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组织行为学课件1[1]
组织行为学课件主讲人:董莲荣Tel:13607871091Email:lianrd@sina.com教学目的介绍在组织行为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方法&研究成果等有关知识。提供一个知识框架,帮助学习人员认知&分析组织中的组织行为问题,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培养能力和习惯,从关注人的角度思考管理问题。授课要求--互动式课程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情景模拟相结合讨论采取方式有两种:1.教师就一个具体案例设置问题,学生们争鸣式回答;2.小组讨论,程序是:先是小组内对一个指定案例材料进行充分讨论,然后全班进行汇报展示。情景模拟:案例报告要求符合格式,有一定逻辑性,字数在3000字左右。平时成绩由上述方面评定。参考资料《组织行为学》胡君辰杨永康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管理之道》席酉民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管理心理学》俞莲香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论我们要快乐工作西蒙认为:管理良好的组织,对达到重要社会目标是有利的工具;它并不束缚成员。重要的是如何扩展人的理性,而不是把组织看作非人化的官僚组织。经典理论很重视组织中的秩序,而忽视人的情感。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交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组织行为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行为的特征行为是人说的和做的行为具有一种以上的测量标准行为可以被观察、描述和记录行为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行为受规律的支配行为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如:坐在计算机前写论文敲击键盘:一种行动过程——实际操作具有测量的标准——速度和正确性可以观察的过程——一系列动作的完成对环境产生影响——计算机显示内容是有规律的——用计算机是学习的结果公开的和隐蔽的——显现的和思维的人是重要的经营要素经济学的观点: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责任与利益体现在二者的关系上。管理学的观点: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人力资源观点:人与工作的匹配组织行为观点工作绩效人的满意度组织的冰山目标技术结构财政来源技巧和能力组织表象(外在的)沟通模式态度群体作用冲突解决问题的方式行为方面(潜在的)关于组织组织是什么:是人的协同活动体系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协同体系是依靠内生力量,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一个协同体系组织的定义是一种关系是一种行为关系是一种协同行为关系是一种协调的协同行为关系组织是或不是什么组织是一种重力场或电磁场的构成体物体是环境或协作体系的一部分物体不是组织的一部份人身依附社会性需要安全需要不孤独的需要等等人为什么要加入一个组织构成各自愿意作出贡献(贡献的意愿—社会性惰化—诱因不足)有共同的非个性化的协作目标(共同的目标—组织与个人目标—环境)彼此能够互相进行信息交流(信息的交流—共同经历—心灵的沟通)组织存在的三个必要条件构成组织的是人的贡献意愿或协作意愿,而不是人手个人行为的非个人化,才能予以协调,合乎组织的行为三个必要条件--贡献的意愿个人作贡献的意愿强度存在差异组织中只有小部分人有着积极的贡献意愿,所谓社会性惰化这与组织的物质与社会性诱因不足有关,产生普遍的不满与不足满足感是主观的、个性化的。贡献意愿的强度必需有一个协作目的,协作意愿才能发展起来否则无法要求个人如何作贡献无法预测未来的成果无法告诉个人可望获得何种满足三个必要条件--共同的目的共同目的源于共识并形成信念(信息的不对称如瞎子摸象)组织的结构、广度与范围取决于信息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取决于心灵上的沟通,以及共同的经历取决于信息交流的技术与能力,以降低内部日益复杂化的沟通成本三个必要条件--信息的交流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主要关心管理实践中两个核心命题的解决——一是提高工作绩效;二是提高人在工作中的满意度。组织行为学就是系统地研究组织环境中人的行为表现及其规律的学科。重点是企业组织中人的行为。组织如何做影响员工员工如何做影响组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有两个:一是工作的绩效(个体、领导、群体、组织、决策、综合绩效)二是对工作的满意度(各层次员工的满意度,以及如何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工作绩效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激励问题研究对象: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科学管理原理》1911例外管理:一般事务下属处理,重要事务、未完成计划由主管来管理;时间——动作分析;计件工资制;二者的侧重点是一致的——老板和工人实现最大的富裕——研究工资和发挥最佳能力的关系泰勒的4条管理原则给每个人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提出科学的工作方法科学地挑选、培训、教育、培养工人与工人热忱合作,确保所做的工作符合已提出的科学原理在管理者和工人之间基本实现工作与责任的对等分工,管理者承担那些比工人更具有适应性的工作法约尔(H.Fayol)法1841—1925《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