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调查与评价摘要: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稳步推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重要且艰巨的任务。由于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那么农村土地资源利用必然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则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准确务实的做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调查,才能保证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关键词:农村土地土地资源利用评价调查调查目的:通过对罗山县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的实地考察,相对客观地分析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找出目前土地利用过程中的弊病,从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调查地点: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调查方法:实地走访、电话访谈、查阅资料调查内容: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包括土地类别、有效使用情况、土地规划等。1土地及土地资源的基本含义土地,是指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等自然要素与人类劳动形成的立体自然经济综合体,对土地的任何利用活动,都受土地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制约,并对土地的演变产生影响。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人类在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也包括了改造,所以,土地资源包含了资源的自然属性和人类利用、改造的经济属性,故称之为“历史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土地与土地资源同等看待,但后者更多地考虑经济活动和人类生存发展的范畴。2罗山县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及特点2.1罗山县县域气候地貌特征罗山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信阳市中部,隶属信阳市,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1°44′-32°19′、东经114°10′-114°42′之间,东邻光山县、新县,西连信阳市平桥、浉河两区,北与正阳、息县隔河相望,南与湖北省大悟县接壤。罗山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省水稻主1产区、省粮食生产重点县、信阳毛尖的重要生产和加工基地、全国水产养殖基地、红色故里、佛教圣地。罗山县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15°C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1.7°C,7月份平均气温27.8°C。年平均降水量1149.7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27天。年平均日照2120小时,日照率为48%。年平均地温17.6°C,相对湿度为77%。可控制地表水年平均17.2亿立方米,宜于农林牧副渔业发展。其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由于地势、气候、成土、母质、生物群落和年龄等成土因素的差异,以及人类在利用改造过程中的干预,形成了不同的土类。按土壤普查分类,全县有黄棕壤、水稻土、潮土三个土类,83个土种。其中黄棕壤与水稻土分别占全县总土壤面积的44.69%和51.23%,潮土仅占4.08%。2.2罗山县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全县土地总面积2070.37平方公里。全县辖7乡12镇1个监狱农场、299个行政村。2013年年末全县总人口75.35万人,常住人口52.4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3.89万人,占总人口的64.61%,城镇人口18.56万人,占总人口的35.39%,人口密度364人/平方公里。依据罗山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统计,2009年全县农用地总面积为167898.0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1.10%,其中耕地面积88709.83公顷(其中水田79311.13公顷,水浇地495.13公顷,旱地8903.5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2.85%;园地面积6829.99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30%;林地面积56761.7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7.42%;其他农用地面积15596.4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53%。建设用地面积23078.8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1.15%;其他土地面积16060.1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75%。2013年底耕地总面积已为9603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6.37%,人均耕地0.13公顷(1.95亩)。下图2.1,2.2分别为2013年底罗山县农业总产值和2013年底罗山县农业生产情况。罗山县农业总产值(2013年底)单位:万元指标名称2013年农林牧业渔业总产值691527其中:农业466453林业275372牧业155050渔业32472农林牧渔服务业10015图2.1罗山县农业生产情况(2013年底)指标名称单位2013年1、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公顷96037其中:稻谷公顷64170小麦公顷27282油料种植面积公顷29174其中:油菜籽公顷25254棉花种植面积公顷1332、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吨726223其中:稻谷吨605404小麦吨113876油料吨68793其中:油菜籽吨58530棉花吨96肉类吨49663禽蛋类吨19970图2.22.3罗山县土地资源利用特点一是县内地貌特征决定了其农用地比重大,分布广,类型多。从南到北的山地,丘陵,岗坡,平地促使可种植的农产品种类丰富。二是居民居住地分散,占用土地多,表示农用地的贮备量充足。三是由于农民对土地占有利用相对分散,以及农村外出务工人口多,很多耕地闲置或者没有得到很好利用。虽然农用地比重大,利用率却不够。四是近三年以来,建筑用地增长过快,虽然带动了经济增长,却让耕地面积的增长得3到限制。五是土地使用人对土地的使用虽然受一定的市场需求的引导,却缺乏前瞻性。3农村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3.1农村大量耕地闲置,浪费严重目前,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农村耕地利用创造的价值不足以满足农民对提高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家中的只剩年老体弱者、婴幼儿和学龄期儿童、青少年。这一部分人不能很好利用土地,因此大量土地闲置或改做它用。虽然国家早已实行了土地承包30年不变,给土地使用者充分的自主权来长期合理规划土地,却效果甚微,耕地资源依然不能很好利用,反倒限制了土地的调配。