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瑰丽多姿的诗文化唐诗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阶段,它和唐代社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契合。人们习惯上把唐诗分成初、盛、中、晚四个阶段:初唐指高祖武德元年(618)以后的百年间;盛唐指玄宗开元元年(713)以后的50年间;中唐指代宗大历元年(766)以后的80年间;晚唐为宣宗大中元年(847)至唐亡的60年间。唐代诗歌影响广泛,与社会风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时人们普遍爱好诗歌,诗歌不仅仅是文人的专利,而且也是普通老百姓的喜好,从青楼女子到般土众,从皇后嫔妃到王公大臣,从遣唐使节到和尚道人,三教九流、男女老少皆爱诗歌。一、初唐四杰奠定基础在高宗到武后初年,出现了“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即王勒、杨烟、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都是初唐诗坛上很有才华的作家,“年少面才高,官小面名大”。四杰的诗歌,从官廷走向人生,越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代表人物。四杰不仅能诗善文,名扬海内,而且内容上相互呼应,有力地冲击了宫廷诗风。宫廷诗以上官仪为代表,所以又称“上官体”,风格精巧雅致、绮丽婉媚,内容多以宫廷生活为限。初唐四杰以独特的审美追求,开始改变当时诗歌的风貌。他们的诗歌中,有的充满了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和热情;有的充满了悲苦之音。他们突破以往诗歌的局限,拓宽了诗歌的发展领域,使之从宫苑台阁走向江山塞漠,容纳更加丰富的情感内容,让诗歌从达官贵人的独享品变为老百姓也能欣赏和驾驭的大众文化。初唐四杰在诗歌创作上的贡献,不仅表现为内容的拓展和充实,也表现为形式的创新和完善,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就创作方向而育,卢、骆喜欢作五、七盲长篇;王、杨则以五言律、绝取胜。初唐四杰的创作实践,构成了唐诗文化发展中重要的一环。杜甫在谈到这几个初唐诗人时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他从大处着眼,看到四杰的历史作用,确实很有眼光。王勃为四杰之首,是个很有才华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王勃擅长五律、五绝,虽存篇幅不多,但已形成独特的风格,境界开阔,语言质朴。其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将离别之情表现得乐观开朗,绝无哀伤缠绵之感;他的《滕王阁序》更是成为千古绝唱,气势雄伟,风格高昂,显示了诗文革新的初步成绩。骆宾王的生活经历很丰富,少年从军,并且担任过低级的军官,他年轻时就擅写诗文,在四杰中他的诗最多。骆宾王也很擅长写七言诗歌,名作《帝京篇》在当时就已被称为绝唱。杨炯曾任盈川县令,在初唐四杰中,他的诗数量最少,成就也最低。他这个人比较自傲,自认为已经超过了王勃。杨炯的诗作以边塞征战诗最为著名,他的代表作《从军行》,格调激扬豪迈,充满爱国激情。杨炯的作品具有很大的复杂性,既带有宫廷诗的烙印,又有与之抗衡的思想,成为唐初诗坛股新风。卢照邻在四杰中身世最苦,生只做过几任小官,日子过得很不得意,心情烦闷而成疾。后因病辞去官职,隐居在太白山上,过着清苦的生活。晚年病势加重,卧床十余年,武则天曾多次下语为其封官,他都没有就职。在不堪病痛折磨的情况下,意志力渐无,自投颖水面死,那年他才50多岁。卢照邻的作品多为悲苦之音,读后使人伤感不已,他自号幽忧子,很能说明他的心境。幽忧是他生活的象征,也是他作品的象征。他的代表作《行路难》、《长安古意》被称为“初唐巨制”。二、巨匠陈子昂名扬千古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他所生活的年代比四杰中的王勃和杨炯稍稍晚了一一点。陈子昂生在一个富豪家中,性情豪爽。在24岁时就中了进t,做过的最大官职是右拾遗,他经常上书论政,陈述时弊。他曾随武攸宜带兵出击契丹,因和武性格不合,后来解职回到故乡,最终被县令段简诬陷遭受牢狱之灾,忧愤而死。从唐朝初年到陈子昂时期的数十年间,人们一-直受宫廷文学的压迫,虽然这种文字辞藻优美,但言之无物,大家期待一股文学新潮的到来。陈子昂正是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提出清晰而透辟的诗歌理论主张。他在总结了前代诗歌发展的历史经验之后,标举出“汉魏风骨”的著名理论,恢复和发扬文学中的英雄性格,以矫正诗界软弱柔靡的倾向,为唐诗注人了蓬勃的生命力。贯穿在陈子昂诗歌中的是对人本身的关注和对人生所处背景的细微体察。他的代表作《感遇》三十八首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土藏用》七首,就是带有强烈自我意识、充满进取精神的佳作,诗歌中表现了对政治、道德、命运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观察与思考。I陈子昂总是以宽厚博大的胸襟注视着时空无限的字宙,把个人的生存状态放在这巨大的背景下来观察,表现出对永恒的无限渴望。