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建设
石家庄经济学院毕业论文1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前言和谐社会作为人类古往今来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在新世纪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被党和政府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并确立为重要的治国方略。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政府转型”,核心是“公共财政”。政府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管理者,代表着社会普遍的公平与正义,能否在公共财政的安排方面做到和谐,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社会、经济、自然的和谐。多年以来,我国财政管理工作的重心一直放在收入管理方面,特别是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财政收入的管理,逐步建立了以税收为主体、以公债和规费为补充的政府公共收入体系,而对财政支出的管理和改革却相对滞后,成为整个财政管理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所以,我国正是提出了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财政支出是财政活动的重要内容,为适应市场经济改革,构筑公共财政支出框架是我国下一步财政支出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本论文的研究框架共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公共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职能作用第二部分:和谐社会与公共财政的关系第三部分:公共财政支出的决定性地位第四部分: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和谐社会应如何构筑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财政支出框架石家庄经济学院毕业论文2第一章公共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职能作用一、政府职能与财政职能向构建和谐社会转换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各级政府职能进行了明确界定,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随着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任务的确立以及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政府职能应该逐渐向支持和谐社会的构建转变,并据此决定财政职能的转变。(一)政府职能的转换总的来说,政府职能包括社会管理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两个方面。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能力弱小,政府的职能范围大而宽,由于经济底子薄,所以更加侧重经济管理职能,几乎囊括了生产、投资、消费的方方面面,这是与计划经济高度集权的特点和当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相一致的。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逐渐成长和完善,政府应该有进有退,逐渐从竞争性、盈利性的领域退出,放权让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同时,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手段对经济加强宏观调控,对新出现的问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社会保障、反恐行动加强管理,因此,现阶段市场经济要求政府收缩经济管理职能,强化社会管理职能。(二)财政职能的转换财政的职能转换是为了适应政府职能转化而进行的财政职能中心的转移。当前,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决定了公共财政也应致力于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在资源配置方面应从总量配置转而侧重于结构配置,在收入分配方面应从实际再分配转而侧重于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在经济稳定与发展方面应从调节经济波动转而侧重于缓解社会问题和资源环境的压力。此外,财政职能还应为适应市场失灵范围的变动而进行职能中心的转换。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公共财政要处理好新旧体制的衔接,一方面,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市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职能在财力方面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公共财政要支付转轨的石家庄经济学院毕业论文3成本,肩负起过渡性责任,这对财政职能转换提出了较高要求。二、公共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公共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导向和调节作用。公共财政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公共财政政策对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发挥导向作用,也可以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失衡状态进行制约,对地区、行业、部门、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加以协调,发挥调节作用。(一)导向作用公共财政通过其直接导向与间接导向两种作用形式配合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政策和相应的部门、行业政策,提出明确的财政调节目标,并据此建立合理的利益均衡机制来引导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二)协调作用公共财政通过财政收支活动调节社会分配关系,发挥公共财政政策的整体效应,将预算政策、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政策有机结合,构成公共财政政策体系,全面、配套地协调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公共财政在促进区域和谐、经济社会和谐、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和谐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导向和调节作用。第二章和谐社会与公共财政的关系一、构建和谐社会是公共财政的基本目标公共财政的目标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和谐社会已经成为社会公共需要的综合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现阶段中国最广泛的公共需要。因此,通过公共需要这一载体,实现和谐社会与公共财政最基本的联系,今后的公共财政活动应力求实现其目标:满足最广泛的公共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和谐社会导向指导并约束公共财政活动石家庄经济学院毕业论文4活动有明确的范围界限,公共财政首先要受到“市场失灵”范围的约束。另外,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共财政还受到具体目标的约束,当前公共财政活动应力求实现满足最广泛的公共需要的目标,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公共财政要受到和谐社会实现路径的制约。三、公共财政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质基础(一)公共财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是一个广泛、综合、有机、系统的范畴,不仅强调经济的根本发展,也强调社会转型、民主化进程的提高和文明层次的提升,是包含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和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在内的综合体系。立足于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这一综合体系可以分解成为三个同一体,即民主和法治的统一、活力和秩序的统一、多元与公正的统一,公共财政分别融合在这三个统一体中,形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公共财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在上文从“和谐社会导向指导并约束公共财政活动”的角度论述和谐社会与公共财政之间的关系时,阐述了物质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是和谐社会的一条显示路径,公共财政因受到和谐社会这一最广泛公共需要的目标约束,从而受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约束,力求为他们打造坚实的物质基础,也即公共财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四、公共财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手段(一)由公共财政的职能决定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三大基本职能。