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新课标高考历史知识体系(中国古代史)
新课标高考历史知识体系(中国古代史)编撰:黎吉标原始社会经济刀耕火种文化壁画、彩陶画夏政治出现公共权力商政治内外服制度、神权色彩浓厚经济农业:青铜农具、土地国有制、商业:商人、货币手工业冶金青铜冶炼制瓷业出现原始瓷器丝织业有平纹、斜纹提花织物文化甲骨文周政治宗法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经济手工业官府垄断手工业农业井田制商业“工商食官”政策文化文字金文春秋战国政治宗法分封制崩溃、秦商鞅变法经济土地私有制、开始实行精耕细作、铁农具和牛耕手工业出现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冶炼业冶炼生铁和块炼钢丝织业有大量的锦、绢、罗、纱丝织品水利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商业商品市场、大商人,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队的主体。文化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诗经》、楚辞、指南针、《甘石星经》、帛画《人物龙凤画》秦政治中央三公九卿、刑法严酷、中央集权体制建立地方郡县制经济土地私有制、自耕农经济商业统一货币、度量衡,驰道文化焚书坑儒汉政治中央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地方郡国并行制刺史制、推恩王侯经济制瓷东汉制瓷技术成熟水利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冶炼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丝绸之路,商业中心、对外贸易;文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天人合一”,“君权神授”汉赋、造纸术、《周髀算经》、浑仪、《黄帝内经》、《九章算术》、《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六书”理论、帛画《马王堆汉墓帛画》、壁画魏晋南北朝政治天下纷争经济黄河流域的精耕细作技术日臻成熟、轮作和推广绿肥冶炼业灌钢法商业商品经济发展的水平不高文化佛教传入、道教兴盛、儒教衰落中国书法开始自觉阶段、士大夫画家活跃顾恺之《女史箴图》、刘微首创割圆术、祖冲之“祖率”隋唐政治中央三省六部制、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经济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隋唐时制瓷业成熟,白瓷进入成熟阶段,唐代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丝织业唐出现缂丝技艺商业商业都市(长安、洛阳、扬州、益州)、农村集市、外贸(广州,设市舶使)唐代以前的城市商业格局(政治中心)(1)交易场所的限制,(2)市坊分开的限制,(3)交易时间的限制曲辕犁、南方经济逐渐赶超北方、筒车、大运河文化唐诗、敦煌壁画、火药;代表画家:吴道子《天王送子图》:宗教画、山水画;人物画——张萱、阎立本、周昉;马牛动物画——曹霸、韩滉;水墨画——王维雕版印刷;唐代僧一行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首次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制成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严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三教合一宋元政治中央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宣政院(元,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设三司,管理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经济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所在冶炼业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碳冶铁丝织业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弹、纺、织之具”,全面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并发明脚踏三锭纺车。制瓷业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并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出现五大名窑八大窑系。商业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代城市的商业格局:坊市界限不复存在,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文化活字印刷、山水文人画、宫廷画、《清明上河图》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比欧洲早300多年;编制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农桑辑要》《农书》宋元文化宋四家、赵佶、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元曲(散曲与杂剧,关汉卿、马致远)程朱理学的兴起明清政治中央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清康熙: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中央机构一分为三,集权于皇帝)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地方明废行省,设三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经济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丝织业江苏松江在明代成为全国棉纺织中心,棉布日益流行陶瓷业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清代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商业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1)商业市镇兴起,(2)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3)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4)劳动力成为商品,(5)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大商帮明清时期的城市(经济功能为主)松江——棉纺织业;景德镇——陶瓷业;佛山——冶铁业;汉口——商品转运码头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清:发展缓慢;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表现:1.农业生产的发展;2.手工业生产的发展;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4.国力的强盛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文化阳明心学(“致良知”;“宇宙便是吾心”)李贽反对权威;男女平等;赞颂改革三大进步思想家代表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政治主张“人民为主”,反对君主专制独裁经济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思想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思想,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小说“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京剧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汉剧进京,相互融合同治光绪年间,京剧成熟,“同光十三艳”京剧的表演内容、表演艺术,影响至全国、全世界绘画士大夫文人写意画(元明清)晚明:朱载堉提出“理由数显,数自理出。”明代:《农政全书》徐光启;《本草纲目》李时珍;明长城;郑和宝船;明北京城
本文标题:新课标高考历史知识体系(中国古代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595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