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教学评价价值观现状分析与反思的文献综述
教学评价价值观现状分析与反思的文献综述引言人们在进行教学评价活动时都是以一定的价值取向为标准来进行评价活动的,科学的评价价值观有利于把握评价方向,使之客观公正准确地做出评价。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学评价强调主体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但在现实中,由于对教学评价主体认识及其作用的模糊,加之在对新教学评价价值观所涉及的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和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等基本价值的判定中认识不同,不同评价主体在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的表现则大相径庭。此项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了解各个评价主体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分析、总结产生这一表现的原因并积极寻求解决的途径,以实现他们教学评价价值观的转变和重构,加强他们参与教学评价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彼此之间的合作、协商,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与持续发展。与任何教育改革一样,新课程改革也必然遵循和反映教育改革的一些基本规律、基本现象。这种基本规律和现象也必然在教学评价价值观领域内得以反映和体现。了解这些现象和反映不仅有助于加强各个评价主体的预见,提高他们的认识,坚定他们的信心,正确看待教学评价价值观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加强他们对改革的整个进程有所了解和认识,近而促进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象的界定涉及本研究的对象主要涉及教育研究者、地方教育行政人员、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等教学评价价值观在学生学习评价领域的现状及反思。正文尽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但理论研究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尤其在涉及教学评价领域的资料并不多,与本研究相关的论述也不多。只有王坤庆的《现代教育价值论探寻》,其对教育价值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索;尚凤祥的《现代教育价值体系论》,其从理论上阐明教学的基本价值、价值结构、教学价值的形成特性和形成规律等问题;王卫东的《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价值观》一书,通过对从现代化运动发轫至今西方国家和中国的教育价值观的实证考察,探索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科学技术状况、文化传统(主要是文化的核心——社会价值观)等因素与教育价值观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在21世纪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该确立的教育价值观体系的见解。当前我国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是评价目的不明确,评价方式与方法单一化,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评价结果不能及时有效反馈与利用等。第一是,教育研究者常常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评价中,常常在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管理者的帮助下,借助行政的手段,强制推行评价理念。第二是,地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工作作风官僚,对课程评价政策认识模糊,评价能力欠缺。第三是,由于近年来教育改革频繁不断,一些学校管理者已经产生了倦怠心理,对改革认识不足,缺乏实施新课程评价的信心,对学校评价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第四是,一部分教师不可能接受新的教学评价价值观,在教学中很自然的还会受到传统教学评价价值观的支配,另一部分教师尽管也是新的评价理论的支持者和拥护者,但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对于可能实施新评价而带来的困难、麻烦有着畏惧感。第五是,学生正处在社会化过程中,智力性和非智力性因素尚处在形成阶段,尽管学生有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但缺乏自我评价的机会而且他们的评价更多带有盲目性、片面性、不稳定性。第六是,“应试教育”导致家长评价认识模糊,且由于现实学校评价具体操作的原因被排斥在教学评价之外,尽管关于家长的调查结论与观点被参照,但对于很多问题,家长也很难达成一致意见。他们对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既不熟悉,又无从知道,依然受传统教学评价机制的桎梏。针对由于对教学评价价值观认识不清而在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和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等价值判定存在认识、态度、行动上表现的不一致,以及由于教学评价主体认识不清而导致的一些教学评价主体仍然游离于评价之外等问题,本研究首先对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评价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要实现这种根本转变以及本研究范围究竟涉及哪些方面进行阐述。在对新课程改革教学评价价值观是什么这一问题做出说明之前,就价值、评价、教学价值、教学价值观、教学评价价值观等相关概念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加以简单的界定、厘清,以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评价价值观的引出纯清思路。在这基础上,通过对新课程改革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理念、内涵和特点的阐述,回答新课程改革教学评价价值观究竟是什么的问题;通过对传统教学评价价值观和新教学评价价值观的对照比较,回答新课程改革教学评价价值观之所以被倡导的真正原因何在的问题;通过对教学评价价值观转变的阐述,回答具体怎么办的问题;通过对研究范围的界定,回答教学评价的主体包括哪些,哪些教学评价主体的教学评价价值观需要发生转变;具体涉及那些方面,是教师还是学生,还是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个环节或方面等。这样的安排符合人们的一般思维逻辑,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以及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助于人们对新课程改革教学评价价值观的本质、产生原因和表现有较为清晰、逻辑、系统的认识。