他的(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虽抒写了自身怀才不遇的悲枪,但其中更多的却蕴含着自信,有种与时代不合面不被理解的孤独感,作者高耸起一一个伟大面孤傲的自我形象,给人以崇高的美感。陈子昂不仅仅在文学上,而且在更为广阔的精神上,开启了盛唐整整一代诗人的诗歌思路,赢得后代的敬仰。这一时期,唐诗的浪漫气质日趋强化,它以另一种风格,星现在刘看卖来若虚等人黄美青春表现对生命水相之渴望的诗营中。三.诗仙李白豪情万丈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最兴盛的时代,曾经看现出了许多群星般灿烂的诗人。所以人们常把这个时期称为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唐诗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4个时期。初唐以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为代表人物,史称“初唐四杰;盛唐以李白、杜甫、王维、岑参为代表人物;中唐以白居易、李贺、元稹为代表人物;晚唐以李商隐、杜牧、温庭筠为代表人物。这些著名诗人的诗歌,至今为人们所传诵,它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青少年时代受到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博览群书,又好行剑术,颇有生活情趣,才能多种多样。20岁以后,他开始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如成都峨嵋山等地。李白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诸葛亮、谢安等流人物,希望能像这些英雄人物一样为国家做番轰轰烈烈的事业。25岁时,李白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开始了远游兼求仕的生活,在随后的十多年间,足迹遍及半个中国,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展示了他高超的艺术才能。在他42岁的时候,唐玄宗召李白进长安做了翰林供奉,这是一种在宫中写诗作文专供皇帝公卿欣赏助兴的官职。这种官职的性质就像宫中的歌妓一样,只是比那些人文雅。这种悠闲而无作为的宫廷诗人生活,离李白的理想实在太远,官廷中纵欲淫靡的生活和安于这种生活的权贵,使他看到了朝廷政治的腐败,加深了他对黑暗社会的认识他常借酒浇愁,并写出了一些蔑视权贵的诗文。安史之乱爆发后,在爱国热情的激励下,55岁的李白毅然奔赴前线,投入了永王李瑞的幕府,打算辅佐永王平定叛乱,收复失地,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梦想。随后的日子里,永王因谋反罪被诛杀后,李白也被牵连人狱,最后虽免了死刑,但被流放。得到赦免后,李白又开始了寻访祖国大好河山的生活。在这期间,他虽然穷困到了极点,但从普通老百姓的身上他得到了一生追求的真诚、纯洁的友情,写出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唐肃宗元年(762),李白在穷困漂泊中结束了他的一生。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独立的人格、豪放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性格和精神风貌。他以才气写诗,是位天才的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有不可代替的不朽地位。李白是我国历史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他的一生虽然很不得意,但是他那些美丽壮观的诗篇,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他是一个洒脱的诗人,常常酒后抒发自己的情怀,很多优秀的诗歌都是他在酒后创作出来的。李白的诗歌有很丰富的想像力和高度的艺术技巧,比如,他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容瀑布的壮观,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境界。他的诗还善于用拟人的手法,比如写春风,“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写月亮,“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些极其生动、逼真的比喻,艺术感染力很强,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他歌颂祖国山河的诗篇,充满着爱国的激情。四、诗圣杜甫诗史巨人在唐代诗人中,和李白齐名的是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字子美,因曾做过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部,所以后人也称他为“杜工部”。杜甫生于唐景云三年(712),他七岁就能写诗,+四五岁的时候,魂洛阳些有名的文人已经开始和他交往。