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第12章--我国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
第十二章我国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第一节公共卫生法规与政策公共卫生是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政府的公共政策而促进居民健康、预防疾病和对民众提供健康保护。公共卫生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必须得到政府的强有力的领导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一、公共卫生体系1.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主要内容公共卫生以预防为主,它的功能包括健康检测和分析,即建设疾病信息系统,收集相关疾病的发病或流行情况,检测健康危险因素,识别健康问题;对疾病爆发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建立和实施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项目;制定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加强卫生执法改革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和布局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03年SARS以后,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公共卫生投入。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建立了比较全面的公共卫生体系,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从中央辐射到省、市、县,并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网络”;同时,注重进行流行性病学调查、慢性病调查、健康信息沟通与交流等全方位的公共卫生研究。2004年初,正式启动的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系统,覆盖包括乡镇卫生院在内的全国所有卫生医疗机构。目前,我国已实现对传染病疫情监测、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死因监测等重要公共卫生数据的实时管理,使传染病控制和应急反应能力明显提高。幻灯片3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2)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①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②农村妇女“两癌”(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③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④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⑤在贵州、云南等6个省实施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项目,扩大地氟病区的改炉改灶覆盖范围。⑥实施农村改水改厕项目。(3)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4)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幻灯片4二、疾病预防体制1.疾病预防体制的建立及发展(1)1953年,政务院第167次会议批准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旗、区)普遍建立卫生防疫体系的主体组织——卫生防疫站,历经60年建设,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农村个体诊所)、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构建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2)2003年SARS疫情发生和流行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和关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工作。2004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5年,卫生部颁布了《关于疾病处置工作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不仅明确规定了国家级、省级、设区的市级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同时对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职责也作了明确的说明。2.疾病预防控制法规与政策的主要内容(1)国家免疫规划国家免疫规划是政府提供的一项重要公共卫生服务,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2008年3月11日,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全国范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由6种扩大到l4种,预防的传染病由7种增至15种。幻灯片5(2)职业病防治的法规与政策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①劳动者职业卫生保护权利(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知识教育、培训;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②职业病防护(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③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诊断: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保障: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3)地方病防治的法规与政策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不利于人们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疾病的总称。在地方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方面有以下几点:①加强病情监测②加强健康教育③加大干预力度幻灯片6(4)精神卫生工作的法规与政策①工作目标精神卫生工作要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把防治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社区和基层。②组织领导在组织领导方面要加强分工协作。③重点人群心理行为干预其一,重视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其二,加强妇女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研究与干预。其三,开展老年心理健康宣传和精神疾病干预。其四,加强救灾工作中的精神卫生救援。其五,开展职业人群和被监管人群的精神卫生工作。④加强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工作(5)慢性病防控的法规与政策①糖尿病的防治宣传工作②农村妇女两癌检查③农村地区癫痫防治工作幻灯片7(6)艾滋病治疗与救助的规定①艾滋病治疗的规定其一,医疗机构应当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其二,对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将其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告知本人;本人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应当告知其监护人。其三,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指导方案》的规定,对孕产妇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和检测,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婴儿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咨询、产前指导、阻断、治疗、产后访视、婴儿随访和检测等服务。②艾滋病救助的规定a.关于关怀救助b.关于教育救助c.关于生活救助d.关于生产与工作救助【例题12.1】某县是我国中部地区艾滋病感染患者较多的地区,该县以下做法中,不正当或者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A.给全县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提供免费治疗B.县财政拿出资金,为确诊患者的家人进行免费检测C.将艾滋病患者家中未感染的孩子集中到儿童福利院中生活D.成立专门的福利工厂,使得有劳动能力的患者可以就业E.将艾滋孤儿送到儿童福利院中生活,为没有感染艾滋病的孩子提供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救助【答案】C幻灯片8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机制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恢复工作通常需要一系列的部门合作构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目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机制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组织领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明确规定:国务院设立全国应急处理指挥部,由国务院和军队有关部门组成,国务院主管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系统国家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其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指定机构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日常监督并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和执行应急预案启动前,就应当明确卫生行政部门、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的职责和义务;应急预案启动后,突发事件发生地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有关的控制措施。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管理特别重要,它包括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报告、应用、通报和发布等内容。幻灯片9【例题12.2】2007年,某县的局部地区发生了急性传染病,该县政府采取了如下措施,其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A.医疗机构在发现此病具有传染性后,马上报告给医疗卫生主管部门B.该县医疗卫生主管部门调查确认传染性后,报告给县政府,县政府成立了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处置控制该传染病C.应急处理指挥部紧急调集人员,储备水等物资,并对患者进行了隔离D.接到县卫生局的报告后,省、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介入了调查,并宣布该病为甲类传染病E.由于疫情比较严重,应急处理指挥部对人员进行隔离,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答案】D幻灯片10第二节医疗服务体制法规与政策一、城市医疗服务体制1.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3)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4)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2.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公立医院一直以来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2009年国家在100家左右公立医院进行改革试点,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监管制度。公立医院改革的要点:(1)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2)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3)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幻灯片11二、农村医疗服务体制1.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目标通过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卫生技术人员的培养等措施,到2010年,建立起基本设施比较齐全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运转有效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协同发展,满足农民群众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2.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框架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框架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和完善,由政府、集体、社会和个人举办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组成,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卫生院为中心,村卫生室为基础,并且对各个服务机构的功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3.农村医疗服务队伍(1)我国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制订并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2)农村医疗服务队伍由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辅助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卫生员共同组成。4.农村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稳定的农村卫生投入机制,将农村卫生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保证农村公共卫生任务的落实。县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服务人口、公共卫生服务量及乡(镇)公共卫生人员数量,并考虑经济发展和财力情况等因素,将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所需要的人员经费、业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幻灯片12第三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法规与政策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1.社区卫生服务是1996年12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提出的,这标志着我国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转变城市卫生服务模式的主要方式。2.1999年7月,《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概念、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提出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3.2000年2月,《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和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合理、相互协作的二级卫生服务体系,奠定了社区卫生服务在新型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4.2002年8月,《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大支持力度和深化内涵建设的发展策略。5.2006年2月,《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要坚持公益性质,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坚持以调整和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为主,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具备的条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中对社区卫生机构在人员方面、医
本文标题:第12章--我国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417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