回顾第一课学习的修辞手法,复习它们的概念,观察本文使用的修辞手法有兴趣的同学写一首关于星星的小诗或一段关于星空的文字二、导入与预习成果的展示请同学朗诵自己创作的关于星星的诗歌或文段,引出课题:繁星请同学展示自己收集的巴金生平、代表作品、本文的创作背景等资料,老师加以补充学生指出本文使用的修辞手法,说出它的概念,并造一个使用该手法的句子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使用了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例句:“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是一种智慧的积累,也是一种感情的积累”三、朗读比赛指导学生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品味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邀请学生分别朗读第三段,比一比,谁读得更有感情四、讨论与分析思考:文中写了作者几次看星?每次看星的时间、地点怎么样?作者看到的星空是什么样的?思考的结果请学生以表格形式写在黑板上注意仔细阅读课文,抓住课文细节,通过这一环节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对于看星是三次还是四次的争论,鼓励有不同的意见讨论:作者每次看星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利用原句回答,应注意引导学生注意作者观察与感受变化的规律第二个问题可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来谈,还可以联想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中的内容,得出感受随环境、心情、修养、阅历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适当联系第一单元的作文指导思想:有感而发)分析:课后第三题列出的重点语句,在这些句子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鼓励学生抓住重点词汇,进行跳跃式的联想,如看到“母亲”就联想“摇篮”、“温馨”、“安详”或“家园”、“故乡”、“祖国”等,从词汇练习中明确作者的感受,分析中请学生保持求同存异五、感悟与联想欣赏关于星空的不同风格音乐(温柔浪漫的、平静自然的、凄楚哀伤的),注意用心感悟音乐中流露的情感,听完后发表自己的感悟看星空图片,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音乐欣赏中的感悟,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完成以繁星为主题的写话练习设计特色: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实践,从听说读写等多方面锻炼学生能力不拘泥于知识的系统与完整,强调联想与感悟,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讨论后明确:前两次为“我”表达“爱星天”情感打下了铺垫,起烘托作用五、拓展训练作者随着自己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有了对星空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我们每位同学的人生阅历都存在个性差异,那么当你在某个夜晚面对星空时,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再次放映星星闪烁的夜空,设置情境,然后要求学生写200字左右的短文,待第二课时交流)三《冰心诗四首》一、说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的特点七年级上册是以生活内容为单元编排的第一单元以亲近文学为主题前两首诗歌《母亲》、《纸船》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后两首《成功的花》、《嫩绿的芽》是鼓励青年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的哲理小诗四首诗意蕴隽永,语言清丽,风格细腻明丽二、说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1.从《母亲》和《纸船》中体验不同年龄阶段对母爱的认同和理解的不同2.从《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中探讨美好的青春,积极的人生3.学习冰心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等特点4.朗诵并默写这四首诗三、说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2.想象的手法,凝练的语言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原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因材施教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纸船》《母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一篇篇美轮美奂的诗象一串串璀璨夺目的珍珠谁能为大家朗诵几首诗?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现代著名女诗人冰心的四首小诗(板书课题)看投影,了解冰心生平二、朗诵大比拼:下面我们开一个诗歌朗诵会,看看谁是今天的最佳选手!在比赛之前,我们分小组先试读《冰心诗四首》,然后每组推选优秀代表上台朗读看看同学们是否朗读到位,能否做到有感情,有节奏,抑扬顿挫同学们,能否说出这样朗读的理由?学生评价,选出最佳选手三、整体感知:⒈提问:你对哪首诗印象最深刻?为什么?依据学生的体会,把学生分成几组(相同诗分为一组),让每小组同学讨论,为什么这首诗对你印象最深,并让学生人人做好发言的准备⒉依据1、2、3、4首诗的顺序回答讨论结果力争让每位同学都有发言机会四,品读课文:1.学习《纸船》(1)导入设问:海浪滔滔,海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何时回到母亲的身边母爱是永恒的,母爱又是博大的,作为儿女,我们又该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作者挥笔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大声朗读《纸船》,请说出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强烈地思念故土、思念亲人孤独、惆怅的情感)(2)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这首诗感情基调是思念母亲,孤独忧伤,语调是深情、低沉、缓慢)(3)品味语言: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表达诗人强烈感情的诗句,并作批注小组交流,推荐代表发言2.学习《母亲》(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美妙的旋律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思念集体朗诵《母亲》,思考:母亲的怀抱有什么特点?(温暖、宽广、安全……),你有过亲身体验吗?请说出来(2)自
本文标题: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357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