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充放气问题中研究对象的确定
充放气问题中研究对象的确定执教:南洋模范中学王静华点评人:南洋模范中学王嘉昌再次点评人:南洋模范中学倪天龙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学会将社会生活现象和物理知识进行联系。(2)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初步分析,正确确立研究对象,解决实际问题。(3)巩固已学的气体实验定律。2.过程与方法(1)分析物理现象,寻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作为研究对象。(2)通过实验操作,对具体问题的感性体会,适应新的教学课堂环境。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善于观察生活现象与分析现象的习惯。(2)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问题。(3)养成探究物理现象的信念。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充放气问题中,正确确立一定质量的气体作为研究对象。教学难点:打气筒的工作原理。三、教学器材打气筒、充气物品若干、多媒体设备等。四、教学流程:情景展示学生实验问题分析与讨论小结知识迁移五、教学过程1.引入课题:多媒体情景展示:本校学生的创造发明2.教学过程: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打气感受。学生实验。提问:通过实验你能说出打气筒的工作原理吗?用打气筒使容器充气的过程中,气体质量逐渐增大,无法直接应用气体实验定律。但可以假设把充进的气体包含在气体变化的始末状态中,用等效法把变质量问题转化为恒定质量的问题。例1:一个篮球的容积是2.5升,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时,每次把105Pa的空气打进去125㎝3。如果在打气前篮球点评: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实验使学生兴趣更高。符合二期课改精神。里的空气压强也是105Pa,那么打30次以后篮球内的空气压强是多少Pa?(设在打气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分析:单从篮球看是气体质量逐渐增加的问题,但若将n次所充的所有气体先用假想的一个“袋”装起来,然后一次性地充入球内,则对于全部气体来说则是气体总质量一定的问题,遵循气体实验定律。P1×V1=P2×V2105Pa×(2.5L+30×0.125)=P2×2.5LP2=2.5×105Pa例2:容积为10升的钢瓶中储有压强为30×105Pa的氧气。如果要将瓶中氧气分装到最大容积为5升的橡胶袋中,并使每袋内的氧气压强保持在1.2×105Pa,且在分装中无漏气现象,温度保持不变,那么最多能分装多少袋?学生先做题,大多数得出错解。分析错误原因,大钢瓶中氧气不能全部分装完。末状态大钢瓶和橡胶袋中均有1.2×105Pa的氧气。P1×V1=P2×V230×105Pa×10L=1.2×105Pa×(n×5L+10L)n=48例3.容积为20升的钢瓶充有30×105Pa的氧气,现通过打开的瓶阀将氧气分装到容积为5升的小钢瓶中。如果小钢瓶原来剩余有1×105Pa的氧气,分装到小钢瓶中的氧气压强达到5×105Pa为止。设在分装过程中无氧气泄漏且温度不变,那么最多能分装()A.4瓶B.20瓶C.24瓶D.25瓶正确选定一定质量的气体作为研究对象。P1×V1=P×(V1+VA)30×105Pa×20L=5×105Pa×(20L+VA)VA=100LP2×V2=P×(V2-VB)1×105Pa×5L=5×105Pa×(5L-VB)VB=4Ln=VA/VB=25讨论:用传统的打气筒给容器打气时,总是感到气压无法定量控制,于是人们经过深入思考,在如图所示的传统打气筒的基础上进行改装。某人设想在筒内焊接一卡环C(体积不计),这样就可控制打入B中的气体的压强,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点评:等效思想用得好。点评:先错解分析,后正确解法,符合现代考试要求。打气筒最终状态分析。小结:对于气体质量变化的问题,可以利用等效的方法把变质量的气体转化为恒定质量的气体,运用气体实验定律,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学习录像片中的校友,学习知识以后,要会应用它,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这节课所学的方法,即正确选定一定质量的气体作为研究对象,不仅适用于充放气问题,还适用于气体性质的其他各类问题。知识迁移:1.有个开口瓶在大气压强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瓶内温度由27℃升高到50℃,瓶内跑掉1克质量的空气,求此瓶原有空气的质量m为多少?2.如图,轻弹玻璃管(上端封闭,下端开口),使两段水银柱所封闭的两段空气柱合在一起。若此过程中温度不变,水银柱与管壁密封很好,则水银柱下表面A2与原来的A1相比将()A.在同一高度B.稍高C.稍低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3.一根长L=86㎝的均匀直玻璃管一端开口,当开口端向上竖直放置时,管内有一段h1=38㎝的水银柱封闭住一段L1=10㎝的空气柱。现缓慢地将玻璃管转至开口向下直立,然后插入一深水银槽中,如图,大气压为76㎝Hg。若要使原来封闭的空气柱恢复原长L1,问进入管中的水银柱长h2是多少?h2h1A2A1CAB点评:围绕一条主线,由浅入深,深入分析较好。关于对“充放气问题中研究对象的确定”这一课的评价南洋模范中学倪天龙在气体性质这一章的教学中,我感到引入这节习题分析课是非常必要与及时的,对同学在概念上及处理变质量的问题中,会有很大的帮助与提高。同时它又不需要很多实验器材,所以该课的成功与否,有着广泛性。今天在240的作业上对此课作一评价纯属个人观点,由于听课的时间已过去较长,若有不对之处,请帮助指正。首先:感到课的引入非常好,引导同学良好的学习动机,事先做好的多媒体,利用电视台记者对本校同学获奖的一个采访,内容是你怎样将所学得的物理知识应用在制作充气式自行车坐垫上,把物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小小的车垫方便大家。而不是单纯为了解几个题目而学物理,小片段可使在坐的同学马上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价值观,从对学物理的恐惧的情感与态度上发生转变。第二:利用学生实验,让大家体验打气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符合二期课改精神,让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有表现的机会,也符合今年复旦、交大两高校自主招生的要求。第三:三个例题均选得也很好,有层次,有等效替代的思想,也有错解分析,再正确详解,符合现在高考的要求。第四:当三个例题分析结束后,有一个讨论,图也出来了,我感到在这儿可以加几个数据,打气筒A的体积为V,容器B的体积为4V,大气压为P,想使B中的气压为10P,卡环到气筒顶部的距离为h,气筒总长为H,求h:H______。可能效果会更好。第五:有关知识的迁移,考虑到时间关系,建议将前面两个练习题可去掉,重点练习最后一题,该题是判别同学对变质量的问题是否真正搞清楚。最后感到课的总体也较为成功,节凑也可以,但课件等是否在质量还可以做的更好些。2006年6月3日星期六倪天龙240作业
本文标题:充放气问题中研究对象的确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644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