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学习故事 :我在,我懂 幼儿园培训
我在,我懂江津区几江幼儿园罗敏新西兰幼儿园的一天•7:45入园、自由游戏•9:00自选和教师计划好的活动•9:30自选活动(间点时间是自选活动的一项,孩子轮流吃间点)、有时有外出活动、小组活动(讨论、故事、律动)•11:30集体活动:收拾整理教室、洗手、集体进餐•12:00-14:00午睡/休息;睡不着的孩子休息后安静游戏•14:00-16:45起床后活动和上午安排相似:间点、自选活动;孩子陆续离园•17:00-17:15安静活动,整理教室•17:30幼儿园静园,清洁工打扫幼儿园•你会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这个幼儿园的一天?学习故事:缘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想象和创造;•尊重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学习的特点;•了解幼儿是所有教育行为的前提;•各领域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幼儿在各领域的发展具有整体性;•灵活的拓展和创造;•为幼儿创设温暖的、互动的、富于理解和激励的学习环境……•新西兰学习故事•这些点都被关注,并在故事中呈现出来学习故事是什么•学习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学习故事,是一种用叙事的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的体系。•学习故事,展现了每个儿童学习过程中的“wow”时刻,是一系列高质量的“快照”或者记录下来的小片段。•在故事里,儿童表现出一种或多种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和行为倾向。理想宣言•儿童以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身份成长•身体、心理、精神健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知道他们能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四大教育原理–整体发展–幼儿教育课程体现了儿童学习和成长的整体性。–赋予力量和授权–幼儿教育课程激发儿童学习和成长的力量,授予他们主导自己学习的权利,教师追随儿童的发展。我可以!我行!–家庭和社区–家庭和社区是幼儿教育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家长是幼儿园的合作者而不是被教育者,教师与家长相互沟通更了解幼儿。–关系–儿童在与他人、所处环境和事物之间建立的互动和互惠关系中学习。环境改变,教师从幼儿成长中吸取力量,认识到工作意义。五大学习和发展线索–健康–儿童的身心健康受到保护和促进–归属感–儿童和他们的家庭有归属感–贡献–学习机会是公平的,每个儿童的贡献都受到重视–沟通–儿童所属的文化中以及其他文化中的语言和符号系统得到推广和保护–探索–儿童在主动探索身边环境的过程中学习绿色:教育原理蓝色:发展线索四大准则没有一个“正确”的模式,但是TeWhäriki的教育原理提供了四大准则:儿童有能力和有自信学习者的身份是否在评价中得到促进?评价是否关注的时一个整体发展着的、独一无二的儿童?评价实践是否让家庭和社区参与进来了?评价是否是在互动和互惠的关系中进行的?•每天教学实践的方式,就是我们观察儿童的学习【注意】•尽力去理解它【识别】•然后好好的利用我们观察和分析的信息来理解和支持儿童的学习【回应】•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评价:•有些会被记录下来,但大多数不会。•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评价:•是在真实的日常情境中进行的。•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评价:•认为学习是复杂的。对比、分析•思考:幼儿行为、教师作用、阅读者、记录者是什么?一句话的故事•于平实中发现契机,并及时紧紧地抓住——•又要上音乐课了,月月苦着脸来到我面前问到:“老师今天又上音乐课吗?”“是呀,月月你记性真好,能记住什么时候上音乐课,太——棒——了!”我以惊喜的语气说道,并以赞许、喜爱的目光看着月月。月月楞了一下,眼中刹时迸出意外而惊喜的目光,带着快乐飞快地跑回座位,开心地对同伴说:“老师说我记性真好,能记住上音乐课的时间了!”