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徽州“三雕”成因及特色
浅谈徽州“三雕”的成因及特色【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徽州“三雕”的历史成因和艺术特色,让学生在领略徽州“三雕”的深厚的民间艺术特色的同时,达到热爱我国古代民间艺术文化的目的。【关键词】:坊刻忠孝节义艺术特征明清时期,晋商和徽商为当时势力最大的两个地方商帮,在宅院建造上,晋商大院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我国北方民居建筑的风格,宅院宽敞,宏伟;徽商民宅凸显南方特色,重水、重绿、重内部装饰,华美的木雕,淡雅的砖雕,粗狂的石雕是徽州古建筑装饰中的点睛之笔。一、介绍徽州“三雕”的历史成因徽州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安徽省一侧。“徽州”之称始于宋宣和三年(公元121年),之前汉时称新安都,清代称歙州,明清时领有休宁、歙县、黟县、绩溪、祁门、婺源六县。徽州居山峦环绕之中,古代栖息着山越土著先民,直到汉末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用武力慑服山越,山越人开始接纳中原文化。随着晋、唐末、南宋这三次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人口南徙,这一地区接纳了大批中原士族,山越文化逐步与中原文化相融合,宋代以后,北方连年战争,地处了赤地千里。南徙的中原士族在这里得以修养生息,发展并繁荣了深厚的汉文化。这里是“十有九商”、“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太平景象,成了仁义礼治之邦,被誉为“东南邹鲁”。徽商,萌芽于东晋,成长与唐宋,到了明成化年间因实行新盐法徽商逐腾飞于中国商场,清初顺、康、雍、乾年间为黄金时代,当时“社学”就达562所。可是,在经营中为了获得种种特权,尤其是只有通过官方许可才能经营的盐商,他们必须与封建政治势力有着结托关系,所以徽商极“奢”,出手阔绰是他们结交官府的一种方式。《歙县志》载:“商人致富后,即回家修祠堂,建院第,重楼宏丽”。荣宗耀祖,标榜孝义,炫耀富有,为自己树碑立传,被认为是事业成功的标志。徽州巧工生长在文化底蕴丰厚,以质趋文的风俗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文化素养;新安书画,徽州版画,书法篆刻等繁荣的艺术形式丰富了“三雕”的表现技法;殷实的徽商财富奠定了“三雕”的坚实发展基础。通过介绍徽州“三雕”的历史成因,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极其丰富的文物史迹,其中无不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祖国的优秀传统艺术,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力,介绍或参观这些文物史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二、徽州三雕儒家文化的本质特征中国人崇拜祖宗,徽人的祖先神灵崇拜就是对列祖列宗的崇拜。尊祖的文化心理积淀徽州长期以来笼罩在近乎宗教狂热的儒学氛围之中。祖先崇拜,事实上已成为具有巨大影响和统治作用的宗教力量。在徽州民俗生活中,宗法势力的影响远甚于他乡。朱熹所著《家礼.祠堂》明载:“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为四龛,以奉先世神主。明嘉靖十五年明世宗采纳夏言的建议,“许民间皆得联宗立庙,于是祠堂遍天下”。从此,徽州乡村宗族兴起了大建祠堂的高潮。徽州许多的贞节牌坊、孝慈牌坊、恩荣牌坊是儒教的物化象征,是宋明理学的精神”化石”。徽州“三雕”艺术就是从这样的母体文化中诞生,身上与生俱来的烙印着儒文化的“胎记”。“三雕”作品深入浅出地从多角度表现儒文化的本质特征。1.以“忠孝节义”为题材的“三雕”,此观念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也是“三雕”作品中最主要的题材。忠“岳母赤字”,孝“二十四孝图”,“卧冰取鱼”、“封股疗母疾”、节“民族英雄像”、“杨家将”、“戚家兵”义“周仁献嫂”、“苏武牧羊”等画面,有成组的也有单幅的。这些内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为社会各阶层之士树立了效行榜样,忠孝节义观念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为人们广泛接受。2.忍让,中庸的主题,“三雕”中经常看到一群人围着将一副横卷轴或立轴展开,上书一“忍”字,也有的在画面上写“百忍图”,或写“九世同居”“九世同堂”字样的画面,这一题材出自典故“公艺百忍”,说的是唐代寿张人张公艺九世同居,家庭和睦,唐高宗皇帝封泰山时临幸其居,召见张公艺讯问所以能目族之道,张乃书写了一百多个“忍”字呈上。高宗皇帝认为很有道理,并赐他缣帛。3.“恩荣”的主题。远在汉代,纪功颂德的画就已经出现。民间传说中影响最广的工程要数唐代郭子仪。“郭子仪上寿”是“三雕”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很多民居的大梁,窗栏上都可以见到这一类画面。此题材有不同形式的表达。有的在正横幅上题“万寿亭”,有的题“汾阳王”,还有的题“九锡宫”。4.“读书及第”的主题。儒家历来十分重视读书。在封建科举制度下,读书是为了取仕。徽州“三雕”中有很多是表现中举、及第的内容。如“五子登科”“三元”“十八学士”“文武状元”“寒窗苦读”“状元游街”等。还有的作为相对的画面成组刻画,如“状元及第”和“告老还乡”等成对表现。所以总结一下徽州“三雕”的艺术特征有①.鲜明的汉风唐韵。②.完整的构思设计.③.巧妙的光影造型。④.丰富的程式语言。⑤.独特的材料、纹理。⑥.优美的装饰效果.徽州三雕题材内容和工艺流程大体相同,都巧妙利用不同材质施艺,如同中国画使用不同质地的纸绢作画一样,因材质不同而形成不同特征,大大丰富加强了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也正因此才会给人带来不同的享受,三者相互映衬,结合完美。徽州“三雕”的艺术价值,不仅依附于徽州古建筑,同时也是独立存在的完整艺术品,它是在特定时期和环境下产生,是中华民族母体文化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社会晚期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最后的传统,终点的辉煌。“三雕”带着岁月的古意和深厚的民间艺术特色,给观者以美的熏陶和启迪。通过“三雕”我们让学生看到我国民间艺术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它的每一发展历程都闪耀着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光辉。中国美术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参考文献:1、赵华富《论徽州宗族繁荣的原因》、《民俗研究》2、余宏理《中国徽州木雕》3、张国标《徽州木雕》4、档案出版社《婺源县志》5、张道一、郭廉夫主编《古代建筑雕刻纹饰》
本文标题:徽州“三雕”成因及特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633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