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探析
-117-第26卷第6期江苏警官学院学报Vol.26No.62011年11月JOURNALOFJIANGSUPOLICEOFFICERCOLLEGENov.2011·社会治安研究·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探析雷铭摘要: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舆论的主要场所。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网络意识不强,观念落后;对网络舆论的分析、甄别能力不强;网络舆论引导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构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首先要明晰高校网络舆论的内容和特点,建设科学合理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队伍,在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时处理好“堵”与“疏”的关系,占据网络舆论主导权。关键词:舆论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安全中图分类号:D631.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1020(2011)06-0117-03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2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微博用户从2010年底的6311万暴增至1.95亿,增幅高达208.9%。统计数据说明:我国是拥有网民数量昀多的国家;手机网民的增多使得网络舆论可以随时随地的生产与传播;微博用户的激增说明网络舆论的载体越来越多样化;且发展迅猛,舆论引导与管理部门甚至无法做到及时跟进。高校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文化水平高、接受新事物快的一个群体,对网络的认知及利用能力都高于国民平均水平,网络已经是高校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年来产生且广泛传播的QQ、BBS、MSN、博客、微博等,以其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隐蔽性、及时性、便捷性等特点,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及获取信息的昀重要的手段。一、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状况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本质上属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由于大学生普遍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以及进行人际交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①因此被提了出来。各个高校都比较重视大学生的网络收稿日期:2011-09-30作者简介:雷铭(1975-),男,安徽眀山人,汉族,江苏警官学院政治部人事处助理研究员,南京,210012。①高军:《网络时代背景下思政队伍素质问题的思考》,《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118-舆论引导工作,加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如建立学生论坛、建设红色网站,开辟校内博客等。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网络舆论引导存在一些漏洞,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网络意识不强,观念较为落后。高校学生管理者对网络的认识和使用与学生相比相对落后,甚至有的高校学生管理者还把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作为信息主要途径,通过高压手段胁迫学生接受,这就造成学生管理者对大学生的思想活动、行为意向等把握不准,无法掌控。2.网络运用能力不高,对网络舆论的分析、甄别能力不强。虽然有的高校建立了网络辅导员、网评员队伍,但是有些人员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匮乏,网络运用能力较差,不善于分析、甄别网络舆论。3.网络舆论引导政出多门,责任不明,留下管理真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部门主要有组织部、宣传部、学工处、团委以及两课教学部门等,其各自通过自己的渠道联系学生。然而,在网络时代,各条各块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都需要集中体现在网上,传统的联系渠道被打破,而现实中条块分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并没有改变,学生管理中一旦出现问题,网络舆论引导不能及时跟进,处理问题效率低下,或者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当,都可能促使得小问题发展成大问题,造成学生情绪波动,引发起群体性事件。二、构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网络舆论、网络舆论引导者以及引导对象等方面是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怎么把这些组成部分科学联系、协调运作,形成科学的工作机制,是需要探讨的问题。1.构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首先要明晰高校网络舆论的内容和特点。高校网络舆论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高校外部社会舆论;二是高校内部舆论。高校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青年群体,对社会热点现象尤为关注,他们在各类论坛、博客、聊天群等网络空间内浏览信息,发表见解。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坊间传播迅速,有些信息很快成为网上热点,从而带来不稳定因素。高校内部舆论主要是校内网站、论坛、博客等网络空间形成的舆论,大学生比较关注的网络信息主要涉及以下方面:一是学校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二是校园饮食、卫生、住宿等关系到个人切实利益的事情,三是教职员工的工作态度、教学效果及行为举止,四是校园突发事件等。相对于整个社会网络舆论来说,高校网络舆论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高校网络舆论追随社会主流话题,同时具有大学生鲜明特点;二是展示个性、主体意识鲜明;三是高校网络议题形成快、传播迅速,向多元化发展。2.构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需要一支科学合理的工作队伍。