企业经营有六种职能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资金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管理只是企业活动的一种管理五个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十四项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劳动纪律、4、统一指挥(命令统一)、5、统一领导(即一项工作只能由一个人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员工的报酬、8、集权(中)管理、9、等级制度、10、良好的工作秩序、11、公平管理、12、人员的稳定、13、创造性、14、团队精神韦伯(M.Weber)德1864—1920《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官僚模型——一种理想的组织结构:组织必须有等级,有分工,有体系,有权限,有升迁制度,有纪律,有理性指导原则组织的特点: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可靠性厄威克(L.Urwick)英《管理的要素》、《组织的科学原理》、《管理备要》组织的八原则:目标原则职责原则组织阶层原则控制广度原则专业化原则协调原则明确性原则相符原则克里克英1937年与厄威克合编《管理科学论文集》将古典管理理论系统化,提出:管理七职能论(POPCORB)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由上可见,古典管理理论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管理思想和体系心理技术学斯腾(L.W.Storn德国人)劳动心理学的鼻祖职业选拔、职业培训、疲劳问题、劳动合理化问题人---机关系问题群体动力学其他心理学研究马斯洛理论等勒温(K.Lewin德国人)“场理论”B=f(P、E)B:行为P:个人E:环境用于群体动力的研究,诸如:规范、沟通、领导等社会测量理论莫里诺(J.L.Moreno)角色扮演的心理剧广泛的社会-心理调查为研究企业行为提供了工具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开创了运用多学科研究人类行为1949年在芝加哥大学开办了一个跨学科大会,正式命名为综合性学科——行为科学:研究人的行为1956年英国出版了第一期行为科学杂志变化在上述基础上,将行为科学的原理、研究应用于管理,出现了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行为科学的正式提出组织行为学的产生: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美国行为科学家坦南鲍姆和哈维斯:管理哲学观念发生了六个大的变化:–人性是坏的--人性是好的–固定看人--发展看人–回避对人的评价--对人的承认和肯定–不承认人与人的差异--人际之间有差异–丛单纯职业和工作看人--从整体看人–只注重人际之间的竞争--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行为科学的定义:《美国:管理百科全书》1982年“行为科学是指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和低等动物)的行为的科学。公认的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以及其他科学中观点与方法和这些科学相类似的学科。这些学科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工作环境中人的行为。”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学习/激励/人格/知觉培训/领导有效性工作压力/个体决策绩效评估/态度测量员工选聘/工作设计工作满意度群体动力学工作团队设计沟通/权力/冲突群体间行为正式组织理论官僚主义/组织技术组织变革/组织文化行为改变/态度改变沟通/群体过程群体决策比较价值观比较态度跨文化分析冲突/权力组织内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环境行为科学产出分析单位贡献个体组织系统群体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学科性质:多学科性:综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多层次性:研究组织中不同层次和整体的行为交叉性:需要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带有“学科群”的性质,不是单一学科,而是一门综合的学科三、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有助于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度有助于改善群体管理状况,不断提高群体管理水平和质量有助于改善组织行为,提高组织行为的有效性。四、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研究的分类:定量研究:指对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进行量化探索的研究过程定性研究:对研究对象在自然情景中的各种性质进行区别的探索性研究过程。理论研究:以揭示事物内在规律、建立学术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应用研究: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2.研究中的主要设计实验室设计现场实验设计调查研究设计案例研究设计四、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本文标题:组织行为学课件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679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