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阿勒泰地区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
.研究阿勒泰地区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伴随工业化进程的一种经济现象,是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要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城镇化,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一、规划背景1、现状特点阿勒泰地区辖6县1市、41个集镇、6个城关镇、7个建制镇、566个村庄,全地区总人口61.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07万人(市、镇非农业人口19.46万人),由37个民族组成,汉族占总人口的43.50%,全地区城市面积226.5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2.29平方公里,人口密度5.1/平方公里。至2003年底,全区生产总值45.50亿元,一、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33.59%、31.96%、和34.45%,二、三产业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1个百分点。由于大量农业劳动力长期滞留在农村,基本靠手工劳动,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收入增加缓慢,购买力低,农村市场打不开已成为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潜力发挥的主要矛盾。在城镇还有2.9万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下。由于土壤退化、草原退化、资源压力加大,单纯依靠数量增长实现农牧民增收,空间很小,唯一的出路是减少农牧民数量,提高第一产业人均劳动生产率,引导农牧民有序向城镇转移。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是今后一个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工业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2、面临的形式及存在的问题2002年地区城镇化率为30.98%,低于全疆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城镇化滞后于经济后社会的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不完善,促进城镇化的政策、体制和人口管理等不配套。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加速城市之间的要素流动,城市和小城镇迎来了加速发展的机遇,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但要看到我区经济总量偏小,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镇体系不合理。我区城镇化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1)各县市城镇规模小、规模效率低,对经济的拉动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强,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难以有效积聚,也制约着城镇经济的发展。(2)经济发展障碍。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由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在信息传递、市场观念等方面都较发达地区落后,在工化进程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如阿勒泰市工业化水平仅为10%左右,因此对城市化发展缺乏基本的经济推动作用。(3)制度障碍。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系列诸如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医疗制度等,将城乡居民区分为两种不同身份的人。因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村人口在城市就业设置了难已逾越的障碍,城市中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很少从农村招收就业人员,农村学生到城市就读,需交纳各种高昂的费用。(4)政策障碍。城乡之间的政策屏障极大地阻碍了人口的正常迁移,影响了城市化的正常发展。城乡二元政策是制约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最大障碍。一是就业政策。各级政府的就业目标主要针对城市居民,很少顾及进城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有些歧视性的政策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带有很强的不稳定性。二是土地政策。国家虽然实行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但对转移到城市的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尚待规范。(5)认识障碍。在发展城镇化和小城镇问题上存在许多模糊的认识,影响了城市化发展。有的认为建设小城镇就是“县改市”、“乡改镇”,.研究不从实际出发盲目攀比,乱铺摊子,造成浪费空亏财力。许多人担心,农民大量进城会带来一些严重的城市问题,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和社会治安恶化等,从而限制了城市化发展。由于以上因素的限制,我区城镇化发展滞后,加剧了城乡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制约着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成为阿勒泰地区的社会经济与发达地区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二、加快阿勒泰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的原则和目标加快城镇化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历史必然,实现我区2020年宏伟目标,必须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坚持制度创新,采取超常规的发展措施,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是解决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他们从事城镇二、三产业,对于流动人口应纳入法制管理,加强登记制度。1、发展思路和基本原则。我区发展城镇化,必须坚持非均衡发展战略,突出重点。以实施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农村人口的城镇化为中心,促进城市和乡镇的协调发展,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增强城镇要素集聚和辐射功能,探索城镇带农村发展的路子,采取超常规的政策措施,加速城镇化步伐,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为此,要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的原则。按照城镇发展规律和本地实际,高起点规划,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城镇功能定位,突出城镇特色和比较优势;城镇化规划与土地规划、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等有机衔接。(2)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以构建规模适度、功能配套、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为目标,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格局,带动区域整体发展。要把小城镇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重点发展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积极引导小城镇健康发展。推进城镇化要协调城乡利益关系,不能削弱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违背农民的意愿。