•结果这次音乐活动中,原来不爱上音乐课的月月却第一次没有“调皮”,而是一直快乐着上完了音乐课。•孩子的快乐震颤了我的心:同一句问话,不同的回答,产生了强烈的不同效果。“老师今天又上音乐课吗?”这句看似平常的问话,月月于之前的音乐课问过我,我都回答她“是的”,而孩子都是带着一副无奈的样子离开。之前就发现月月在音乐活动中她不是自玩自的,就是去寻求别人同她一起玩,我也思考尝试过帮助孩子。而每次上音乐课前月月来问“老师今天又上音乐课吗”的时侯,说明她的内心太关注音乐课了,但这种关注不是欣喜的渴望而是排斥的渴望。今天我的回答收到了意外的效果。月月感受到了老师对她的肯定,使她那无奈的内心忽然注入了一汪甜甜的清泉,她感到是那么的意外,又是那么的甜蜜,却正是她内心深处渴望的。一句话的故事•在月月本是消极的问话中发现了她的闪光点,一句巧妙的回答使孩子的注意力和情绪立即迁移到了愉快的感受上,而这种愉悦感受帮助孩子战胜了内心的厌倦,让我看到了这句话的神奇效果,我决定抓住这句话的神奇力量,帮助月月巩固、实现“由厌到喜”。一句话的故事•这之后,每当要上音乐课时候,月月仍然要来问“老师今天又上音乐课吗?”此时孩子不再是苦着脸,而是仰着可爱的小脸,带着快乐的语气。我知道孩子要的是什么?为了强化孩子的感受,我摸摸她的头,亲切地说:“是呀,你又记住上音乐课的时间了!”孩子快活、乖巧地回到了座位对同伴说:“老师又表扬我了!”并愉快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再之后月月再问时,我会以开心的语气反问她“记得真准,上音乐课开心吗?”“开心!”如此几次后,我发现月月在音乐活动中越来越开心了,在活动中的表现也越来越棒了。我也进一步抓住孩子闪光点表扬她:“月月你唱歌的表情真好!”“月月你新疆舞的动作好美哟!”……渐渐地孩子不再来问了,因为她已发自内心地喜欢上音乐课了。现在你看见一个在音乐活动中开心地唱歌、跳舞的小女孩时,看见一个能大胆来台前表演的小女孩时,你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和惊喜的:“这是月月吗?”一句话的故事一句话的故事•一句话能改变一个孩子。原来教育也可能就是一句充满智慧的简单的话,而这句话可能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同一句话,不同的角度会发现不同的内容。只要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多一份细心、耐心,多一点敏锐、多一点思考和行动,不就能更多、更好地激励、唤醒和鼓舞孩子的心灵吗?区角创设及观察•观察时间:2014年12月•观察区域:贝贝的家•观察对象:张俊波•【情况记录】•活动一开始,玩“贝贝的家”的六位小朋友就冲到区角里面开始忙碌了起来。只看见钱佳瑶在给他们每个人分配着角色。然后女孩子们拿起材料筐里面的纱巾、头箍、假发等来装扮着自己。男孩子们有的忙着炒菜,有的拿起了平板玩起了电脑,扮演“爸爸”的张俊波在区角活动里面走来走去。我走过去问:“张俊波你在区角里做的谁?”他说:“我是爸爸。”我接着问:“那你怎么在区角里走来走去呢?”他想了一会回答我说:“我想要做小熊饼干,但是不知道用什么做?”于是我提醒他:“那你去集中材料箱那里去看看有什么材料可以制作饼干的。”过了一会只看见他拿起了橡皮泥忙碌了起来。•【情况分析】•这是“贝贝的家”的一角,在这个一角记录了张俊波制作饼干的全过程。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张俊波是一位“好爸爸”。在为全家人精心准备着饼干。虽然在选择游戏材料的时候有点犹豫,但是在老师的提醒下他还是顺利的找到了他认为合适的材料来制作饼干。制作饼干的过程也非常的流畅顺利。•从制作饼干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张俊波是个动作协调能力很强的孩子。从最初的揉搓;将球状的橡皮泥滚平;然后进行拓印、切割、雕刻等动作是非常熟练地完成的。而且整个制作的过程他的精神状态都是认真、谨慎的,注意力也是很集中的。区角创设及观察•【下一步的思考与调整】•《指南》中说道:“5——6岁的幼儿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虽然这一次张俊波会运用橡皮泥来制作饼干,但是随着幼儿经验逐步丰富,一成不变的游戏材料就会变的难以支持幼儿的游戏兴趣。因此在游戏材料的提供上我认为还可以更丰富一点,可以再提供一些漂亮的小纽扣、各种颜色的小豆子等辅助材料。这样的话当孩子们下次制作饼干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些小物件来进行装饰了,那样孩子们制作的饼干就会更加地美观,更加具有创造性,孩子们的游戏兴趣也会一直持续下去。