其次,根据对研究范围界定的要求,针对本研究所关心的教学评价主体:教育研究者、地方教育行政人员、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本研究在概括分析说明了他们在现实中所呈现的种种表现及其原因,在对这些表现和原因做出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策略和途径。最后,针对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基本的、必然的规律性问题做了简单的探讨,以此深化改革的认识,客观上促进新的教学评价价值观走向实践。由于教学评价价值观是评价者自身认识、情感、态度、意志、信仰、行为等各个方面复杂综合的反映,而这些方面多属非智力性方面的领域,更多的带有个人隐私的成分,兼之现实种种因素的制约与限制,个人的认识与行动不可避免的存在相互脱离的局面,这就为本研究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难,为了更为正确的说明,本研究仅仅涉及教学评价观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等为人们所众所周知方面的内容。同时鉴于新教学评价价值观在实践中缺乏行为支持的问题,本研究更加注重行为方面韵阐述。此外,由于本研究对象的主体众多,各个主体所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加之研究条件所限,也不可能在统计学所规定的有效数据范围内得出相关数据,做出更为接近科学的结论。尽管如此,本研究尽可能采取较为恰当的研究方法,力求较为正确、客观的做出结论。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归纳法与访谈法,以求在参照有关他人资料的基础上,借鉴他人研究成果,逻辑分析、合理归纳,以求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具体的方法运用中主要表现为:在对教育研究者、地方教育行政人员、学生与教师教学评价价值观呈现现状的反映、分析、反思中,查阅相关文献,做出归纳,以求对他们在新课程改革教学评价价值观形成与指引实践过程中有重大影响的共性问题做出说明,提供建议。在教师教学评价价值观呈现现状的分析中,本研究主要通过个别访谈,寻求影响和制约教师新的教学评价价值观形成与在指引实践过程中的症结所在,并在理性反思的基础上提供建议。结论基于在所涉及的相关内容中,本研究会尽可能更多的关注来自一线教师自身反思性成果,探求他们对自身及其他评价主体的期望,力求最大程度的反映现实实践中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提出策略,而不是简单吸取一些教育研究者的成果。本课题的研究意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有关各个教学评价的文献阐述情况来看,关于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的研究比较多,关于教育研究者、地方教育行政人员和家长的研究则较少,尤其关于教育研究者的研究更为缺乏,至于将各个教学评价主体加以综合考虑,较为系统的研究也不多。因此,本研究试图在对各个教学评价主体加以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较为系统的对他们进行的研究。其次,新教学评价价值观是涉及认识、情感、态度和行动的价值评判体系。对它的研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认识、情感和态度的领域内,而是要加强如何使其转变为具体行动领域的研究,帮助其走上实践。就所搜集的资料来看,在对新教学评价价值观阐述中,大量的研究集中在价值取向、目标、内容、标准、功能和方式等理论指导方面,关于各个评价的认识如何、情感适应如何、态度是否发生转变、行动状况究竟怎样以及具体究竟是上述方面的哪一方面障碍了各个教学评价主体将新的教学评价价值观付之于实践等问题的研究则不多。不可否认,一些资料也在一定意义上涉及了这些问题,但也仅仅局限在某一教学评价主体的范围内,如教师,关于其它相关主体的却很少,具体将各个教学评价主体在上述几个方面加以综合考虑并给予研究的就更为欠缺。因此,本研究试图在分析各个评价主体针对新教学评价价值观在认识、态度、能力和行动上所暴露出的种种现象,探悉影响他们新的教学评价价值观难以走上实践的内外原因并提出对策。最后,新教学评价价值观的提倡是与整个新课程改革紧密相连的,反映在新课程领域中的问题也必然在新教学评价价值观得到体现和反映,了解这些问题,必然对新教学评价价值观走上实践具有防微杜渐的作用。近年来,关于新课程改革所存在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宏观上主要表现为对新课程改革指导思想的探索、如何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处置等。本研究试图在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本上,补充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求对新的教学评价价值观转变过程有所启示和帮助。参考文献1、李秉德,李定仁主编.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1.4、孙培青.教育发展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5、王坤庆.现代教育价值论探寻.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6、尚凤祥.现代教学价值体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王卫东.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价值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8、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9、关颖.家长的教育素质及指导——独生子女人格调查所引发的思考[J].天津师大学报,1998:(5).10、许晓晖,庞丽娟.关于新世纪家长教育观念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11、王唯.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家长教育观念调查[J].教育科学研究Ⅱ】,1997:(4).12、田杰.新课程实施与教育评价改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3).13、王文静.学生自我评价的流程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5:(3).14、夏心军.中小学教师评价目标、标准、内容和方式[J].人民教育,2004:(12).15、穆岚试论教育行政的督导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准则[J].辽宁教育研究,2005:(12).16、任红娟,赵新.影响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执行力的主体性因素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5:(14).17、李政淘.对教育研究者生存方式的省察[J].教育评论,2001:(6).18、程方平.教育研究者的学术责任[J].教育科学,2001:(12).19、王思划.大学学者的使命与学术责任[J].高等教育研究,2005:(1).20、王雁.紧迫性·现实性-可能性[J].素质教育研究,2003:(7—8).21、钟启泉.教师“专业化”:伦理、制度、课题[J]+教育研究,2001(12)
本文标题:教学评价价值观现状分析与反思的文献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792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