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生物医学仪器课程设计
1《生物医学仪器》课程设计报告姓名:陆想想学号:030840110专业:生物医学工程指导教师:陶玲成绩:自动化学院二0一一年六月2目录题目一……………………………………………………………页码3题目二……………………………………………………………页码6题目三……………………………………………………………页码8题目四……………………………………………………………页码113题目一心电测量一.目的学习心电图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学会人体心电的测试方法,观察心电波形。观察运动对心电的影响,采用相应的抗干扰措施,观察心电图的改变,分析心电测量时感性耦合形成的干扰及相应的抗干扰措施。二.报告内容1.学会使用心电图机,阐述心电图机的十二种工作方式(电极的位置及其和放大器的连接),记录自己在不同工作方式下的心电图,并分析心电波形各特征点及其各间期的生理学意义。(1)心电图机的十二种工作方式:肢体导联:Ⅰ导联Ⅱ导联Ⅲ导联Ⅰ导联:LA接放大器正输入端,RA接放大器负输入端;Ⅱ导联:LL接放大器正输入端,RA接放大器负输入端;Ⅲ导联:LL接放大器正输入端,LA接放大器负输入端。加压导联:aVR导联aVL导联aVF导联4aVR导联:RA接正极,LA、LL相连通的中心电位端接负极;aVL导联:LA接正极,RA、LL相连通的中心电位端接负极;aVF导联:LL接正极,LA、RA相连通的中心电位端接负极。胸导联:V1导联:正极接胸骨右缘第四肋间,负极接威尔逊中心端;V2导联:正极接胸骨左缘第四肋间,负极接威尔逊中心端;V3导联:V2和V4连线中点接正极,负极接威尔逊中心端;V4导联: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接正极,负极接威尔逊中心端;V5导联:左腋前线与V4处于同一水平接正极,负极接威尔逊中心;V6导联:左腋中线与V4处于同一水平接正极,负极接威尔逊中心端。(2)记录自己在不同工作方式下的心电图。肢体导联ⅠⅡⅢ导联测自己的心电图,走纸如图所示:(3)分析心电波形各特征点及其各间期的生理学意义。心电波形的特征点:P波:由心房的激动产生。前一般主要由右心房所产生,后一半主要由左心房产生。正常P波的宽度不超过0.1s,最高幅度不超过0.25mV。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的点激动过程,QRS波群的宽度称为QRS时限,代表全部的心室肌激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正常人最长不超过0.1s。Q波大约0.1mV;R波大约0.5~1.5mV;S波大约0.2mV。T波:代表心室激动后复原时所产生的电位。T波大约0.1~0.5mV。在R波5为主的心电图上,T波不应低于R波1/10。U波:位于T波之后,可能是反映心肌激动后电位与时间的变化。S-T段:从QRS波群的终点到T波起点的一段。正常人的S-T段是接近基线的,与基线间的距离一般不超过0.05mm。P-Q段:从P波终点至QRS波群起点。同样,正常人的这一段也是接近基线的。P-Q段的持续时间是0.04~0.2s。各间期生理特点:P-Q间期:它代表从心房激动开始到心室开始激动的时间,这一期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加长的趋势。P-Q间期的持续时间是0.12s~0.2s。QRS间期:从Q波开始至S波终了的时间间隔,它代表左右心室肌(包括心室间隔肌)的电激动过程。QRS间期持续时间是0.06~0.18s。Q-T间期:从QRS波群开始到T波终结相隔的时间,它代表心室肌除极化和负极化的全过程。Q-T间期持续的时间是0.3s~0.35s。2.根据自己的波形,计算自己的脉率。心率=60/((88.6+87.5+88.8)/12/25)=67.95次/分3.记录干扰前后的心电图波形,分析减少干扰的措施。干扰前后的心电图波形如图所示(以Ⅲ导联为例):减少干扰的措施:将导线绞合在一起,减小环路面积,并平行于人体放置,两臂紧靠身体,另外,人体尽量保持平静,周围环境相对安静。6题目二多参数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使用及参数测量分析一.目的学习多生理参数仪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掌握多参数生理信号仪的使用,测量自己相应的生理参数,并分析各种参数。二.报告内容1.简述测试过程及相关参数的设置,记录测量结果分析测量得到的生理参数及其生理意义。测试过程:首先打开桌面上的RM6240.EXE,设置各个参数,然后连接各个通道的输出线。在各电极上涂一些导电膏,夹在相应位置(红色对应右手,黄色对应左手,绿色对应左脚,黑色对应右脚),然后将检测脉搏的传感器绑在手指上,将听心音的听诊器放在心脏跳动最强烈的位置,按软件中的开始按钮,开始记录心电、心音和脉搏,待曲线稳定后点击软件上的暂停按钮,截图保存。由于实际操作过程中干扰较大,很难保持三个通道的记录曲线同时稳定,所以我采用了分时段单通道的方法,即同一时间只采集一个通道的数据,望老师见谅。以下是我的测试结果:心音是瓣膜关闭和血流撞击心室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分为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上图可清晰地分辨出第一和第二心音。心音强度、频率及相互关系可以反映心瓣膜、心肌功能及心内血流的状况。7脉搏是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冲击引起的动脉跳动。脉搏波的形状,因循环系统的情况改变而不同。如主动脉瓣是否健全,心搏节律是否正常,动脉管的弹性如何等,都可根据脉搏波形的变化进行诊断。