构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来说,关键在于建立一支科学合理的工作队伍,这支队伍里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资源,主要涉及到学生管理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网络管理人员以及大学生群体中具有网络舆论引导意识和能力的骨干分子。3.高校网络舆论引导需要掌握自身工作原则,这是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校网络舆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不同于一般社会舆论,做好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处理好“堵”与“疏”的关系。高校大学生个性鲜明,自由感性,对其言论过多地“堵”,效果适得其反,变“堵”为“疏”是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发展方向。二是正面回应,占据主动权。紧紧依靠舆论引导工作队伍,掌握高校网络舆论发展情况及动向,对于一些苗头性问题,主动出击,正面回应,做充分的解释说明工作,把事情讲清楚、说明白,这样就会取得绝大多数学生的理解,让那些个别动机不良的人没有市场。三是以人为本,加强对大学生人本关怀。高校网络舆论更多地体现了大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关注,相对于社会群体,大学生具有更加宽容的心态,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心和爱护,提供应有的学习、生活保障,这同时也是高校应尽的义务。四是培养网络舆论领袖,引导网络舆论。网络空间虽然是虚拟的,但是人的思想意识是现时的,同样需要权威,追随权威,在舆论引导工作队伍中物色并培养舆论领袖,非常重要。-119-三、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队伍建设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加强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要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主动建设、相对稳定’的要求,建设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上网特点的网络管理工作队伍”。要做好高校舆论引导工作,建立一支科学合理的工作队伍,是教育部、团委等职能部门的要求,也是工作的需要。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涉及到的相关部门主要有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教务处、网络管理中心、各院系等部门,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考虑由党委宣传部或学生工作部牵头,成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1.加强领导。高校应加强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领导,党委一把手负责,分管领导挂帅,组建队伍,明确职责,建规立制,培训考评。发动相关部门在网站建设、网络运行、网站维护、信息监控、舆论引导等各项中发挥作用。2.队伍建设。在党委宣传部或学生工作部设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专门岗位,负责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等专职工作。明确大学生辅导员为高校网络舆论评论员,选聘一部分列入工作队伍。在团委、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教务处、网络管理中心、各院系等部门物色部分关注大学生生活、具有一定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教师作为兼职网评员。同时在学生干部选聘一部分网评员。从以上人员中选聘成立校级网络舆论引导工作队伍,可以称之为校级核心网评员。各院系可以参照成立二级网评员队伍。3.引导队伍的工作机制。核心网评员分工在大学生经常关注的网络上定时浏览,关注舆论发展、变化情况,及时引导。重要舆论汇总到高校网络舆论引导专门岗人员,由其对特定网评员发出问题处理指令,同时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4.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作用。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和内容随之变化,高校学生辅导员也要从传统的工作模式中走出来,占据网络阵地,辅导员就是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员,这是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带来的职责调整。笔者不同意所谓辅导员是兼职网评员的观点,网络评论、舆论引导应是辅导员的职责之一,而不是兼职工作。5.充分发挥大学生骨干作用。《意见》指出:“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在网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相互之间了解昀多,了解昀深,可依说相融为一体,这是辅导员以及其他学生管理干部所无法达到的,可依考虑从大学生群体内部选拔和培养一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等学生骨干,作为兼职网络评论员,充分发挥对学生群体动向昀为了解的优势,及时发布正确言论,引导网络舆论情形发展。6.注重培养网络舆论领袖。网络舆论领袖是指在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是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的中介或过滤的环节。网络舆论领袖也被称为意见领袖。舆论领袖未必都是大人物,而是人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人,如亲戚、朋友、同事、同学、邻居等。因为人们了解和信赖这些人,其意见和观点也就更有说服力。在大学生网民群体中物色和培养舆论领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作用。①具体到网络世界中,舆论领袖一般是版主或资深网民。大学生网民更乐于倾听本版版主或资深网民的意见和评论。版主可以通过置顶、醒目、精华甚至删除等权限对舆论进行有效引导。资深网民则通过自身魅力以及网民的信赖对广大网民产生影响。[责任编辑:孙勇才]①王学俭、刘强:《当前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逻辑分析》,《德育与党建》2010年第10期。
本文标题: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521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