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前,我国财政大体上侧重于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职能,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后,公共财政应将职能重心转移到宏观经济稳定和公平分配上来,这是政府职能的中心从经济管理转向社会管理的结果。转型后的公共财政职能决定了公共财政可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手段,首先公共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将侧重于结构调整,其次公共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将侧重于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最后公共财政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将侧重于缓解社会问题和资源环境的压力,这些均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且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更迅速、更石家庄经济学院毕业论文5顺利地构建。(二)由公共财政的导向与调节作用决定一方面,公共财政可以配合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政策和相应部门、行业政策,提出明确的财政调节目标,并据此建立合理的利益均衡机制来引导个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向,发挥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公共财政也可以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失衡状态进行调整,对地区、行业、部门、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加以协调,发挥协调作用。(三)由公共财政的政策体系决定公共财政是由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政策、预算政策和国债政策有机结合所构成的政策体系,在经济社会中可以发挥公共财政政策的整体效应。通过实施公共财政政策可以完善市场机制、调控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发展社会事业并提高社会福利,为任何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与政策环境,而这些恰好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谐社会需要借助于公共财政政策所发挥的整体效益来实现其“和谐”的内涵,因此,公共财政的政策体系决定了公共财政可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手段。五、和谐社会与公共财政共同发展与促进和谐社会与公共财政都不是恒久不变的,无论是他们的形式还是他们的内容都应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他们自身存在着向前发展的力量,而相互之间的作用可以产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效果。和谐社会和公共财政都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着前述种种密切的联系,因此他们并非各自独立发展,而是在自身发展中不断影响对方,相互促进地不断向前发展。从和谐社会的角度来说,由于得到来自于公共财政充分的物质供给和受到公共财政稳定的机制均衡,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将得到加速、质量将得到提高。从公共财政的角度来说,由于受到来自和谐社会的目标约束和路径约束,公共财政的发展目的更加明确,公共财政资源运用更加有效率,最后将以“公共财政”的面貌,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总之,在总体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和谐社会与公共财政相互促进,彼此制约,不断消除经济社会中心产生的不和谐因素,逐渐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石家庄经济学院毕业论文6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三章公共财政支出的决定性地位一、财政支出的资源配置作用财政支出是根据国家职能的需要,通过财政分配渠道,对政府集中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的再分配,它综合反映一国政府活动的方向和范围。近年来财政收入虽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由于财政支出刚性较强,社会发展对财政支出的需求呈上升的趋势,财政收支的缺口会越来越大,国家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高居不下,这种情况必然也同时带来支出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正在起飞过程中,这就要求我国财政支出能够优化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以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同时维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我国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当然也包括相应的财政支出结构,以体现市场经济对政府职能的要求。公共财政支出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支出结构对国民经济结构有较大影响比如,财政用于基础设施的支出增多,将直接影响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用于人员经费方面的开支增加,就有可能使消费基金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提高。保持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也是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要求。规范的财政支出必将对巩固国家政权建设,促进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在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适度的财政支出规模,不能总是持续的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外在的刺激经济增长,只有保持适度的政府支出并且优化支出结构,这样才能保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最有效率,才能促进内生经济增长。二、财政支出对利益再分配的调节作用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的改革中,我国建立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框架,并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同时,理应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种种利益均衡机制却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结果就是社会利益格局的严重失衡以及由于利益格局失衡引致的各种社会矛盾的大量出现。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不断加剧。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问题,不仅已经开始构成当今中国社会诸多社会问石家庄经济学院毕业论文7题的基本背景,而且通过抑制需求,开始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正因为如此,调整利益格局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根据有关数据,2001年,全国小学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镇平均是146元,农村为45元,城镇是农村的3.24倍。而城镇人口的收入本来是农村的数倍。福利和公共产品分配不公的结果是使得本来就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正如人们经常提及的,近年来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在三倍以上,但如果将福利和公共产品等因素计算进去,两者之间的差距将会扩大到6倍左右。即使是在城市内部,社会福利与公共产品的分配也存在明显的不公平,有限的公共服务资源被少数人占有,比如医疗。据《2005年世界卫生报告》,在各国卫生总费用中,欧洲发达国家政府负担80%—90%,美国政府负担45.6%,泰国政府负担56.3%。众多穷国如印度、古巴、朝鲜、苏丹、瓦努阿图、缅甸、布隆迪,都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在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医疗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的排序中,中国政府只负担17%的医疗费用,位列全世界倒数第四位。而据一份医疗卫生的调查报告,这只有17%的由政府负担的医疗费用,又有80%是为850万以党政军干部为主体的群体服务的。据监察部、人事部披露,全国党政部门有200万各级干
本文标题: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683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