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由采集到的脉搏波形图可知:脉率=60/(37.6*500/1000/27)=86.17次/分钟由采集到的心电波形可知:心率=60/(36.3*250/1000/13)=85.95次/分钟,与脉率基本一致。心电分析的依据通常是QRS波的宽度、幅度、波峰方向和R-R间期等参数,以及与心电模板的匹配程度等。正常心电的QRS波宽度一般小于100ms。由采集到的心电波形可观测到QRS波的位置,估测QRS波的宽度为50ms左右。8题目三设计心电放大电路一.目的设计心电放大电路(三运放),要求第一级差动增益为5,第二级差动增益为10,了解高共模抑制比、高输入阻抗差动运算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输入阻抗、放大倍数及共模抑制比。通过电路仿真调试电路,并分析改变电路中某些参数对共模抑制比CMRR的影响。电路调试正确后,自己制作电路板,用所制作的电路板测量人体的心电波形(标准双导联工作方式),调整各参数,用示波器观察所测量的心电信号。二.报告内容1.提交正确的电路图,并标注各参数。电路图及各参数如图所示:2.分析计算电路的放大倍数和共模抑制比,并和测量得到的放大倍数和共模抑制比比较。理论的放大倍数为50,共模抑制比为无穷大。实际测量相关参数:差模电压Vi=10mVVo=0.5VAd=50共模电压Vi=3VVo=60mVAc=0.02CMRR20lg(50/0.02)=689图一输入10mv差模电压时的信号显示:图二输入3V共模电压时的信号显示:103.提交制作的电路板照片。图三心电测量电路板照片:4.提交心电信号的测量结果。分析心电放大电路和CMRR与哪些因素有关。图四心电测量结果:11影响心电放大电路的因素有:(1)电极放置位置,为了记录正确和较强的信号,电极放置必须精确;(2)电极与皮肤的接触,ECG信号非常微弱,电压幅度较低,良好的接触需要对皮肤做适当的处理,另外,应在电极上涂上导电膏;(3)导联的选择,选择错误导联会出现错误的心电图;(4)外部干扰,运动会干扰信号记录,50Hz工频干扰也会影响ECG的记录。影响CMRR的因素:(1)第一级放大电路的对称性,电路的对称性越好,共模抑制比越大;(2)输入阻抗,提高输入阻抗,能提高电路的共模抑制比。题目四设计右腿驱动电路一.目的在实验三的基础上,加上右腿驱动电路模块,并制作电路板,再用示波器观察所测量的心电信号,并和实验三的结果进行比较。二.报告内容1.画出ECG测量前置级完整电路结构图,并标注各参数。122.提交自己制作的电路板照片。图五增加右腿驱动的电路板照片:3.提交测量结果,并分析右腿驱动电路在心电测量中的作用。图六心电测量结果:13右腿驱动电路在心电测量中的作用:采用右腿驱动电路可以减少位移电流形成的共模电压的干扰,提高共模抑制比。4.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尤其在设计和调试电路环节,有何收获和体会。两周的生物医学仪器课程设计终于圆满落幕,在整个课设过程中,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收获也很丰富。前两个应用型的实验,相对来说操作比较容易,只要严格遵守实验要求,并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很快就能得到实验结果。第三个心电放大电路的设计,电路原理显而易见。首先根据实验要求,计算出设计电路需要的电阻值,然后根据计算得到的阻值,利用万用表,精心挑选电阻,并制作电路板。挑选电阻是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首先实验室所提供的可选电阻很少,所以只好对先前的计算值稍作修改。其次是我选定的电阻值的电阻很难找,由于大家都需要10K的电阻,使得资源一下子变得紧缺起来,甚至有同学戏称这是找电阻游戏。一切准备就绪,根据要求制作完成了实验三的电路板,进入调试阶段。由于实验室可用的仪器比较少,需要长时间的等待,所以我跟一个同学合作,一起组装了一套仪器,包括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和示波器,开始调试电路。第一次调试没有出现预想的波形,我只好将电路检查了一遍,发现还是没有。一次次的检查,怎么也找不出错误来,急的我都快放弃了。这时候我发现也有很多同学出现了跟我一样的问题,后来经过一位“过来人”点拨,才发现这个电路板跟我们平时做实验用的不一样,经常当作接地组使用的一横排并不是连通的,每五个之间还需要导线来连接。我听从了同学的建议加以修改,果然成功了。接着用自己制作的电路板测心电图,由于心电信号太微弱,再加上干扰比较大,很难出现正确的心电波形,就算瞬间出现,也很难保持一段时间,这是我遇到的第二个难题。我想了各种方法,调试示波器到最佳显示比例,尽量将线绞合在一起以减少干扰,可是效果甚微。最后偶然间发现,只要双手用力握拳,心电信号立即增强许多,而且效果还不错,这一方法一经宣传立即被大家积极采用,到此总算把实验三的任务完成了。对于实验四,要求设计右腿驱动电路,这并不是很困难。因为有些阻值的电14阻实验室没有提供,所以只好选择若干电阻串并联,来获得与理论所需接近的阻值。经调试后测量自身心电波形,虽然不是很稳定,但有所体现了。通过这次课设,我获益匪浅。总体说来并不是很好,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最后的实验结果也并不完美。我也懂得了不仅要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还要具备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良好的心态,以及乐于合作的精神。2011年6月10日
本文标题:生物医学仪器课程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696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