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高校竞争力评价报告邱均平
中国高校竞争力评价报告邱均平(主任、博导、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青年报社2引言目前,无论是学术界、科教界、企业界还是政府有关管理部门都高度重视科学评价工作。2002年10月,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在《关于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中强调: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建立和培育独立的社会化的中介性科学评价机构,积极开展科学评价工作。3引言2003年5月,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的重要文件,2003年9月科技部又制定和发布了《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4引言可以说科学评价的意义和作用已得到广泛的重视,各种评价活动空前繁荣。在各种各样的评价活动中,竞争力评价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所谓“竞争力”是指竞争者(团体或个人,包括国家、高校、企业……个人)获取竞争优势、赢得胜局的能力。它一般包括潜在竞争力和现实竞争力。5引言由于科学研究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和任务之一,而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则是大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在开展大学综合评价之前,对我国高校的科研竞争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评价,得出了“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榜”、“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排行榜”。最近,我们又完成了“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现就有关情况和结果汇报如下:6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报告71.目的和意义我们开展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评价,基本摸清高校科研资源、力量、成果、效益等方面的分布情况,找出各高校科研的比较优势和问题,明确其改进重点和发展方向,为有关政府部门、高等学校和社会投资者的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为社会各界和广大社会成员了解或选择学校提供依据和参考。81.目的和意义1.1有利于政府的宏观管理,为有关政策的制定和投资决策提供定量依据;1.2有利于高校发挥优势、找出问题、明确改革方向,有针对性地提高其科研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高校科学研究的发展;91.目的和意义1.3有利于社会各界(包括企业界)和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学生、家长等)深入了解高校,从而明确投资方向,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选择科学氛围和创新环境优良、能促进人才成长的高校等;1.4有利于开展大学的综合评价,为其奠定基础、摸索经验。102.指导思想和原则总的原则和目标:以高校的社会职能和贡献为基本标准,力求使评价做到“科学、合理、客观、公正”。2.1贯彻国家在教育、科学、文化领域的有关方针和政策,牢牢把握正确的政策导向;2.2以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委制定的“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和“科学技术评价管理办法”等重要文件为指导性依据;112.指导思想和原则2.3正确处理定性与定量的关系,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2.4正确处理投入、产出与效益的关系,实行三者兼顾的原则;2.5正确处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坚持两者同等重要,实行分类评价的原则;122.指导思想和原则2.6正确处理规模与效益的关系,适当偏重于效益的原则;2.7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适当偏重于质量的原则;2.8正确处理国内数据与国外数据的关系,既要两者基本对应,但又适当偏重于国外数据,这有利于与国际接轨,鼓励高校和科研人员走向世界。133.学校的分类和名称3.1学校的分类依据最近,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文件,将高等学校划分为6种类型。我们以此为依据,并根据学校的性质、任务和数量,将高等院校分为6种类型:①综合、民族院校;②理工、农林院校;③师范院校;④医药院校;⑤语文、财经、政法院校;⑥体育、艺术院校143.学校的分类和名称3.2关于学校的名称2004年6月28日,教育部公布了最新《全国普通高校名单》(共1683所),其中,本科院校679所,专科院校1004所。但由于高校更名的情况十分复杂,有的改名、有的合并、有的先拆分再合并在不同的学校,因而相应的数据很难分解或合并。所以我们排行榜中的学校名称主要是以教育部2002年统计资料汇编中的名称为准,但对部分已经弄清了情况的学校则采用了新的名称。154.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在评价中,收集原始数据的工作量非常大,付出了大量人力和经费,我们逐步落实专人,建立比较稳定、可靠的数据来源工具和渠道。4.1数据来源(1)有关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资料(汇编、年鉴、报表等)(2)国内、外有关数据库(国外各3个、自科+ESI,国内各一个)(3)有关政府部门、高校的网站;(4)有关刊物、书籍、报纸、内部资料等。164.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4.2数据处理(1)对原始数据进行核查,处理有些异常数据,如科技方面的“著作数”、社科方面的“鉴定成果数”、“咨询报告数”等,有的取消指标,有的则压低了权重;(2)在征求各类专家意见和我们长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和计算各指标的权重;(3)采用自编软件或应用软件,建立了相关数据库,进行了大量数据的整理、统计、计算、排序等工作。175.指标体系的构建5.1基本思路根据科学学原理、科学发展规律,以及科研工作的特点和过程的分析,我们认为科研的投入决定科研产出,而科研的投入与产出又必须讲求效益,因此,投入、产出、效益是影响科研竞争力的基本因素,所以,我们按照投入、产出、效益的思路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185.指标体系的构建5.2指标的取舍和解释我们主要是根据既定的评价思路和评价原则来选定指标和权重。(1)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二、三级指标依次为:3-9-22个,如表1所示。