外出务工者和已举家搬迁者虽拥有土地却让土地闲置荒废,在家农作的人却可利用的田地有限,虽然有些可以种着别人闲置的田地,但是不能充分享有自主权,不能对暂种的土地长期规划以获得土地价值最大化。3.2土地利用者对土地使用缺乏前瞻性农村土地利用者大多是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农民利用自己拥有的土地创造价值,以期获得收益最大化。然而在生产劳作过程中,农民对自己土地的认识来源于常年耕作的经验,以及农户之间经验的交流,对土壤成分缺乏科学的数据,对农作物的照料同样缺乏科学的依据,大量复合肥的使用、农药的使用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质量,而且破坏了土地,更破坏了生态平衡,土地使用者无法依据自己土地的成分合理使用肥料。对农作物的耕种选择上同样缺乏前瞻性,土地使用者播种时选种往往根据自己往年的经验,或者是和其他农户往年收成的比较,相对的择优,再或者依据市场的选择,播种以往收益较高的作物。凡此种种皆是经验所得,缺乏科学的引导。土地在变,市场在变,由经验得来的选择往往跟不上变化的速度,导致亏损。3.3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创造价值受天气影响严重农作物的生长往往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天气,土地使用者播种,施肥,除草,收获都受天气影响,节气到了,也还需风调雨顺。我国近年来,很多地区气候异常,有些地方看海,有些地方旱到没有饮用水,有些地方冰雹施虐,这些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都是毁灭性的。最近三年罗山县内春末夏初连续干旱,又恰逢种植水稻的季节,水库开闸放水,很多农户就近抽水浇田,然而水库也只是杯水车薪,无法解决所有干旱地区的种植问题,以至于很4多农户错过了种植水稻的好时机,有的农户改种其它,有的就任由田地荒芜。雨水不均,蓄水能力差成了严重影响罗山县农作物种植生长的原因。由于很多农民外出务工,所以这些虽然对农民的生活影响不大,却直接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3.4农村居民居住地分散,造成土地浪费目前,我国综合国力已经得到很大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已基本小康,农村居民也是一样,大部分都日子别样红,条件允许的大多已离开农村,定居城镇,虽然在农村居住的居民数量减少了,居住用地却有增无减。搬迁的居民仍把老房子留在原处,留下的居民则很多盖了新房,占用了更多土地。如此居住地的分散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我国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已经把此项整改工作列入其中。3.5急功近利思想导致建筑用地增长过快近年来,房地产事业的蒸蒸日上造福了很多人,也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也滋养了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很多人盯上了闲置的土地,甚至耕地,农民不能利用土地创造可观的价值,本就任它荒废,房地产商正好有机可乘,有些甚至不走正常审批程序,从农民手里购买土地用以建房再卖出牟取暴利。看似双赢的假象下却是土地的流失、耕地的破坏,无法保证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4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意见和建议4.1十分珍惜,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农用地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我国虽然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但是作为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要发展,要强大就必须首要解决吃饭问题,要永久解决吃饭问题,就要十分珍惜,合理有序可持续的利用农用地。4.1.1合理调配耕地,避免浪费根据农村居民各家各户情况合理调配耕地,收回闲置耕地分给愿意耕种者,避免耕地荒芜,对少数种地过多、广种薄收粗放经营户给予适当调整。鼓励城镇居民或者农学人才、专家通过合同租用或承包等方式更科学的利用土地资源,使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样既带动农村土地使用者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带动农村经济的更快发展;既可以带动农村土地使用者更科学的认识、利用自己的土地,也可以改变农村现有的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4.1.2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和安排使用土地,严格控制占用农用地特别是耕5地,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合理利用,从而保证耕地数量稳定。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予预审和报批;凡能不占耕地的项目,一律不得占用耕地;对确需占用耕地的项目,从严控制用地面积,有效防止乱占耕地现象的发生。4.2科学规划,坚持节约集约使用建设用地近年来,中国的土地供需矛盾不断凸显。有分析称,由于土地兼具资源、资本、资产多重属性,地方政府、产权主体、社会公众在利益驱使下,产生圈地占地的冲动,而这种冲动使土地成为各种利益矛盾的交汇点。4.2.1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耕地是人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应只增不减,建设占用多少耕地,就应补偿多少耕地;占用什么样的耕地,就应补偿同等质量和规模的耕地;对于确因自然条件无法达到被占用耕地质量的,实行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通过增加一定面积的耕地,达到占补耕地的产能综合平衡。新耕地的开发应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确无能力的开发的,需上交开垦耕地所需的费用,由政府统一规划、专款专用开发新耕地。4.2.2增加建设用地开发深度迫于人口不断增长的压力和生产发展的需求,建设用地也日趋紧张,土地供需矛盾日渐凸显,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增长的同时加大建设用地的开发深度,使有限的建设用地发挥更大的作用,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缓解土地供需的紧张形势。近年政府也通过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土地开发试点、工矿废弃地复垦、出台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等方式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力图减少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消耗的依赖。参考文献[1]刘黎明.土地资源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2[2]罗山县人民政府.罗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M].2012:4-9[3]袁祖军.2013年罗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J].罗山:罗山县统计局印2014:5-7[4]编委会.土地资源管理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10:3-8[5]张文方,卞新民.农业政策与法规[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本文标题:土地调查与评价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686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