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张爱玲传》阅读——高一选修教案教学目标:1、阅读余斌的《张爱玲传》。2、了解张爱玲传奇的一生,对人物进行评论。3、熟悉张爱玲作品,了解张爱玲的作品风格。4、对张爱玲作品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有自己的阅读心得与。教学重点:阅读要求书目教学难点:对张爱玲作品进行探究性学习。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一、选题背景:选取《张爱玲传》作为阅读对象,是因为我之前大致通读过她的作品,作品的难易相对适中,作家和作品我都相对熟悉和了解,当时我认为这样的知识背景可能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有一定的帮助。二、给学生列出了张爱玲的主要作品,并向学生展示了别人对张爱玲比较经典的评论。三、解析余斌先生在《张爱玲传》中对张爱玲的评价:“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现代女作家有以机智聪慧见长者,有以抒发情感著称者,但是能将才与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进入又保持超脱的,除张爱玲之外再无第二人。”四、带着余斌先生这段评价,阅读《张爱玲传》。五、课堂小结。六、作业:阅读《张爱玲传》。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通过阅读《张爱玲传》,结合余斌先生的评价,谈谈你对张爱玲的初步看法。二、介绍张爱玲作品《倾城之恋》,以印证《张爱玲传》中对张爱玲的评价。张爱玲的生活,随时可能出现在她的作品中,两者关系非常密切。三、阅读材料选择: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出版的张爱玲的中篇小说集《倾城之恋》收录了《第一炉香》、《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心经》、《封锁》、《倾城之恋》、《琉璃瓦》、《金锁记》、《连环套》9部张爱玲的中篇小说,共21.8万字。从作品的选文和阅读量来说这都比较合适拿来做一个专题阅读的范本,于是我们选择了这个版本的书作为原始阅读材料。四、怎么读张爱玲作品?选定必读和选读篇目这部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9部作品,计21.8万字。由于学生发展的不平衡,如果让每个学生都完成相应的阅读篇目再进行深入的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加上张爱玲的小说在作品风格上的差异,于是我对小说集中的篇目做了必读和选读的划分,将《第一炉香》、《第二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连环套》这几部作品作为必读篇目,而剩下的4部《茉莉香片》、《心经》、《封锁》、《琉璃瓦》则为选读篇目。主要想通过这几部作品的阅读去感知张爱玲作品所呈现的整体风格,探讨张爱玲如何在一个不断瓦解的时代去体现人性的弱点。五、课堂小结:六、作业:阅读张爱玲作品《倾城之恋》。第三、四课时:一、专题学习过程在整个专题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其分成四个阶段,前后差不多用了2个月的时间。第一阶段,原著精读,产生质疑。这个阶段我们大概花了两周的时间,一共有10个课时,学生主要以原著作为阅读的对象,在教室进行阅读。为了更好的为下一阶段做准备,我要求学生每篇作品最少看两遍以上,在第二次阅读的过程中要将作品中反映人性的部分进行细读,同时思考一下几个问题:张爱玲的作品整体呈现出来的风格是怎么样的?她的作品中体现了那些人性的弱点?她是如何处理真实的人生与非常的社会背景的?也可以写下自己在看书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和问题。第二阶段,网络延伸,对比定向。这个阶段我们花了三周的时间,一共15个课时。在这个阶段学生主要进入“家园网”张爱玲专题进行阅读。在第一步阅读过程中,不少学生了解到了张爱玲和胡兰成两人的爱情纠葛。他们都纷纷表示想更多的解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以及相关情节,于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做了相应的调整,在网络上收集了部分相对比较详细的文章来供学生阅读。第二步的阅读主要是阅读“家园网”中“专题文本细读”张爱玲栏目推荐的文章。在对张爱玲的作品有了整体的把握后,我们回到了课堂,用了1节课对前面第一阶段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就自己阅读的感受发表自己对张爱玲或者她的作品的看法,也可以结合自己在阅读原著和网络文章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第三步阅读还是以“家园网”的“专题文萃精读”张爱玲栏目中推荐的文章,可以自由选择阅读,同时我也放大了学生的网络权限,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到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中找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阅读。第三阶段,确定方向,完善思路。这个阶段所用的时间不长,前后一周(5课时)左右,但我认为是做专题阅读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在经过前面第二阶段的阅读后,学生们从别人的文章中基本了解了大家对张爱玲的作品的整体风格和文章价值的分析,对张爱玲的作品也有了更为深入的整体的把握。但是这个时候学生脑子里几乎全都是所看到的别人的观点,不少学生也慢慢发现很多自己好不容易得出来的想法都被别人写得很到位了,因而又放弃了自己原来的想法。因此,这个阶段同学间的相互帮助和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十分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完成第四阶段的任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明确自己的方向,进一步理顺和完善自己的思路,我们开展了课堂讨论。在做课堂讨论之前,我让学生事先自己整理了自己的文章观点和大致的思路,在课堂讨论时将自己的想法呈现给大家,由大家提出质疑或者是补充。自己再对别人的质疑和补充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再结合大家的讨论给予适当的鼓励和点评。经过这个阶段的课堂讨论,学生们对自己研究的方向慢慢确定下来,自己的想法慢慢成熟起来,思路比原来更为清晰。(当然也有部分同学在其他同学的质疑中发现了自己研究方向和思路上的问题,调整了研究的方向和思路。)第四阶段,整体思考,写作成文。这个阶段我们基本上是依靠课外的时间来完成,因为有些学生在前面第三阶段的时候已经提前进入了第四阶段,因而这个阶段前后大概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来完成。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结合自己的阅读和体会,根据自己前期的思考,理清自己的观点和写作思路,并把它们倾倒出来,写作成文。由于每个学生对作品阅读的角度和深度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广度也不一样,加上写作水平不一致,在这个阶段学生的速度表现出参差不齐的局面。有的学生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研究论文,并继续扩大阅读范围,也有些学生写到一半就无法进行下去,更有甚者始终也无法找到破题之路。在这个时候,老师的个性化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那些“卡壳”的学生我主要是让他们述说自己一开始的想法和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而我则是在认真倾听他们的述说的同时根据他们遇到的问题给予一定的点拨和指导,让他们能顺利的度过这个难关完成最后的写作。二、课堂总结。三、作业测试:你如何评价张爱玲及张爱玲的作品。
本文标题:《张爱玲传》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478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