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我国铁路客运站的发展趋势研究
1我国铁路客运站的发展趋势研究摘要:铁路客运站是一种历史较短而发展迅速的大型公共建筑,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各大城市逐步发展大型综合性铁路客运站并取得成功。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起也开始了这个方面的探索,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综合性铁路客。运站在我国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通过借鉴国外铁路客运站的特点,并结合我国铁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阐释了我国铁路客运站的未来发展趋势。关键词:铁路发展客运站空间模式趋势一、国外铁路客运站的特点1.空间模式的特点总结1)与其周边的城市空间联系紧密城市公共空间具有一些公共特点:首先,它需要有围合、界面等空间的实体要素;其次,它是一个公共场所,必须与市民生活紧密联系,必须服务于市民,具有共享性;另外,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它就要承载城市的活动,执行城市的部分功能,体现城市的形象。按功能区分,城市公共空间可以分为工作型公共空间、居住型公共空间、交通型公共空间、游憩型公共空间等。铁路客运站周围并不固定与何种类型的公共空间衔接,因而客运站自身便应呈现出一种开敞、共享的公共性,以便和城市公共空间自然过渡衔接。2)垂直方向利用城市空间解决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以德国柏林中央火车站为例,柏林中央火车站是全欧洲最大的火车站,每天有超过1100列火车进出,可接送30万乘客。车站地面轨道长320米,地下月台长450米。主题分为换乘大厅和双塔楼:●换乘大厅:上下五层贯通,最上面一层是东西方向的高架站台,最下面一层是南北方向的地下站台,中间三个是换乘层。●双塔楼:车站两层有一对各12层、70米高的塔楼,主要有办公和饭店设施。建筑师着力于地下空间的开发,是为了应对今天大都市中心所面临的许许多2多在经济、社会、环境和物质等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解决方法。铁路客运站作为城市中具有活力以及凝聚力的建筑,如何减少对城市土地的负面影响,带动城市活力,欧洲诸多优秀铁路客运站为我们做出了范例。3)火车站与周边区域的公共空间关系紧密以法国巴黎蒙巴那斯火车站为例,建筑师对其进行的改造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传统火车站站前广场是火车站城市公共空间的最重要的体现,广场与火车站一般是以火车站封闭的正立面而分隔的。在蒙巴斯火车站的改造中建筑师将封闭的正立面用通透的玻璃幕墙所替代。在火车站候车大厅,部分楼板被拆除了,这样形成了新的空间将候车大厅与城市广场通过透明的玻璃完整地统一起来了,城市公共空间自然地延续到了火车站的候车大厅。建筑师布置了上下穿插的自动扶梯,这样旅客虽然在火车站室内,仍能感受到城市公共空间的延续。改造后的火车站将城市公共空间完整巧妙的引入,塑造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依存的城市公共空间。这种设计手法在欧洲很多项目中都可以见到。有些车站.如巴黎北高速列车火车站,甚至将城市公共空间延续到月台上,从而减少了对火车站站前广场城市公共空间的压力,这种设计手法可总结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室内延续或火车站地区公共空间的相互借用。2.候乘设施的特点1)候乘空间设计简约化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和小编组、高密度开行方式的普及,发达国家铁路车站进一步强调通过式进站模式,候车室的功能逐步淡铁路大型客运站候乘设施综合设计徐利民化,在设计上推行“通过式”进站空间或是直接进站的“绿色通道”。在欧洲,“通过式”车站设计中,站台和雨棚已逐步取代候车室,发展成为车站最重要、最富感染力的空间。2)服务设施配置现代化现代铁路客运站大量普及旅客服务信息系统,为旅客提供清晰的导引和及时的帮助。