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1世纪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五章21世纪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20世纪中叶,随着国际环境污染的日趋加重,特别是西方国家公害事件的不断发生,环境问题频频困扰人类。在解决环境问题的长期探索中,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单纯依靠控制污染技术是解决不了日趋复杂和广泛的环境问题。只有实现生态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人类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原理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寂静的春天[美]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RachelKarson)在潜心研究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种种危害之后,于1962年发表了环境保护的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她通过对污染物的富集、迁移、转化的描写,阐明了人类与大气、海洋、河流、土壤、动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初步揭示了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她告诉人们:在人对环境的所有袭击中,最令人震惊的,是空气、土地、河流以及大海受到各种致命化学物质的污染。这种污染是难以清除的,因为它们不仅进入了生命赖以生存的世界,而且进入了生物组织内。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增长的极限1968年各国的几十位科学家、教育家和经济学家成立了非正式的国际协会—罗马俱乐部(TheClubofRome)它的工作目标是关注、探讨与研究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使国际社会对人类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1972年以D.梅多斯(Dennis.L.Meadows)为首研究小组向该俱乐部提交了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她指出: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使得地球的支撑力将会达到极限,经济增长将发生不可控制的衰退。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这是人类首次将环境问题纳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政治的事务议程。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向全球呼吁:现在已经到达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她提醒人们:由于无知和不关心,我们可能给生活和幸福所依靠的地球环境造成巨大且无法挽回的损失。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我们共同的未来”1980年,联合国向全世界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1983年,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联合国要求该组织以持续发展为基本纲领,制订“全球的变革日程”。1987年,WECD把历经4年研究和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交给联合国大会,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对可持续发展做了深入探讨,并给出了定义。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的《里约宣言》,把可持续发展进一步阐述为“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利”。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列为全球发展战略,制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行动计划——《21世纪议程》,使这一战略思想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本次环境与发展大会成了人类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和开拓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布伦特兰的可持续发展定义(取自《我们共同的未来》)“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是鼓励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是鼓励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必要的,必须通过经济的增长来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停止发展是消极的,是没有出路的,它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根源是贫困,只有发展,才能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绝对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的承载力之内。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是有限制条件的,没有限制就没有可持续发展。对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对可再生资源不断增殖,永续利用。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当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文明的社会环境。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经济发展是基础,自然生态保护是条件,社会进步是目的。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社会观)同代人的公平代与代之间人的公平公平分配有限资源(2)持续性原则(经济观)其核心指的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3)共同性原则(自然观)三、全球《21世纪议程》全球《21世纪议程》正是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赂的人类活动计划。这份文件是1992年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重要文件之一。该文件虽然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但它反映了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提供了全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猴则。全球《21世纪议程》深刻指出,人类正处于一个历史的关银时刻,世界面对国家之间和各国内部长期存在的经济悬殊现象,贫困、讯荒、疾病和文百有增无减.赖以维持生命的地球生态系统继续恶化。如果人类不想进入这个不可持续的绝境,就必须改变现行的政策,综合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提高所有人特别是穷人的生活水平,在全球范围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要争取一个更为安全、更为繁荣、更为平等的未来,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必须联合起来,建立促进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三、全球《21世纪议程》《21世纪议程》涉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领域,提供了21世纪如何使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行动纲领和行动蓝图。它共计40多万字,整个文件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部分,资源保护与管理第三部分,加强主要群体的作用第四部分,实施手段。中国21世纪议程199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有国家计委和国家科技委牵头,组织了52个国务院部门参加的起草小组开始编制,并与1994年完成《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编制国家级21世纪议程的国家。《中国21世纪议程》参照全球《21世纪议程》的框架结构和基本格式编制,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有78个方案领域,494个行动,总计近30万字。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1)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2)社会可持续发展(3)经济可持续发展(4)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特点(1)以发展为核心(2)注重处理好人口与发展的关系(3)突出对资源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4)强调与全世界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战略相协调(5)突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四、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中国目前发展现状(1)拥有庞大的人口,其中低素质的人口和贫困人口比例很大;(2)自然资源基础薄弱,人均占有的资源十分贫乏,土地、水和重要矿物资源的可供量很少,环境容量狭小;(3)科学技术基础薄弱和国民文化素质与环境意识不高的问题不会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特别是忽视环境与资源的意识、行为和政策在一些方面还是根深蒂固的。(4)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各国争夺世界资源和环境空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中国获取国际资源和环境空间受到了极大限制。四、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主要有:(1)牢固树立人口意识和资源环境意识(2)建立高效益、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3)强化环境管理(4)充分发挥智力与人力资源优势(5)积极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四、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在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把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两项基本战略。提出了“实施这两大战略,对于今后十五年的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快科技进步,优先发展教育,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四、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面向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行动1.同环境保护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相适应,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它包括三个层次:把可持续发展原则纳入经济立法;完善环境与资源法律;加强与国际环境公约相配套的国内立法。2.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有效利用市场机制保护环境。它包括三个方面:加快经济的改革,减少和取消对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率低的国有企业的补贴;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自然资源价格体制;推行环境税。四、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面向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行动3.同经济增长相适应,将公共投资重点向环境保护领域倾斜,并引导企业向环境保护投资。4.与新的宏观调控机制的发展相配套,建立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其核心内容是政府的重要经济和社会决策、计划和项目,要按一定程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要建立对政府的环境审计制度。5.同政府体制改革相配套,建立廉洁、高效、协调的环境保护行政体系,加强其能力建设,使之能强有力地实施国家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第二节可持续农业一、农业及农业生产的本质1、农业是利用光合作用生产人类所需食物和有机原料的唯一基础产业。农业生产是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过程。农业生产的根本目的在于生产出足量、优质的食粮及其他副食品,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要,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就必须是可持续的2、同时,农业作为一种产业,又受到经济规律的支配。在世界人口急剧增加、资源与环境承受日趋增大的压力下,如何在不违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稳定、持久的获得农业的最大生产力与最佳经济效益,成了当今农业发展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第二节可持续农业二、可持续农业理论的建立1、石油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石油农业”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现代化模式,之所以被称为“石油农业”,是因为它大量的使用以石油产品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大量地使用以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机械化、化学化)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生态和环境方面的严重后果:(1)石油能源的大量投入,极大的加剧了能源危机(2)大量采用机械作业,加剧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3)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4)大量投入能源,使农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下降,也造成了农产品数量结构性短期过剩。第二节可持续农业二、可持续农业理论的建立2、“绿色革命”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迅速增加的世界人口提供食品供应,成了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在发展中国家兴起了一场以推广、使用农作物高产良种为中心的农业“新”技术革命,其主要内容是大规模地推广矮杆、半矮杆、抗倒伏、产量高、适应性广的小麦、水稻等优良品种,并配合灌溉、施肥等技术的改进。大幅度提高农业产量。称为“绿色革命”。“绿色革命”的实践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证明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其也有自身的不足甚至是对农业的消极影响。第二节可持续农业二、可持续农业理论的建立3、当今农业所面临的时代挑战(1)人口急剧增加,粮食需求压力过大(2)资源退化(3)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环境污染、农业投入过大和成本过高发展中国家主要面临的是人口急剧增加、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和食品安全在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既要发展农业,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这一难题的背景下,在全球范围内人们逐渐认识到农业
本文标题:21世纪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394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