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乐府诗集汉代诗歌•汉代诗歌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其中以两汉乐府诗和东汉文人诗歌《古诗十九首》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什么是乐府?•原意:掌管音乐的官署。“乐府”一名,乐府建置始于秦代,与“太乐”并立﹐分属内廷掌管﹐汉惠帝时有“乐府令”。到汉武帝时,随着封建帝国的日益隆盛,便被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主要任务:搜集歌辞,制定乐谱,训练乐工。•采集民间歌辞目的:供统治者了解民间动向和歌舞宴乐的需要。•现意:诗体名称。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机构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乐府含义的演变•音乐机关——指乐府所唱的诗——(唐代,着眼于社会内容)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词、曲的雅称(如《东坡乐府》)主题“感于哀乐,缘事而发”1、苦与乐:•《孤儿行》《妇病行》表现平民百姓的疾苦。•———两汉乐府诗在表现平民百姓疾苦时,兼顾到表现其精神、情感世界的严重创伤。尤其可贵的是深切的同情。“感于哀乐,缘事而发”2、爱与恨:《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女子的誓词,对自己的意中人爱得真挚、热烈。《有所思》写女子听到对方变心,由爱到恨,果断地与他分手。“感于哀乐,缘事而发”3、生与死:《薤露》薤(xiè)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直接感伤生之短暂,死之容易,写尽死亡的悲哀。《乐府诗集》《乐府诗集》作者宋·郭茂倩,字德粲,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乐府诗集》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东门行》的写作背景东汉时,社会不公尤为严重,据《潜夫论》等书载,当时首都的贵人们衣服、车马、装饰、庐舍全都讲究豪华,死了以后棺材一定要用江南的楠木做,精雕细刻,一套棺椁重达万斤,里面还放上许多珍宝(这一点现在已为许多考古发现所印证);而农民却丰年不得饱食,饥荒年头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许多人沦为奴隶,时有暴动发生。《东门行》里的故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生的。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上用苍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东门行》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本诗的“出东门”的含义是什么?男主人公为什么要“出东门”?女主人公又为什么要劝阻?•意味着铤而走险,即采取冒险行动。•因为无衣无食,难以生存•妻子安于贫困,出于对家庭和丈夫的安危考虑。•2、诗中的两个人物各有什么性格?诗中是怎样来表现的?•妻子:柔顺善良、安分软弱、忠于爱情丈夫:粗豪刚勇,铤而走险•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生活片断和人物的行动、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一、动作:出—来—还视—拔—去;牵-啼二、心理:无奈-担忧犹豫-绝望-激愤-决绝;依赖-担忧-牵挂三、语言:妇人自誓(情深意长);男子呵斥(刚骨柔情)四、结局:最后一幕,留下悬念,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特点1、生活镜头2、故事情节完整曲折3、人物形象鲜明4、语言:感情真挚,语言质朴,富有劳动人民的粗犷气息和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本文标题:5东门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682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