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心得体会:“以人民为中心”是一种传承和突破(最新)
心得体会:“以人民为中心”是一种传承和突破(最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十九大报告以新的高度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以人民为中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可以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比如,在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2014年10月,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之后,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诠释了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传承和突破。民本思想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先秦时代,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意思是说,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了国家才能安宁。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所论形成了初步的思想体系,提出了一系列命题,如“安民利民”“民贵君轻”“平政爱民”“顺从民意”。儒家思想认为统治者只有赢得民心才能得到天下,因此必须爱民、顺民、安民、利民。西汉时,司马迁在《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指出:“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这就高度评价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唐代柳宗元在“民为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吏为民役”的观点,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高峰。张载《张子语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生民立命”的“生民”指民众,扩而大之,就是要让天下百姓都有安身立命之处。历朝历代流传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文辞诗歌,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忧国忧民的民本思想深深蕴藏于士大夫心间。古代政治家、知识分子这种“达则兼济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和理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无疑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哺育了一大批关心民众疾苦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而且在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传承。然而,古代民本思想又都刻上旧制度的烙印,有着明显的无以突破的历史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表现在:古代民本思想中,“民”与“安民利民”“为民”者的关系是对立的、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是以阶级剥削为前提,民本思想与这种剥削制度有着天然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民本思想必然由于“二律背反”而受到种种限制,并且最终变成一种根本无法实现的政治空话。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则彻底突破了古代民本思想的历史局限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谋幸福。这表明,党性和人民性是高度统一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执政追求,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新一代共产党人践行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的确确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无法企及的思想境界。
本文标题:心得体会:“以人民为中心”是一种传承和突破(最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646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