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IT技术的迅猛发展,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及英国等国家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开发建设人性化的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实现列车的到发和中转、停靠站台、售票,以及旅客休闲娱乐3等信息的自动发布和交互式查询;而且旅客服务信息系统逐步从只提供单向静态信息的方式,发展为动静结合、实时发布、异地连网、交互查询的旅客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如日本东京站客流密度虽然巨大,但由于引导系统和各项服务设施功能的完备,流程简洁,衔接顺畅。3)候乘设施及服务人性化国外铁路客运站站台服务设施越来越多,包括设置电话、车厢位置对位电子显示屏、自动售票机、自动售货机、站台座椅、自动扶梯、垂直电梯、推送行李的小车、SOS求助等设施;在站房内设置行李自动寄存系统、自动售票机、换票机、自助式检票机、自行车停放处等设施,方便旅客使用。无障碍设施的配置及普及更是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尊重。二、我国铁路特点及发展趋势●特点:1、铁路运输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强。2、运行速度快。3、牵引力大,运输能力强。4、铁路运输成本较低,能耗低。5、环境污染小。6、适应性强。7、行驶具有自动控制性。8、有效使用土地。●发展趋势:(1)建设快速客运网。通过建设客运专线、发展城际轨道交通、既有线提速改造,形成以客运专线为骨干,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和成都为中心,绝大部分省会城市为结点,连接全国主要地区、总规模超过3万公里的快速客运网络。(2)完善路网布局。以扩大西部路网规模为主,形成西部铁路网骨架,完善中东部铁路网结构,新建1.6万公里铁路,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3)强化煤炭运输通道建设。重点围绕大同等十大煤炭外运基地,继续加强煤炭运输通道建设,形成运力强大、组织先进、功能完善的煤炭运输系统。4(4)建设集装箱运输系统。建设18个集装箱中心站和40个左右靠近省会城市、大型港口和主要内陆口岸的集装箱专门办理站,并依托相关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改造,形成集装箱运输网络。(5)加强主要枢纽建设。以北京、上海等枢纽为重点,调整编组站,改造客运站,建设机车车辆检修基地,完善枢纽结构,使铁路点线能力协调发展。三、国内新型客运站举例分析3.1北京南站北京南站坐落于北京市丰台区开阳桥南开阳路(原永定门火车站西南),地处宣武区、崇文区及丰台区交界处,南二环、南三环、马家堡东路、马家堡西路之间,凉水河北侧。其特点如下:(1)在功能布局上,改变以往平面布局模式,采用上下五层立体化布局模式,将地铁、公交等市内交通引入车站内部,较好地解决了车站与市内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和地下空间的统筹利用等问题,实现了车流的无缝衔接。(2)在流线设计上,采用“上进下出”和“下进下出”相结合的流线设计方式,使得车站内部各种流线便捷顺畅和路径最短,实现了客流的“零距离换乘”。3.2上海虹桥综合客运站虹桥客运站将市郊铁路青浦线、地铁凇线、MlO线、1113线以及机场快线站(磁浮)引入站区,使虹桥站成为集国有铁路、航空、长途客运、地铁、市郊铁路和公交、出租等市政交通设施及私家交通工具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其特点如下:(1)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共享。在虹桥枢纽中,铁路和机场负担城市的对外交通,而地铁、公交、机场快线站等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设在机场与火车站之间,为两者所共享,同时使两者产生强力的联系。火车站通过一条高效道路向城市外延。东西换乘空间是一个多层面的广场,地下设地铁换乘节点,地面设置公交站点,9米层是联系火车站与机场快线站的步行平台,各层面问可以进行便捷的沟通。由于火车站的客流占到枢纽的80%,地铁换乘节点,公交站点应尽可能的向负荷中心靠近。磁悬浮站作为机场的外延,虹桥机场乃至浦东机场的旅客都可以在此办理登机与行李托运手5续。在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站中,磁悬浮站尽可能的靠近航站楼,并直接通过一条步道与机场连接。(2)车站的多层面进出站点为旅客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步行流线。针对站台多,站场宽度大的条件,建立东西向的进、出站高架环道,使乘客能够直接在每个进出站点上下车,并能使乘客在庞大的车站内能快捷地到达每个站台,从而缩短了乘客的站内步行距离。