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产业组织理论中SCP模型的应用研究初探
产业组织理论中SCP模型的应用研究初探邵大理【摘要】本文初步探讨了产业组织理论中最有代表性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简称SCP模型)的概念、渊源及应用。并对其中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及市场绩效进行了重点分析。产业组织理论,SCP模型,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theoryofindustrialorganizationthemostrepresentativeof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analysisframework(hereinafterreferredtoastheSCPmodel)concept,originandapplications.Andoneofthemarketstructure,enterpriseconductandmarketperformanceisanalyzed.【keywords】SCPmodel,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1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模型1.1SCP模型概述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模型是由哈佛大学学者贝恩(Bain)、谢勒(Scherer)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产业组织分析的一种方法。作为正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以贝恩为代表的哈佛学派以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为基础、以实证研究为手段,按照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对产业组织进行分析,构建了系统化的市场结构(Structure)—企业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简称SCP模型)。该理论对于研究产业内部市场结构,主体市场行为及整个产业的市场绩效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是产业经济学中分析产业组织的经典理论。在传统的SCP模型中着重突出市场结构的作用,认为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因素。分析程序是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企业市场行为又决定市场绩效。1.2SCP模型的渊源SCP模型认为产业结构决定了产业内的竞争状态,并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及其战略,从而最终决定企业的绩效。这种基于竞争观念的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要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在该书中,亚当·斯密论述了由自由竞争机制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如何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市场秩序和经济社会。而在189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则最早将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了经济学。马歇尔认为:生产要素不仅有劳动、资本和土地,还有第四种生产要素——组织,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得产品的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经济。1933年,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在其发表的《垄断竞争理论》中针对传统自由竞争概念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这一理论以垄断因素的强弱为依据,将市场形态划分为从完全竞争到独家垄断的多种类型,总结了不同市场类型下价格的形成和作用特点。张伯伦还着重论述了厂商进入和退出市场、产品差别化、过剩能力下的竞争等问题。这些观点直接推动了产业组织理论向市场结构方向发展,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几乎同时,英国的罗宾逊夫人也独立提出了类似的理论。1940年,克拉克发表了《有效竞争的概念》一书,第一次提出了有效竞争的概念。有效竞争是一种同时兼顾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的理想状态,其实质是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率。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是现代竞争理论的分水岭,从此竞争理论从关注静态均衡模式转入动态竞争模式。之后,美国经济学家梅森又对有效竞争理论进行了补充,并设计了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奠定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1.3SCP模型的形成SCP模型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贝恩在1959年出版的《产业组织》中提出从市场结构推断竞争效果的“结构—绩效”模型。他认为,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具有竞争性,不能只依据企业行为或市场绩效,而应该同时根据该行业市场结构的若干因素,如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等来判断。贝恩对产业组织研究的框架,通常是假定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再决定市场绩效,其中大多数分析是直接从效果到效果,或从结构到行为、效果的组合。贝恩十分重视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决定性作用,而忽视了企业行为对市场绩效的影响。第二阶段是谢勒在1970年出版的《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中提出了完整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的模型。他认为市场结构首先决定企业行为,继而企业行为再决定市场绩效,谢勒更强调企业行为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对不同的市场结构的企业行为的分析,才能最终确定市场的效果。贝恩、谢勒等正是在吸收和继承马歇尔的完全竞争理论、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和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SCP分析模型。贝恩认为,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完全竞争模型缺乏现实性,企业之间不是完全同质的,存在规模差异和产品差别化。产业内不同企业的规模差异将导致垄断。贝恩特别强调,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的规模经济要求,因而它们具有不同的市场结构特征。市场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关系决定了某一产业的集中程度,产业集中度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追求规模经济的必然结果。一旦企业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形成垄断,就会充分利用其垄断地位与其他垄断者共谋限制产出和提高价格以获得超额利润。同时,产业内的垄断者通过构筑进入壁垒使超额利润长期化。因而,贝恩的SCP分析模型把外生的产业组织的结构特征(规模经济要求)看作是企业长期利润的来源。2SCP模型的主要内容2.1市场结构概述市场结构是组成市场的要素及相互关系。即市场主体的构成,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市场结构是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企业总是采取与市场结构一致的市场行为,以达到预期的结果。