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观沧海曹操中国古典诗歌近体诗绝句律诗词曲散曲戏剧小令套数(唐)(宋)(元)古体诗乐府诗(唐之前)曹操,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人(今安徽省亳bó州)。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与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有代表作《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曹操(155-220)《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攸之计,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诗歌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jiédànsǒngzhìzāi曹操cᾱngs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以:连词,来。何:副词,多么。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其:代词,指大海。以:连词,来。观沧海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翻译: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实写虚写大海雄伟壮阔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博大胸襟作者写大海吞吐日月,包容万象的用意何在?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以大海自比。主旨归纳《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雄伟壮阔的景象,表现诗人博大的胸襟,抒发诗人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2、《观沧海》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3、《观沧海》一诗以字统领全篇,先写景,然后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观实虚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阅读《观沧海》,回答问题。1、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赏析。答案: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2.诗中描写的沧海景色有什么特点?通过写景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态?答案:诗人眼中的沧海波澜壮阔、生机勃勃,映衬出诗人雄心勃勃、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向上的心态。3.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表现的意境。答案:这四句是诗人奇特的想象,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使我们从中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意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意境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本文标题:观沧海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785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