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四书五经六艺,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礼记》简介《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读准字音嘉肴yáo自强qiǎng兑yuè命学xiào学半弗fú食教jiāo学相长解释下例加点词语(1)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虽:连词,虽然;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食”,动词,吃。“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善:好处。是故:连词,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6)故曰:教学相长也(7)“教学相长”自反:反,反省;“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自强:“强”,勉励。自强,自我勉励。“故”,连词,所以。长:促进。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8)其此之谓乎!(9)“学学半”(10)兑命其: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此之谓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乎”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第一个“学”,同“敩”,教导。第二个“学”指学习;“学学半”意思是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参考译文文言字词句式小结1、通假字:学学半,前一个“学”,同“敩”,教导。2、古今异义:①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②虽有至道(古义:达到极点。今义:到。)③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④教学相长也(教学,古义:教与学。今义:指教书或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长,古义:促进。今义:增加)3、一词多义:①学(动词,同“敩”,教导。)学(动词,学习。)半。②其此之谓乎(副词,表推测,大概,或许)不知其旨也(代词,指嘉肴)4、虚词:也,舒缓语气的作用。5、文言句式:其此之谓乎(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其谓此乎”,“此……之谓乎”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探究内容1、这篇论述性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探究内容2、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文中的“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即“教”和“学”是对同一个主体而言的,指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他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强调教育者自己要亲身学习,体验,知道不足,并自我反省,对自己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努力改进。在现代教育学意义上,“教学相长”是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教”跟“学”是两个主体;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探究思路方法从“嘉肴”写起,是为了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进而引出对教与学的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论证”。小提示“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探究思路方法2、围绕“教学相长”这一论点,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指出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再对举“教”与“学”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法,即“自反”“自强”,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文章运用“类比论证”“引用论证”,语言精炼,逻辑严密,文气贯通,层层递进。这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陈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文章中举一例加以分析。诵读体味语言特点文章共五句,前三句都采用了对偶句。如第一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既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又增强了说理的效果。此外,在诵读中,同学们还要揣摩各句的层次、语气中蕴含的情感,(如第一句的转折、假设及两个结句表现的惋惜、遗憾之情,第二句的“不足”“困”表现的沉重感,第三句“自反”“自强”的振奋感,第四句中心论点的语重心长,最后一句的欣喜;全文的五个“也”,起舒缓语气的作用,要读出全文的谆谆教诲之感。)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1、在当时看来:2、在现在来说:3、能否实现?探究拓展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教学相长”的道理,你觉得这个观点适用于今天吗?适用。“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人在不断地学习之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困惑,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启发我们注重实践,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拓展延伸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还给了你怎样的启示?•①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②“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如果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明白道理。(用类比的手法,强调了人学习的重要性)积累拓展②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就学年龄过了然后才去学习,那么就劳苦而难有成就。(强调学习的时效性)④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善于提问的人,如同砍伐坚硬的树,先砍伐纹理平顺的地方,最后砍伐(纹理不平顺)有疙瘩的地方。(提倡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③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独自学习而没有(一起研讨的)学友,就会孤陋寡闻。(提倡共同探讨交流,相互启发,增广见闻的学习方法。)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礼记.礼运》注意下列划线字的读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jǔmùguānfènwù大道大同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解释字词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儒家的理想社会睦,和睦(气氛)憎恶(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大道之行也(留)讲信修睦(替)货恶其弃于地也(补、调)盗窃乱贼而不作(留、替)在大道施行的时候讲求诚信,培养和睦(人们)憎恶财货被扔在地上的行为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翻译句子(留替调补删)大道①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②,讲信修睦③。在施行大道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能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①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②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③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故/人不独/亲④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⑤皆有所养,男有分⑥,女有归⑦。④[亲]用如动词,以……为亲。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⑤〔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⑥〔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⑦〔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女子出嫁。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丧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够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有归宿。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③;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④。是故谋闭而不兴⑤,盗窃乱贼而不作⑥,故外户⑦而不闭⑧,是谓大同⑨。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力气,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都从外面带上门而不关闭。这就叫做“大同”社会。③恶(wù)憎恶。④身,为自己谋私利。⑤〔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⑥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⑦〔外户〕从外面把门扇合上。⑧〔闭〕用门闩插门。⑨〔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译文古今异义归古:女子出嫁今:归来,归属乱古:造反今:杂乱,捣乱是古:这今:判断动词孤独古义:是两个词,“孤”为幼而无父的人“独”为老而无子的人。今义:是一个词,独自一人、孤单的意思词类活用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亲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老、壮、幼:形容词做名词“老人”、“壮年人”、“幼童”谋闭而不兴谋闭:动词用作名词,耍奸邪之谋的行为。通读课文,思考:1、大道指什么?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2、大同指什么?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
本文标题:礼记二则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50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