区角创设及观察棒小伙迈克•亲爱的迈克,你今天不愿意妈妈离开幼儿园,我们拥抱了一会儿你就去户外玩了,我发现你在踢球并做了记录,然后你很准确地数到了30,太棒了,当我给你妈妈看你踢球和数数记录的视频时,你妈妈很惊讶,原来你妈妈很热爱数学,你爷爷是数学老师,最近你也很爱踢球。什么样的学习发生了?•你非常专注的踢球、射门,在运用数学和早期经验来记录进球数,这种出色的数数能力让我很惊讶,太棒了,你是那么专注地投入到游戏中,坚持这方面的探究,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学习心智倾向。讨论:老师创设了什么样的环境让这样的学习出现了?•操场边挂了画架、提供了颜料,有不同的目的和可能。老师非常仔细地思考哪些是可能的,在这里面老师思考的是如何拓展孩子的学习。老师发现迈克喜欢射门,就想如何支持他这方面的学习,给机会去增强自己的能力,鼓励他们去理解新的事物,尝试不知是否能成功的任务。练习:还有哪些机会和可能性?观察记录教育故事学习故事幼儿行为产生:自发的或教师组织引导下的产生:自发的产生:自发的背景:区域活动背景:生活活动、区域活动、集体活动背景:生活活动、区域活动性质:积极或消极性质:积极或消极性质:积极教师作用支持、合作、引导反思、寻求教育策略精神或物质支持记录者教师教师教师单独写;教师和家长共同写;幼儿参与写阅读者教师、园长教师、相关领导教师、家长、幼儿分享:哈瑞的故事•讨论:在这个案例中老师的角色是什么,她到底做了什么?•——支持者:•材料的支持:老师看来做的比较少,其实老师的做法有自己的想法。老师提供了图片,让孩子一步步尝试,提供了很多材料的支持。•兴趣的支持:老师做的尽量是懂他,了解他的兴趣,了解他和之前朋友的共同的兴趣,延伸出一系列活动,吸引别的孩子,在兴趣上支持他,让他结交更多的朋友。•情感的支持:老师跟孩子一起做书,帮助孩子树立自己的形象,让别的孩子认为他是英雄,有想靠近他的愿望,是对孩子情感的支持。•——链接者:•与家庭的链接:老师先给家长回信,关注Harry缺失的是归属感,老师通过一周的记录,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让老师非常信服老师的专业形象。•与幼儿的链接:老师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帮他树立自己的形象,凸显他的学习者的形象,让大家认可他,老师的智慧回应支持了他。•与他人的链接:不急于帮助他建立关系,而是帮助他完成一本书,与小朋友分享这本书后再去回应谁能跟他做朋友,让他的归属感重新建立起来。关键语句•相信每个儿童都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站在儿童的视角:读懂什么在驱动着孩子,孩子到底为什么会这么做?这么想?这么说?•创设邀请的环境,促进学习的连续性•关注什么,什么就会生长•教师应持续支持,追随儿童的兴趣,形成黄金线索•不是将所看到的都进行记录,而是要做出选择;能被记录的一定是能让人一遍遍回味的。学习故事希望老师重视什么?•心智倾向(学习品质)•——勇气和好奇、信任和好玩、坚持、自信、责任•儿童正在发展的理论•——跟经验相关的注意聚焦于•对某一活动/人/事物/事件等感兴趣•探究新东西有新发现•练习熟悉的东西•应对差异和不同•发展人际关系•建立连接•分享与承担责任•克服困难识别聚焦于•对什么感兴趣?•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如何运用材料?•运用了哪些学习策略?•怎样和周围人和环境建立关系的?•表现出了哪些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好奇:感兴趣•参与:融入其中•坚韧:失败后能坚持•智慧:建构支持网络,与他人沟通•足智多谋:承担责任思考工作/功课整齐内容/质量看上去安静/忙碌学习的投入程度作对犯错/冒险第一个完成努力做到最好&超越让老师满意让自己满意/自主自导学习规划走来走去坐直坐正理解表层学习特征深层学习特征思考:我认为最重要的学习特征在幼儿园活动中怎样去体现?回应聚焦于•在学习环境中增加材料和资源•思考我们需要使用的教学策略•让儿童参与过程•教师计划如何深挖以发现儿童的意图•提出机会和可能性,最后的决定权在孩子身上好故事的元素•故事名称吸引人•聚焦在最重大和最有意义的元素上。•好故事有明确的视角•好故事通常能流传下去•教
本文标题:学习故事 :我在,我懂 幼儿园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687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