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扬尘控制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编号:002工程名称重庆市溉澜溪项目(B02-3/02地块)土石方及边坡支护工程工程地点江北区溉澜溪组团B分区B02-3/02地块交底部位施工扬尘控制交底日期年月日交底内容简述:一、扬尘来源1、施工期的扬尘主要来自:土方挖掘、土方回填、泥地裸露及运输车辆道路扬尘。2、支护结构施工期间,锚杆钻孔、模板制安以及脚手架拆除时产生的灰尘。3、堆放的原材料(如水泥、白灰、沙子等)在场地风干产生。4、后续混凝土浇筑车辆大量进出施工场地导致道路扬尘。二、扬尘管理目标1、施工扬尘污染控制达标;2、无市民重大投诉;3、无因施工扬尘控制不善造成的上级处罚和通报批评;4、上级部门检查验收达标;5、其中扬尘控制达标的具体指标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长效机制的通知》有:1)全封闭施工;2)场地坪硬化;3)车辆冲洗;4)预拌混凝土使用;5)烟尘排放控制;6)易扬尘物质处置;7)高空垃圾处理。8)渣土密闭运输。9)施工湿法作业。10)实施智能监控。三、扬尘控制措施(一)现场围挡和大门1、大门规格:净空宽度10m,净空高度5m,采用自动伸缩门。2、大门处设立健全的门卫制度和门前三包制,并在门头设企业标志。大门门柱尺寸800mm*800mm,采用50角钢焊制。门楣尺寸为800mm*1200mm,采用50角钢焊制,表面采用0.3mm彩钢皮封闭,再制作广告喷绘,内容为公司名称和项目名称。3、在施工区大门两侧沿体育公园西路人行道设置围挡,围挡高度2.2米,张贴重庆市规定的八牌二图及宣传标语。4、围墙采用彩钢板轻质围挡,高度2.2米,每隔3米埋设钢柱(矩形钢管)基座预埋件,钢柱基坑采用300×300×400的C20混凝土;将80(壁厚4)方形钢管焊接在预埋件上。彩钢板外侧委托广告公司制作喷绘布,挂设企业的各种标语以及公司形象牌,以提高职工的认同感和安全生产氛围。5、围挡外侧可间隔设置施工单位的名称标志和建设单位标志。围挡的颜色采用浅蓝色,无污染和油漆脱落,围挡上可用浅蓝色、灰色或白色油漆喷涂施工企业标识和项目名称。施工企业标识和项目名称设置标准为“××公司承建××工程”,字体为仿宋字,字体大小为0.6米×0.8米(宽×高),字体下沿距地面0.6-0.8米,字体必须正确规范、工整美观。6、加强对大门进出场人员的管理,坚持配卡制。施工现场设置PM2.5以及噪音污染检测,大门口及现场设置远程监控。7、做到场容整洁,平面布置合理。(二)现场道路和出入口进场道路路面硬化。本工程土石方阶段出渣车辆较多,故施工道路宽度设为8m,两边设置300mm×300mm砖砌截水沟,沟壁采用M5水泥砂浆砌筑200mm厚MU10实心页岩砖,沟底采用200mm厚C20商品砼,沟底及沟壁采用1:2水泥砂浆抹面;施工道路基础采用300厚片石换填;20㎝厚C30商品混凝土面层,内配C14@200,单层双向网片筋。门口设置车辆冲洗槽和自动冲洗设施,对进出车辆进行冲洗。为了防止重载车辆对洗车槽和道路的破坏,洗车槽内配置C16@200,双层双向,并浇筑C40混凝土。在出入口的钢筋砼面板上铺设20mm厚钢板,钢板表面采用C20@150焊接防滑条。在施工现场出场口设置洗车池和自动洗轮机(见下图)及高压水枪和沉淀池,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进出车辆的冲洗,保证城市道路的市容。洗车槽长26m,净宽4.0m;自动洗轮机由专业厂家提供长2.5m,宽3.7m。洗车槽及车辆自动洗轮机(三)土石方工程1、土方施工方案包括:对周边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土石方开挖施工准备、土石方开挖方法、土石方开挖质量要求和质量保证措施、土石方开挖安全要求和安全保证措施、土石方的运输、土石方回填等。2、土石方工程施工前,必须做好大门、围挡、出入口硬化,设置车辆冲洗设施。3、土石方运输必须采取帆布全覆盖的密封措施,必须装载规范,保持密闭运输和车容整洁,不得沿途飞扬、撒漏和带泥上路。4、场区临时道路必须洒水车喷洒降尘。5、施工现场临时堆土要使用绿色防尘网覆盖。6、施工现场裸露地面要进行碾压,及时洒水,确保无扬尘。7、施工现场四周设置畅通的排水沟,设置沉淀池,确保雨期洪水不污染城市道路、堵塞管道。8、爆破钻孔采用吸尘式钻机,爆区覆盖并洒水确保无扬尘。9、在土石方开挖时设置移动雾炮台和洒水车。土石方开挖移动雾炮台降尘土石方开挖洒水车降尘土石方开挖移动雾炮车降尘(四)支护结构施工阶段管理1、所搭设的脚手架必须全部密目网进行外围封闭,密目网达到2000目,无损坏和漏洞,旧网在使用前必须清洗干净。2、锚杆进行钻孔时,采用湿作法,防止扬尘污染。(五)运输车辆管理1、施工现场液体或散装材料的运输,必须进行密封、包扎或覆盖,严禁洒漏污染城市道路。2、从事土石方、混凝土和施工垃圾运输应采用密闭式运输车辆或采取覆盖措施;施工现场出入口处应采取保证车辆清洁的措施。3、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洗车槽和沉淀池,配置高压水枪,对驶出车辆进行冲洗。洗车槽设在工地大门内适当位置,深度为1.2米。沉淀池不小于204×240×120cm,并与市政管网相通,未经沉淀的污水严禁排入市政管网。(六)垃圾运送和堆放现场设置垃圾池,分钢材废料、水泥制品废料、其他可再利用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四类设置;做好详细的工程预算及各种深化、优化设计,明确每个部位材料及措施材料的预算使用量,严格按照预算量控制材料的发放与使用,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制定系列可回收垃圾再利用措施,减少建筑垃圾总量,主要再利用措施如下:1、回收混凝土残渣、砌块碎料等水泥制品,集中粉碎,用于临建场地硬化等,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2、临建房(包括办公室、工具房等)尽可能采用板房等可以周转的材料建造;3、回收各种木质、铁质包装,制作小型胎架等工具。