市场结构集中体现了市场竞争和垄断的程度,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起点和重点。根据竞争和垄断程度的不同,并参照厂商数量、产品差别程度、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以及厂商对产品数量和价格的控制程度等因素,一般把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四种类型。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有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以及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1)市场集中度反映市场集中的程度,主要指市场上厂商的数目和规模分布。(2)规模经济指由于组织经济的规模扩大而导致平均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3)产品差异化又称产品分化,是指同一行业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由于在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嗜好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产品间替代的不完全状况。(4)进入和退出壁垒进入壁垒是指阻止新企业进入某一行业的因素和障碍。这其中包括两类。一类是在位者的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化和必要资本量等结构性因素;另一类是政策法规制度、阻止进入策略行为、掠夺性定价等行为性因素。退出壁垒是指企业退出行业时所遇到的障碍。主要包括资本专用性、沉没成本、解雇代价和政策法律壁垒等。此外,市场结构还包括市场需求的增长、纵向一体化、市场多样化、政府行为和行业制度等其他因素。在SCP模型中,对市场结构的分析首先应当从市场外部冲击开始,市场外部冲击主要是指企业外部经济环境、政治、技术、文化变迁、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变化。而对市场结构的分析往往从行业结构的分析开始,即主要是分析外部各种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所在行业可能的影响,包括行业竞争的变化、产品需求的变化、细分市场的变化、营销模型的变化等。2.2企业行为概述在产业组织理论中,企业行为是联系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中介,包括价格行为和非价格行为。其中价格行为是指企业一切与价格直接相关的市场行为,如定价、价格竞争等。同价格无关或没有直接关系的种种行为,如产品策略、并购行为等,统称为非价格行为。(1)价格行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企业没有自己的定价权。而在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企业拥有一定的自由定价能力,具有多种定价方法和定价策略。(2)产品策略产品策略是一种非价格行为,包括研发新产品、通过广告提高产品知名度、各种促销活动等。随着经济的发展,非价格行为逐渐取代价格行为成为企业在市场上竞争的主要手段。(3)兼并重组行为兼并重组行为是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资源互补的一种市场行为。兼并重组行为主要包括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三种形式,也是企业行为中非价格行为的一种形式。SCP模型中对企业行为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企业针对外部的冲击和行业结构的变化、有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企业方面对相关业务单元的整合、业务的扩张与收缩、营运方式的转变、管理的变革等一系列的变动。2.3市场绩效概述市场绩效是指企业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企业行为在产品价格、产量、质量、成本、利润、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的最终经济结果。市场绩效是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运行效率的直接反映。市场绩效通常通过资源配置效率、技术进步程度、产能利用率等综合指标进行衡量。(1)资源配置效率能否有效配置稀缺经济资源是反映市场绩效的重要标志。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的变化必然引起企业利润的变化,因此,可以用行业或企业的利润率水平作为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而行业间的利润率差别常常用来衡量资源是否在行业间得到最优配置。(2)技术进步程度产业组织理论中的技术进步指的是发明、创新和技术转移。技术进步贯穿于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的每一个环节,技术进步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市场绩效和资源配置效率。(3)产能利用率产能利用率是指行业实际产量同生产能力之间的比值,用来衡量整个企业的资本、设备和人员的利用效率。产能利用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整个市场的供求状况和资源利用情况。SCP模型分析中对于市场绩效主要关注在外部环境方面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在经营利润、产品成本、市场份额等方面的变化趋势。3对SCP模型的发展和完善随着产业经济理论的发展,经典的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几个重要的观点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质疑,包括行业集中度与利润率、价格是否呈正比,能否同时采取成本领先战略与差异化战略,企业成功的关键到底决定于市场结构还是企业的内部资源和能力等。自哈佛学派提出SCP模型以来,对这一模式的质疑就一直广泛存在着。对SCP模型的质疑主要有两点。其一是传统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产生市场绩效。这种模式遵循的是单向静态的逻辑,而不是双向的动态的分析模式。在实际市场上,不仅企业行为由市场结构决定,而市场结构本身也是过去无数企业行为累积的结果,必须对多种分析对象采取多种分析手段。其二是SCP模型是一种经验描述模式,理论体系较为分散,各变量之间的联系只能被解释为描述性统计,缺乏因果联系,对影响产业组织的最基本的外生变量如进入成本、学习曲线、技术变化等因素缺乏准确的计量。另外,正是在对哈佛学派的批评声中崛起了芝加哥学派。1966年,芝加哥大学的施蒂格勒出版了《产业组织》一书,标志着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的成熟。该学派特别注重市场结构与效率的关系,而不像哈佛学派那样只关心竞争的程度。芝加哥学派认为市场竞争过程就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主张皈依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坚信自由竞争理论仍然有效,而政府不需要对经济进行干预。在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论战中,芝加哥学派逐渐取得了主流的地位。但对SCP模型分析的最终发展和完善还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博弈论和计量经济学为代表的新理论、新方法的出现,给予产业组织理论更加革命性的改变。【参考文献】1.韩晶.管理经济学MBA课程讲义.20102.杜朝晖.产业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范合君.产业组织理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4.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H·彼得森.W·刘易斯.管理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本文标题:产业组织理论中SCP模型的应用研究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596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