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柳永•了解宋词相关的知识。•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格。•体会诗歌的感情,并把握其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词的有关知识: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词的分类按长短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按段落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按风格豪放派婉约派风格比较豪放派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语言自然。不喜欢堆砌辞藻和大量用典,而是以本色的语言抒发情感。采用白描手法,通过细节的刻画,写出人物不忍分离的情景,真挚感人。上实下虚,前呼后应,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艺术特色小结白描手法融情于景虚实相生写作技巧铺叙刻画,层层渲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简介作者及背景柳永,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作者柳永才情卓着,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早年屡试不第,生活穷困潦倒,处世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雨霖铃词牌的介绍•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如《明皇杂录》里写道:“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这也便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而古时词是配乐的,曲调哀伤的旋律必然导致内容上的迎合。序言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提及宋词,不能不提及柳永,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这是一首饱含了千种风情的别离诗,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形形色色的分别,无不贯穿着一个主题:分别痛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又是怎样写“别”的呢?上阕:依依惜别下阕:羁旅长愁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总体思路上阕实写长亭送别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下阕虚写羁旅长愁典型意象:柳风月怎样看待离情?看重情谊适应生活顺应社会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不止交代离别的节令(寒蝉)、时间(晚)、地点(长亭)、天气(骤雨初歇),而且渲染一种悲苦凄凉的气氛,写出将别未别之际的痛苦心情。通过哪些意象体现的?从中你可以读到哪些信息?寒蝉长亭骤雨景语凄切、落寞别离之愁悲凉、清冷情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提问:这是一个名句,那么这个景物描写到底都给了我们什么信息呢?•回答:•表层分析:寒蝉凄凉急促第叫着,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急雨刚刚停歇。•写出了季节,时间,地点,事件。•营造了一种伤感、惆怅、萧索的意境,通过寒蝉、长亭、骤雨等词语表现。情——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矛盾恋人在都门外的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为什么?这七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矛盾何其尖锐。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心中千言万语要和对方说,却激动地哽咽,什么都说不出来了。动作神态的细节刻画是情感的集中表现,真挚动人。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词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作分析。――用了“虚景实写”的艺术手法。这两句是词人的内心独白。“念”字告诉读者下面为想像的景物,是虚写。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念念:承接上片内容,写出的是恋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彼此留恋挂念,不忍离去的心情。同时,又为下片写离别后的孤独及苦闷起到过渡作用。上下片的过渡衔接自然。•邈远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前途茫茫的惆怅。•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片的离别情景,又是为下片写别后情景作铺垫。•从眼前所见写起,又想象行舟后所见之景,半虚半实。“念去去”,说明此处乃虚写,属于写景的虚实手法运用。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名句赏析: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抒情方式和前面不同,此处直接抒情,又引入景物,激发情感,达到完美的情景交融效果。又上片的抒情铺垫,到此处很自然的爆发,即不落痕迹的转入下片,又使情感提升。合作探究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句被词评家贺裳称为“千古俊句”。“酒”无味,“柳”留人,“晓风”秀丽,“残月”凄迷。作者借景抒情,用这些意象集中渲染了自己借酒浇愁、苦闷难捱的愁苦心情。正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良辰好景”因无人共赏而如同“虚设”。“良辰好景虚设”为什么?“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感情?“千种风情”也因爱人不在而不愿与人说。“清秋节”之实景可以随时令之推移暂告消失,而“伤离别”的实情却是随时令之推移与日俱增。读完下片回味上片,更能懂得“都门帐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中包含的深情。这就达到了虚实相济的效果。词中描写的景物意象意境寒蝉、长亭、骤雨凄切悲凉烟波、暮霭、楚天苍茫落寞杨柳、晓风、残月凄清孤寂虚实相生借景抒情上片下片实写虚写感情基调:凄凉哀婉1:词人分别的时间、地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2:词人写了几个场面?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上下阕的内容。3:词人分别时是怎样的心情?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诵读感知离别环境离别场面此去行程别后情景场面?上阕长亭别离,实写在凄冷环境衬托下离别情景。下阕羁旅长愁,虚写是对别后思念和凄凉的设想。抒写的是饯别时黯然低落的心情渲染了缠绵、凄凉、清丽的气氛。内容?心情?气氛?自主探究
本文标题:柳永―雨霖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415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