4、控制保证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不低于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不低于40%。建筑垃圾应集中、分类堆放,及时清运,最多不超过3天;临时堆放的生活垃圾应采用封闭式容器,日产日清。建筑垃圾清运采用袋装密封,避免运输过程中产生扬尘。不得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焚烧垃圾等有毒有害物质。(七)施工现场扬尘控制设施1、工地围挡、大门封闭,项目主入口设置洗车槽和车辆自动洗轮机。2、项目西侧围挡、南侧主要运输通道及东侧临时运输通道设置自动喷淋系统。3、场区其它临时便道采用洒水车和雾炮车降尘。4、土石方作业面采用移动雾炮台配合雾炮车湿作业。5、爆破钻孔采用吸尘式钻机,爆区采用爆被覆盖并雾炮车降尘;6、泥地裸露土采用绿色防尘网覆盖,具体布置详见附图。四、扬尘控制小组项目部扬尘控制领导小组,负责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控制的策划、组织、落实、并从财力、物力、人力上实施战略布置,将本工程的施工扬尘控制溶入到整个管理中。扬尘控制领导小组:(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组长:杨峰副组长:姚玉坤专职扬尘管理员:王超组员:王超、王磊(安全员)、吴浩、敖亮、曹照红、王磊(质检员)、刘朝宁、陈杨、高坤渝(一)岗位责任制组长:负责全面管理,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定期组织检查。副组长:具体负责做好扬尘治理的落实、安排、指挥等各项管理工作。负责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的组织,全员扬尘治理工作的教育,配合做好现场宣传工作。专职扬尘管理员: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对整个项目扬尘治理工作进行具体组织指导,具体负责现场扬尘治理各项工作的协调。负责项目扬尘治理工作的宣传、培训工作。组员:质安室:具体负责扬尘治理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检查通报的起草,扬尘预防治理培训宣讲,由王磊负责。技术室:负责对现场扬尘治理情况进行监督,扬尘治理措施的制定,扬尘预防治理培训参加人员的组织,由曹照红负责。物资室:负责项目扬尘污染防治物资准备,确保现场材料存放规范,租赁周转材料及时退租,由刘朝宁负责。综合办公室:负责扬尘治理的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扬尘治理的宣传;培训工作会场安排、资料收集整理,由高坤渝负责。会计:负责扬尘污染防治费及时到位,专款专用,列帐清晰便于检查,由吴浩负责。合同预算室:负责扬尘污染防治费及时计提,由陈杨负责。(二)责任制考核实施施工现场扬尘控制,责任在领导,管理在岗位,关键是班组。因此项目部必须在建立和健全各项扬尘控制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落实各级管理责任,将施工扬尘控制与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之终贯穿于整个施工管理过程中,实施全过程、全方位控制。1、项目经理是施工扬尘污染控制的责任人,须对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控制负全面责任;2、各级管理岗位人员须对施工扬尘控制列入施工全过程管理的范畴,对照自己的指责,加强管理;3、项目部与各施工班组操作人员落实施工扬尘控制责任,制定奖罚制度,以推动施工扬尘污染控制的进程。五、资源投入计划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彩条布m250002绿色防尘网床20003场地硬化m210004洒水车辆25洗车槽个26自动洗轮机套27雾炮车辆18移动雾炮台29自动喷淋系统套2六、检查与奖励1、检查内容按《重庆市建设工程扬尘治理考核表》中检查内容进行检查。2、扬尘治理小组每月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考核。3、扬尘治理组员不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抽查,并作好记录。每一个月为一个考核周期,每月月底进行考核。4、项目部每周由项目经理带队,组织扬尘小组人员、各劳务队及班组负责人必须参加,对现场进行一次扬尘治理情况大检查,具体情况在检查后向各责任人及劳务队伍通报,并发整改通知单,明确整改人、整改时间及整改要求。5、对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项目部必须局部或全面停工进行整改。6、对检查出问题的,未按时整改的或整改不到位的,处罚500~1000元。7、在检查中在扬尘治理工作中表现突出队伍奖励500元。技术交底人:参加交底人员:接受交底人员:年月日
本文标题:扬尘控制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448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