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2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
专题十古诗词鉴赏第2节鉴赏古代诗词形象形象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事物形象:咏物诗中吟咏的物象景物形象: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人工景象,如日月风云、山光水色、楼台城郭等……什么是诗词中的的形象?诗词中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诗歌中人物形象有三种一是诗歌中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焦仲卿;二是诗歌中诗人摄取的历史人物形象等:如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少年英雄周瑜。三是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己的形象如《登高》中“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集身世之悲与家国之痛于一身的杜甫形象;《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傲岸不羁、蔑视权贵的李白形象等。类型举例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蔑视权贵的形象忧国忧民的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报效国家的将领形象归隐山林的隐士形象概括人物形象常用词语1、蔑视权贵、傲岸不羁、豪放洒脱、乐观豁达2、心怀天下、忧国忧民、感时伤世3、寄情山水、淡泊名利、归隐田园、情趣高雅、热爱自然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渴望建功立业5、奋勇杀敌、反对征伐、保家卫国鉴赏方法及步骤《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写了谁?2.怎么写的?3.有何意义?侧面衬托:美人衬托英雄少年得志、风流倜傥。环境映衬(烘托):开阔雄浑、壮丽奇险的赤壁古战场来映衬英雄形象。正面描写:雄姿英发→神态,写其英俊潇洒羽扇纶巾→肖像,写其儒雅从容谈笑→神态,写其镇定自若(注:正面描写:包括外貌、心理、神态、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周瑜写景小乔苏轼怀人伤己映衬衬托对比作者通过怀想古人和自己形成对比,流露出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苦闷情怀。(二)鉴赏人物形象思维切入点弄清诗歌形象三要点(1)人物形象描摹:写了谁?形象概括:形象特点+身份(2)人物形象刻画:怎么写的?(手法)(描写方法:直接描写、侧面衬托、环境映衬)(3)人物形象塑造:有何意义?即:塑造该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格等。(1)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2)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试加以分析。常见设问方式答题方法形象特点+分析点特点析例句明作用总体概括+分析研习考题智取高分《微题组》P120第1题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1.(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这首诗加以分析。①行为洒脱。“三日醉”和“爱把山瓢”,写出了他爱喝酒,可见其他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酒醒后“亭角寻诗”“推户寻诗”等动作,从白天寻到夜晚,表现了他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③悠然自在。忧愁时喝酒大醉,酒醒了外出寻诗,可见其很自在。《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注释:纶巾鹤氅:是六朝以来名士喜爱的穿戴。纶巾,用丝带做成的头巾,鹤氅,用鸟羽做成的外衣。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①情趣高雅(平淡闲适)。颔联描写了诗人虽客居他乡,但在吟诗作赋赏花听雨中安闲度日,可见其情趣高雅;②珍视友情(重情重义)。颈联、尾联写他在杏花春雨时节荡舟去寻仿“多病”“固穷”的老友,突出他珍视友情;③潇洒俊逸。尾联刻画了诗人乘舟在春风中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的潇洒形象。试手典例实战强能《微题组》P121这样设计第1题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题目。秋登越王台·康有为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腐儒①心事呼天问③,大地山河跨海来。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注释:①杜甫《江汉》诗:“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②天问:《天问》是战国时期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全诗通篇是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内容奇绝。“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诗歌一落笔就展示了一个迎风独立、目视远方、忧时伤世的青年志士形象。“立马”是以马来写人,并非真正将马带到越王台上,主要是为了突出一种气概。“混混蛇龙”,指龙蛇混杂,比喻圣人和凡人混合在一起,诗人哀叹民生危艰、国运困顿之时英雄却被埋没于草莽之中不得出头。诗人独立高台,想到的是汉初尚有南粤王赵佗于南越主事,而今天则是蛇龙蛰伏没有突出的圣贤振臂一呼出来拯救国难,故产生无比的哀痛。“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此联反思历史。中华历史本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文明进步史,但自明代以来尤其是到了康有为所处的光绪时代,历史充满着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从何说起”寄托着诗人对历史无比的愤懑与深切的责问。“三千劫”用的是佛教用语,指中华民族到鸦片战争时所受的屈辱的灾难,就仿佛经历了三千次的浩劫而令人痛心疾首。诗人从眼前之景反思历史,为民族前途国家命运而忧伤。“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诗人自比为杜甫、屈原,把心事向天发问。看着祖国大好河山即将被跨海而来的西方列强践踏,世人竟然还痴迷不悟,高枕酣睡。此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时代敏感性和忧患意识。“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诗人居高临下,慨然而立,一种慷慨激越的情怀喷涌而出,向天发问难道我堂堂中华就没有力挽狂澜、拯救中华的雄才了吗?(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并感怀,“秋风”渲染气氛,“混混蛇龙”比喻君子与小人混杂,“最可哀”表达作者的政治情怀。B.颔联运用典故,写得很含蓄,像是说史谈经,实则针对现实,通过反思民族灾难沉重的历史,展现多灾多难的社会现实。C.颈联实写祖国壮阔山河,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腐儒”是作者的自谦之词,“呼天问”意指向天发问,诉说内心的无限感慨。D.尾联“临睨”是居高临下的意思,“八表”即八方之外,借自然景象表现作者的气概,反问的语气强化了作者的感情。E.全诗游览名胜古迹之作,而诗的内容却没有写景记游,,作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感慨,这种写法别具风味。CE(2)结合全诗,对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作简要分析。提示:组织答案时要注意语言组织的规范,即先总括形象,再具体分析,最后明确思想感情。①诗歌刻画了一个忧时伤世、慷慨激愤、志向远大的爱国青年志士的形象。②前三联抒情主人公在萧瑟的秋风中立马站在越王台上,感慨民族多灾多难的历史,把心事向天呼喊,表现了他忧国伤世、不可遏制的激愤之情;③尾联写他登高望远,睥睨天下,展现出想要报效国家、力挽狂澜的远大抱负和慷慨情绪。如何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1.整体把握,确定人物的身份。2.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等。正面侧面3.人物所处环境(所用特殊意象,如梅兰竹菊松柏等)或他人等从侧面衬托人物。4.知人论世、背景、题目、注解。课堂小结
本文标题:第2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644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