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临床表现•多发于秋冬季,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4岁以上少见。•潜伏期1~3d。起病急,典型病儿常伴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可达39~40℃。•病初1~2天呕吐,随后出现腹泻。•腹泻为水样便,如蛋花汤样,无腥臭味,大便次数多且水分多,每天约3~10次。•可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且多数为急性失水,故多引起等渗或等渗偏高脱水。•本病自然病程3~8天,平均5天左右。心血管系统损害•轮状病毒肠炎易引起心肌酶谱升高,提示心肌受累,但LDH、CK增高无特异性。•CK-MB是心肌特异性标志物,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内,当心肌细胞损伤或坏死时,便从细胞中大量逸入循环血流中,致使血清中含量显著升高。•心肌损害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欠佳,无严重的心肌炎表现,预后佳。重者可引起房性、室性早搏及传导阻滞的心电图改变•轮状病毒由表浅的肠粘膜刷状缘向粘膜深层组织侵犯,进入富含血管、淋巴管的固有层,有利于轮状病毒经血或淋巴扩散,导致轮状病毒血症的形成,引起心肌细胞损害,这种心肌损害并随高热、脱水、酸中毒症状的加重而加重。•心肌酶谱不仅可做为轮状病毒肠炎对心肌损伤的指标,也可做为肠炎严重程度的标志。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引起脑炎、脑膜炎、良性惊厥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轮状病毒•具体发病机制及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病理改变尚不清楚。•纠酸过程中出现惊厥,考虑可能与患儿应用碳酸氢钠后,pH增高引起离子钙下降有关;•惊厥与低钠等电解质紊乱有关;•未发现有低钠、低钙、低血糖,考虑为良性惊厥,惊厥时主要表现为全身大发作,持续时间约1~3min后缓解。•轮状病毒所致的脑炎、良性惊厥一般预后较好,多数不需特殊治疗,无明显的后遗症,但也有少数免疫缺陷患者发生后遗症和死亡的病例报道。肝胆及其他肠外损害•表现为转氨酶增高,无黄疸、肝脏肿大,•有报道轮状病毒可引起肠套叠,可能与高胃泌素血症有关,腹泻发病时胃泌素无明显增高,而发病后的10d内明显增高,此时期是腹泻后肠套叠的高发期。说明轮状病毒有引起肠套叠的可能性。•轮状病毒还可以引起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损害,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IC、成人的微血管病溶血性贫血等。
本文标题:轮状病毒性肠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552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