19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表1)一级指标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三级指标三级指标权重投入0.3643人力0.5203社科博导0.4734教师队伍中社科英才(教育部青年教师奖获奖者)人数0.2367高级职称占教师总人数的比重0.1933教师队伍中R&D(全时人员)人数的比重0.0966R&D基地0.1920国家级重点学科(社科)数0.5499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基地0.2402博士点数0.2099项目0.161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0.6667社科项目总数0.3333经费0.1263当年科研支出经费1.000020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续表1)产出0.5368著作与应用成果0.0924专著(部)0.7500提交有关部门的研究报告数0.2500收录论文数0.1818SSCI,A&HCI收录论文数0.4126ISSHP收录论文数0.3275CSSCI收录论文数0.2599论文质量0.3234社科各学科顶尖论文0.4126SSCI,A&HCI被引次数0.3275CSSCI被引次数0.2599奖励0.4024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奖0.8000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社科)0.2000效益0.0989效率1.0000人均产出率0.5000万元产出效率0.5000215.指标体系的构建(2)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二、三级指标依次为:3-9-28个,如表2所示。22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表2)一级指标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三级指标三级指标权重投入0.3108人力0.4287优秀科技创新团队0.3858院士: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0.3557教育部杰出人才、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教育部青年教师奖获奖者0.1428高级职称占教师总人数的比重0.0756教师队伍中R&D(全时人员)人数的比重0.0401R&D基地0.2304国家级重点学科(科技)数0.6667国家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0.3333项目0.193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重大基金)0.617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面上基金)0.2969科技项目总数0.0856经费0.1472当年国家基金经费数+创新团队经费0.7500当年科研经费支出数0.250023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续表2)产出0.4934成果应用0.2781专利授权数0.5714专利申请数0.2857技术转让收入0.1429收录论文数0.0759SSCI收录论文数0.5076EI收录论文数、ISTP收录论文数0.3791CSTPC收录论文数0.1133论文质量0.2234Science,Nature论文数0.4240各学科顶尖论文数、各学科顶尖论文被引数0.3430SCI被引论文次数0.1916CSTPC被引论文次数0.0414奖励0.4226获国家最高科学奖0.5460获国家自然科学奖0.2563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0.1551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奖0.0426效益0.1958效率1.0000人均产出率0.5000万元产出效率0.5000246.本次评价的特色与结果分析6.1评价结果演示与分析(1)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排行榜(前50名),如表3所示;(2)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榜(前50名),如表4所示。256.本次评价的特色与结果分析6.2本次评价的特色(1)这是国内第一次对所有本科高校的科研竞争力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但它只是大学整体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与已经发布的“大学评价排行榜”的显著区别。266.本次评价的特色与结果分析(2)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从科研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出发,第一次以投入、产出、效益为主线对高校的科研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力求做到科学、合理、客观、公正。276.本次评价的特色与结果分析(3)体现分类评价的原则。采用不同的数据来源、指标和权重,分别对高校的科技创新竞争力与人文社科研究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得到了两个分类排行榜。286.本次评价的特色与结果分析(4)构建的指标体系比较科学、系统和合理,而且都采用客观指标和客观数据,尽量克服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296.本次评价的特色与结果分析(5)原始数据比较准确、可靠。我们订购了国内外绝大部分的与评价有关的数据库,而且大部分数据都是我们自己统计得出的,少数是合作单位提供的,因而对各项数据的内涵和来源比较清楚。306.本次评价的特色与结果分析(6)评价指标权重、方法、结果全部公布,不搞“暗箱操作”,大大提高了透明度和说服力。(7)从评价结果来看,基本符合当前我国高校的客观情况和有关部门或社会的评价意见;而且开展后续的“大学诊断”服务。这也是国内从未有过的。316.本次评价的特色与结果分析6.3评价结果的发布和评价服务(1)评价结果的发布和宣传:全部结果都发布在7月8日的《中国青年报》“学习周刊”上,同时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的意义和做法”的文章,对本次评价的意义、思路、方法和指标体系等都做了详细的说明。326.本次评价的特色与结果分析(2)开展相关的评价服务一是欢迎被评学校提供、核对或索取有关详细数据和评价排序结果;二是开展“大学诊断”评价服务,接受高校或有关管理部门的委托咨询,提供有关的分析研究报告和对策建议,共同为促进我国高校快速、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33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341.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新思路和特色最近,我们又完成了“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现将有关情况和结果汇报如下:1.1实行分层次评价我们将全国高校分为重点大学与一般大学两个层次,这里所说的重点大学包括三个部分:①原来的重点大学(教育部2002年统计资料汇编中的重点大学);②教育部所属的大学;③211工程大学,共121所重点大学。一般大学被评价的是487所,合计608所。35对这两个层次的大学我们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和权重进行了评价,得到了重点大学、一般大学的两个排行榜。而且,分为综合、民族、理工、农林、医药、师范、语文财经政法、体育艺术等8大类院校进行排名。1.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新思路和特色361.2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1)重点大学评价设了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50个;(2)一般大学评价设了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48个。两者的最大区别是重点大学评价增加了“学校声誉”一级指标,而一般大学的评价没有进行学
本文标题:中国高校竞争力评价报告邱均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373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