和李白样,年轻的杜甫也曾多经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漫游。他在登上泰山日观峰的时候,写下了著名的诗五言古诗《望岳》,其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抒发了化大他雄伟的志向和抱负。天宝三年(744),杜甫在洛阳遇到了大诗人李白,两个人互相钦佩,一见如故。他们一起游历河南、山东等地方,在这期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几年后,杜甫来到长安想为国尽力,施展自己的抱负,但由于当时奸相李林甫当道,唐玄宗昏庸无度,不重用人才,致使他四处碰壁,遭到了不少白眼,直到44岁的时候,才得到-个地位很低的官职。在一次回家探亲的路上,他看到由于连年水灾早灾不断,老百姓家家缺吃少穿,几乎没有了活路,而皇宫内和达官显贵的家里依然歌舞升平,酒肉不断。他刚满周岁的儿子也在这个时候饿死了,他在悲愤之余写下了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句成为千古绝唱,是对唐王朝腐败的最佳诠释。这-时期,杜甫还写了著名的《兵车行》、《三吏》、《三别》等诗篇,饱含了对穷苦老百姓的爱怜和同情。安史之乱以后,杜甫离开长安,追随唐肃宗到了凤翔,肃宗封他做左拾遗,负责给皇帝提意见。由于当时的皇帝听不进逆耳的忠言,而他又恰恰喜欢批评朝政,没多久他就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管理地方的祭祀、学校选举等工作。杜甫对当时的朝廷越来越失望,毅然抛弃了官职,来到成都,住在西郊外的浣花溪。在好友的帮助下,杜甫开辟荒地,营建起-座草堂。在这里他写出了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历五年(770)冬天,59岁的杜甫病死在湘江的小船上。杜甫是一个高产诗人,他的一生写了几千首诗,用诗描绘了一个复杂多变的历史时代,具有极大的史学价值。他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悲惨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所以,人们把他的诗称为“诗史”,也把他称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是用才力写诗而达到了诗歌创作的巅峰,他自己也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杜甫带有集大成的性质,对于后来者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历千年而不衰。五、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歌时代,近300年间,先后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李白和杜甫,是当时诗国的两颗巨星,白居易,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出现的又一位伟大诗人。白居易(772-846),字乐天,祖籍太原,生于河南郑州新郑县,晚年居住在洛阳,与香山寺僧人等来往密切,自号香山居士。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他五六岁开始学作诗,八九岁的时候已经能按照复杂的声韵写格律诗了。他的少年时代在战乱中度过,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学习刻苦勤奋,相传于贞元三年(787),16岁的白居易便带着自己创作的诗文到长安去进渴当时名高望重的名土顾况。顾况看着他的名字戏言:“长安米贵,居之不易”,可当他翻到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甚感惊讶,忙改口道:“有才如此,居易不难”。从此之后,白居易诗名渐显,-步一步踏上了其辉煌的诗文创作道路。后来,白居易考中进士,在朝廷担任左拾遗,他忠贞正直,遇到皇帝做了不妥当的事,别人不敢说,他却敢争辩。这一来,就得罪了那些权贵。权贵们怨恨他,散布流言蜚语诽谤他,白居易最终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来,白居易在忠州(今四川忠县)、杭州、苏州当过制史,在这些地方,他替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白居易生笔耕不银,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和文章,流传到现在的诗歌有二千八百多首,散文八百多篇,是唐代流传下来诗歌最广的诗人。为了通过作品反映现实,描写人民的生活和疾苦,白居易的诗歌和文章写得通俗易懂,有文化的人都能读得懂,没有文化的人也能听得懂。据说,他每作一首诗,都要拿去念给老婆婆听,直到她们听懂为止。他的诗在当时流传极为广泛,上自王公贵族,下至普通老百姓,如寡妇、没出嫁的姑娘、和尚、放牛娃、马
本文标题:唐代诗歌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448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