车站周边都设置有明确的导向系统,保证车站多向进出的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指向性。在车站的南北方向为出租车以及社会车、私家车的进、出站流线,此方向的客流约占总客流的40%;东西方向为地铁、公交、机场快线站与航站楼的进出站客流,东西方向的客流约占总客流的60%。在9米高架层,设计了一条30米宽,贯通东西的人行通廊,并设置了一条快速水平运行轨道,由东向西,依次串联起机场,机场快线站,地铁与公交站,火车站,以及规划中的青浦线车站。(3)建筑设计方面。虹桥火车站的总体设计将一道水体和大量的公共绿化公园环绕在建筑主体的周围。另外,火车站本身也设计了优美的屋顶,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些环境特征融合了上海的基本文化和历史,使虹桥火车站成为上海的象征。在新的虹桥火车站中,在保持良好视线距离的前提下,建筑雕塑性的形象象征着协调性,流动性,速度和能量。它们提醒了人们关注上海对效率的承诺以及一个彻底现代的运输系统。四、我国铁路客运站的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总结和借鉴国外铁路客运站的特点,并结合我国铁路自身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我们提出了我国铁路客运站的发展趋势:●更高的车站效率目前新型的车站大多都是为客运专线服务的,这种新型的快速运输系统使运送能力大幅提升,所以新型的车站应该加强的是站内的通过性和导向性,追求的是车站的使用效率,而不是车站的规模,以到发量概念逐步代替以往的最高聚集人数作为车站建设的依据。●更便捷的旅客服务设旄和更加人性化的细节设计我们还应考虑充分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实现以往实现不了的功能要求,为6旅客带来更多的便利,如智能化的售检票设施、更多的自动传送和提升设施等;人性化的细节方面的考虑同样是车站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旅客每时每刻都能体会到车站对旅客的关心和照顾。无障碍设施的普及,售票的开敞式服务,更贴近车厢的站台高度都体现了种种人文关怀。●更能体现铁路文化的车站内部空间当人的物质需求满足到达一定程度之后,精神需求就变成相对重要了。新一代车站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要为旅客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使旅客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完成进出站过程。改变以前中国火车站封闭沉重的形象,充分发挥建筑师创造性和想象力,把阳光绿化引入到车站中,使车站内部空间更加通透开敞-把站台与站外城市的景象都展现给站内的旅客·使旌客在站内能够感受到天气的变化、城市的景象和进出站的列车,营造出轻松自然并富于新鲜感的现代车站氛围,使人在穿行其中时能够体验到现代车站所带来的完全不同的感受。●更能适应现代铁路客运的新站型强调车站的功能性,一切以旅客的实用为前提,用车站的功能来主导车站的建设,也促使我们改变以往一些陈旧的观念。长期以来铁路客站就分为站房、站场、跨线设施和站前广场几个部分,把本来完整的旅客进出站过程人为的分为几个部分,分置的结果往往是把车站的功能复杂化,不利于更加符合车站功能要求的、更具系统性的新型车站产生。所以应该打破这种界限,把车站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看待,需要考虑的是系统集成和整体最优,而不应受到管理、建设,或者是投资划分等方面的限制。一个功能强大、系统完各的车站可能会突破原有的很多旧模式,但这正是我们最值得去追求和为之努力的。7参考文献:[1].杨林山沈中伟.我国大型铁路客站候车空间的演变及发展趋势[J].四川建筑,2006,26(3):27-30.[2].王际祥.国外铁路客运站发展趋势[J].铁道知识,1989(2):30-31.[3].徐利民.铁路大型客运站候乘设施综合设计[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35(9):29-32.[4].谢婧昕.浅析新型铁路客运站空间模式的发展趋势[D].天津大学,2009.[5].赵京.当代社会环境下我国综合铁路客运站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6.
本文标题:我国铁路客运站的发展趋势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410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