既要支持农村面向城镇调整结构、开辟市场,又要鼓励城镇加强对农村的辐射,促进人口、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为农民创造非农就业机会,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经济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3)坚持城市发展与人居环境协调的原则。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要植入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建设和管理理念,坚持高标准建设城市,高质量管理城市,营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要重视保护资源和生态,搞好环境建设,促进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4)坚持城镇建设与城镇经济发展协调的原则。城镇用地规模要与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相协调,为城镇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度超前,为城镇结构调整和特色经济发展提供支撑。正确处理城镇化与保护耕地的关系,充分挖掘城镇现有潜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益。(5)坚持体制创新,依靠市场机制推进城镇化的原则。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逐步打破城乡分割体制,更新观念,大胆改革,勇于创新,逐步形成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2、发展目标。根据2001年由伊犁州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的《阿勒泰地区城镇体系规划》,及地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预测2010年全地区总人口69万人,市、镇非农业人约27.13万人。“十一五”城镇化发展主要目标:.研究-------城镇化率由2003年的31.76%提高到40%,每年平均提高1.0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进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970元,财政自给率达35.8%,农牧民人均收入年均增加240元,城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下降到45%。-------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以阿勒泰市、北屯镇和6个县城为主体,以交通干线为轴线连接的城镇布局模式,城镇功能进一步增强。-------城镇经济辐射能力明显增强。2010年城镇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城市集散功能、生产功能、管理功能、服务功能和创新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城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建成比较完备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和污染治理、防灾减灾等城镇基础设施体系。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96%以上,供水普及率为100%;建制镇供水普及率96%,集镇为86%,村庄为25%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5%,建制镇为20%以上,集镇为15%以上,村庄为12%以上;乡、镇的砖混砖木结构住宅比例为65%,人均使用面积20平方米;村庄的砖混砖木结构住宅比例为60%以上;乡镇道路铺装率为35%以上,村庄的道路铺装率为12%以上;建成自治区级园林城市4个,园林城镇2个。------加强工业化发展,促进城镇化建设。没有工业化就难以实现城镇化,也难以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全面小康。我区城镇化发展滞后,归根结底是工业化水平的差距。1990年--2001年,我区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由29.54%下降到29.29%,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根据地区实际,应尽快培育形成矿业、肉联、电力、皮革、造纸、建材等8个整体素质较高的企业集团。2010年实现矿业产值88亿元,建立一批投资主体多元化、充满生机活力的矿产开发企业。-------城镇文明程度和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20年使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提高到10---11年左右,下力气培养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城市人均公共绿地12.2平方米。-------初步建立起法制化、社会化、民主化和信息化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城市管理从重行政管理向重法制管理转变,从重经济管理向重社会管理转变,从重部门管理向重综合管理转变,社区管理进一步加强,现代化管理手段得到广泛应用。-------至“十一五”期末需从农业人口转化为市、镇人口约3.2万人,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使农牧民脱贫致富。农村人口转移的规模主要取决于第二、三产业的接纳能力根据地区统计局对近20年对从事二、三产人口统计,地区从事二产人口为年均增长0.5%,从事三产的人口为年均增长6.1%,按此推算至2010年需二、三产人口为13.69万人,新增人数约11万左右。--------以塔克什肯口岸、吉木乃口岸等为重点,发展建设边境口岸城镇,引导产业和人口向各级城镇的合理集聚。.研究--------至2020年地区城镇化率达到50%,需从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非农业人口约6万人。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10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25000元;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基本扭转城乡差别,第一产业劳动力下降到30%。从事二、三产业人口约22.7万人,新增人口约15万左右。阿勒泰地区城镇化水平预测表单位:万人年份全地区人口市、镇原有人口自然增长(%)城镇化目标水平(%)按城市化发展目标城市人口需要转移农业人口规模200563.8520.4433.921.651.2201069.1223.934027.133.220208234.9250416.083、人口发展趋势与人口目标的确定。根据伊犁州城乡规划设计院于2001年编制的《阿勒泰地区城镇体系规划》,其中对阿勒泰地区近二十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的综合分析、测算,确定2010年平均综合增长率16‰,2020年平均综合增长率18‰,得出全地区人口总量2010年为69万人,2020年为82万人;按照地区2003年----2020年平均每年提高1.07个百分点计算,2010年城镇化率为39.25%,即市、镇(包括城关镇和建制镇)非农业人口为27.08万人;2020年城镇化率50%,则市、镇人口为41万人。三、地区“十一五”城镇化发展重点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阿勒泰地区作为传统的畜牧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能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成为自治区基础产业的重点发展地区之一及旅游基地之一。当前,要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在区域内逐步形成横向联动效应的“城市化地带”,发挥城市化区域的聚集效应。1、发展组团规划(1)中部经济区以北屯为主的中心组团,包括阿勒泰市、北屯、福海县。该组团是全地区名副其实的增长极,是未来较长时间内区域开发空间选择的重点。充分发挥兵地共建力量,走融合经济发展的道路,充分利用全区及军垦、农十师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中心这一优势,依托旅游业改善内部环境,重点发展旅游产品、黄金珠宝、水产品及轻工业等加工业,逐步建成全区的交通枢纽、电力枢纽、商贸中心,尽快起到带动辐射其他县市的发展。(2)以富蕴为中心的东部组团,包括青河,这一区域应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建成地区的黑金金属、有色金属开发基地;依据现有牧业条件,以发展绒山羊和大
本文标题:阿勒泰地区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601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