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专题——中点的妙用(初三数学)
1方法专题:中点的妙用联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品质。善于联想,才能更好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们当你遇到中点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呢?学习完这个专题后,能给你带来一定的启示。看到中点该想到什么?1、等腰三角形中遇到底边上的中点,常联想“三线合一”的性质;2、直角三角形中遇到斜边上的中点,常联想“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三角形中遇到两边的中点,常联想“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4、两条线段相等,为全等提供条件(遇到两平行线所截得的线段的中点时,常联想“八字型”全等三角形);5、有中点时常构造垂直平分线;6、有中点时,常会出现面积的一半(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7、倍长中线8、圆中遇到弦的中点,常联想“垂径定理”一、等腰三角形中遇到底边上的中点,常联想“三线合一”的性质1、如图1所示,在△ABC中,AB=AC=5,BC=6,点M为BC中点,MN⊥AC于点N,则MN等于()A.65B.95C.125D.165二、直角三角形中遇到斜边上的中点,常联想“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如图,在Rt⊿ABC中,∠A=90°,AC=AB,M、N分别在AC、AB上。且AN=BM.O为斜边BC的中点.试判断△OMN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将长为2的线段QF的两端放在正方形相邻的两边上同时滑动.如果点Q从点A出发,沿图中所示方向按ADCBA滑动到点A为止,同时点F从点B出发,沿图中所示方向按BADCB滑动到点B为止,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线段QF的中点M所经过的路线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A.2B.4-C.D.1NMBOCADABC第8题图QFM2三、三角形中遇到两边的中点,常联想“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4、(直接找线段的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且AC=BD,M、N分别是AB、CD的中点,MN分别交BD、AC于点E、F.你能说出OE与OF的大小关系并加以证明吗?5、(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如图所示,在三角形ABC中,AD是三角形ABC∠BAC的角平分线,BD⊥AD,点D是垂足,点E是边BC的中点,如果AB=6,AC=14,求DE的长6、(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如图所示,AB∥CD,BC∥AD,DE⊥BE,DF=EF,甲从B出发,沿着BA、AD、DF的方向运动,乙B出发,沿着BC、CE、EF的方向运动,如果两人的速度是相同的,且同时从B出发,则谁先到达F点?7、(综合使用斜边中线及中位线性质,证明相等关系问题)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CD∥AB,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60ACD,点S、P、Q分别是DO、AO、BC的中点.求证:△SPQ是等边三角形。四、两条线段相等,为全等提供条件(遇到两平行线所截得的线段的中点时,常联想“八字型”全等三角形)8、如图:梯形ABCD中,∠A=90°,AD//BC,AD=1,BC=2,CD=3,E为AB中点,求证:DE⊥ECEDCBA图2-1FEDMNCBAPOABCD图6-1SQ39、如图甲,在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GEF(CG>BC)中,点B、C、G在同一直线上,M是AE的中点,(1)探究线段MD、MF的位置及数量关系,并证明;(2)将图甲中的正方形CGEF绕点C顺时针旋转,使正方形CGEF的对角线CE恰好与正方形ABCD的边BC在同一条直线上,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1)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五、有中点时常构造垂直平分线10、如图所示,在△ABC中,AD是BC边上中线,∠C=2∠B.AC=21BC。求证:△ADC为等边三角形。六、有中点时,常会出现面积的一半(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11、(1)探索:已知ABC的面积为a,①如图1,延长ABC的边BC到点D,使CD=BC,连接DA,若ACD的面积为1S,则1S=(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②如图2,延长ABC的边BC到点D,延长边CA到点E,使CD=BC,AE=CA,连接DE,若DEC的面积为2S,则2S=(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③在图2的基础上延长AB到点F,使BF=AB,连接FD,FE,得到DEF(如图3),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S,3S=(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⑵发现:像上面那样,将ABC各边均顺次延长一倍,连接所得端点,得到DEF(如图4),此时,我们称ABC向外扩展了一次。可以发现,扩展一次后得到的DEF的面积是原来ABC面积的倍⑶应用:如图5,若△ABC面积为1,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BC,CA至点A1,B1,C1,使得A1B=AB,B1C=BC,C1A=CA,顺次连结A1,B1,C1,得到△A1B1C1.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A1B1,B1C1,C1A1至点A2,B2,C2,使A2B1=A1B1,B2C1=B1C1,C2A1=C1A1,顺次连结A2,B2,C2,得到△A2B2C2,第三次操作…,按此规律,要使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超过2010,最少..要.经过次操作.ABCDFGEM图乙图甲BACEDFGMBDCA412、如图所示,已知梯形ABCD,AD∥BC,点E是CD的中点,连接AE、BE,求证:S△ABE=21S四边形ABCD。13、如图,M是ABCD中AB边的中点。CM交BD于点E,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与ABCD面积之比为14、如图所示,点E、F分别是矩形ABCD的边AB、BC的中点,连AF、CE交于点G,则ABCDAGCDSS矩形四边形等于:A、65B、54C、43D、32七、倍长中线15、如图,△ABC中,D为BC中点,AB=5,AD=6,AC=13。求证:AB⊥AD16、如图,点D、E三等分△ABC的BC边,求证:AB+ACAD+AE17、如图,D为线段AB的中点,在AB上取异于D的点C,分别以AC、BC为斜边在AB同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CE与BCF,连结DE、DF、EF,求证:△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八、圆中遇到弦的中点,常联想“垂径定理”18、半径是5cm的圆中,圆心到8cm长的弦的距离是________19、半径为cm5的圆O中有一点P,OP=4,则过P的最短弦长_________,DCBMAE5BAODC最长弦是__________,20、如图,在圆O中,AB、AC为互相垂直且相等的两条弦,OD⊥AB,OE⊥AC,垂足分别为D、E,若AC=2cm,则圆O的半径为____________cm。21、如图,在⊙O中,直径AB和弦CD的长分别为10cm和8cm,则A、B两点到直线CD的距离之和是_____.22、如图,⊙O的直径AB和弦CD相交于E,若AE=2cm,BE=6cm,∠CEA=300,求:CD的长;23、某市新建的滴水湖是圆形人工湖。为测量该湖的半径,小杰和小丽沿湖边选取A、B、C三根木柱,使得A、B之间的距离与A、C之间的距离相等,并测得BC长为240米,A到BC的距离为5米,如图5所示。请你帮他们求出滴水湖的半径。ABC6倍长中线:1.(2011平谷二模)24.已知:如图①,正方形ABCD中,E为对角线BD上一点,过E点作EF⊥BD交BC于F,连接DF,G为DF中点,连接EG,CG.(1)求证:EG=CG;(2)将图①中△BEF绕B点逆时针旋转45º,如图②所示,取DF中点G,连接EG,CG.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将图①中△BEF绕B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③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段,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通过观察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均不要求证明)2.(2011朝阳一模)25.已知:△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ADE=90°,点M是CE的中点,连接BM.(1)如图①,点D在AB上,连接DM,并延长DM交BC于点N,可探究得出BD与BM的数量关系为;(2)如图②,点D不在AB上,(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说明理由.NMDECABMECBADFBADCEG图②DFBACE图③图①图②
本文标题:专题——中点的妙用(初三数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66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