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劳动社会学考试重点归纳
2013年劳动社会学的重点第一章劳动社会学的产生和研究内容1、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2、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是劳动领域中的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要素。3、科层制的基本要素是:1)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2)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3)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性的体系。4)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4、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简)1)实际观点2)实证观点(不加任何评价,实实在在表现出来)3)整体观点(要看作整体,不能孤立的看)4)发展的观点5、具体的研究方法:(1)社会调查法,包括文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调查法。(2)社会统计法(3)比较分析法(4)参与调查法第二章劳动6、劳动是指人类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财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的服务活动。7、劳动的社会职能是什么?(多、简)1)劳动创造社会财富2)劳动改造和完善社会3)劳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8、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在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9、劳动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这种现象在理论上被称作“配第一克拉客命题”。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三次产业结构有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这是产业结构变迁的一般规律。10、职业:是人们从事社会劳动的工作岗位。职业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经济状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而且也是人们的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的和社会地位的一般表征。综合各社会学者的观点,我们主张将职业界定为:劳动者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经济收入的、专门的工作。11、劳动力性别结构(简);性别是劳动者的自然特征,劳动者的性别结构从多重侧面反映了劳动社会的现状。首先,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其次,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生产装备的先进程度。再次,男女劳动者在各行各业中的比例,反映着性别分工及其合理程度。另外,妇女素质的高低,就业意识的强弱,家务劳动负担的多少,也可能影响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的比重。12、年龄结构劳动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简)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熟读比较快、达到的水平比较高和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会带有一定的影响。首先,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而导致劳动力的不足。其次,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劳动生产率。再次,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使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无疑是不利的,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13、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社会(包括企业)为保护劳动者在生理、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权益而采取的各项保障和维护措施的简称。14、劳动保护的内容:(1)劳动安全和健康保护(2)劳动的经济条件的保护(3)劳动的社会条件的保护15、劳动安全与健康保护的主要内容包括:(1)劳动时间的限制。(2)劳动速度的限制。(3)劳动的物质条件的改善。16、梅耶总结了霍桑实验的成果,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1)证明影响人劳动积极性的不仅有物质条件因素,也有社会和心理因素;工人不是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人”,而是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社会人”。(2)影响工人劳动生产率的不仅仅是生产条件、劳动环境和待遇的改进,最重要的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3)传统管理只研究正式群体,而霍桑实验还提出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有其特殊的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成员的行为,还可影响正式组织中人们的行为。(4)在领导类型上,霍桑实验强调了领导和群众沟通意见的重要。17、(多选题)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外,还受一些更为直接的、具体的因素影响:(1)能力(2)品质、气质(3)报酬(4)相似与互补(5)邻近与熟悉18、群体:是人们为了追求社会需要的满足,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19、劳动群体:是一种基本的和重要的社会群体,它是指从事劳动活动中具有一定关系的劳动者所组成的群体。20、传统的典型组织正式结构有几种类型?(1)直线制结构(2)职能式结构(3)直线—职能式结构(4)水平结构(5)矩阵结构21、直线制组织结构具有的特征:(1)一条指挥的等级链(2)职能的专业化分工(3)权力和责任的一贯性政策(4)工作的标准化22、非正式结构的积极作用:第一,能够减轻成员在组织中的心理压力,增强组织的稳定性。第二,有助于增强社会组织的灵活性。非正式结构的消极功能:第一,当非正式结构在目标、利益和规范等方面与正式机构不一致时,如果不加以合理引导,容易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破坏组织的整合力。第二,非正式结构容易形成传播“小道”小西和散布流言蜚语的源头,影响组织的凝聚力。第三,放任非正式结构的发展,还可能带来一些极端的情况,破坏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行。如组织内部出现拉帮结派,徇私舞弊,阻扰变革,压制先进等。23、劳动士气:指劳动者在劳动中的精神状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劳动积极性。24、士气激励理论:所谓激励,就是通过组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处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有效地实现组织及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25、士气激励理论包括?(一)需要理论(1)需要是人类行为的积极的动因和源泉,需要引起动机,动机驱动行为。(2)七种需求从低级向高级上升,即只有当低一级需求获得基本满足后,追求上一级需求才会成为驱动力。(3)只有通过满足高级需求来调动的积极性才具有更稳定、更恒久的力量。(4)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它是在七种需要中力量最强的一个。(5)人的需求具有无意识性,从而使需求层次理论可以跨文化、跨阶级而存在。马斯洛在1943年的理论中,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1954年又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这七个层次是:1)生理需要。即人们维持生命最基本的需要,是各种需要的基础。每个人都有衣食住行的需求,而且要首先考虑。2)安全需要。即人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方面的需求。3)社交的需要。即人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要。4)尊重需要。即人们期望自己在社会中有一定的地位,有对名利的欲望,要求个人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承认。5)求职需要。即人们又知道、了解和探索食物的需要,而对环境的认知则是好奇心的结果。6)求美需要。即人们都有追求匀称、整齐和美丽的需要,并且通过丑向美的转化而得到的满足。7)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即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并获得成就。(二)期望理论(三)公平理论(四)双因素理论(五)人性架设与X、Y、Z理论26、“自我实现型人”假设与“Y理论”(了解)第三章劳动者27、劳动者: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地、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28、劳动者的特征:(1)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2)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3)出于劳动岗位的人,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4)参与市级劳动过程。29、1、劳动者的素质包括: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2、自然素质包括:体力、智力、心理因素3、社会素质包括: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体现着劳动者的素质机构的本质层面,它是劳动者的素质中最为关键的部分。30、企业文化的内容:(1)企业价值观念(2)企业意识(3)管理方式(4)企业规范(5)企业英雄人物(6)企业形象31、劳动者行为:是劳动者在有意地构建其劳动时所进行的实践活动。32、劳动者社会化:是社会将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转变成一个能适应一定的社会和时代文化,掌握文化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和必要的劳动规范,遵守劳动纪律,适应工作环境的文化,从而履行合格的劳动的过程。33、劳动者社会化的内容:(简)(一)学习和掌握一个职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二)了解和学习劳动规范,融入企业文化(三)适应人际关系,实现角色的转变34、劳动者社会化的途径:(简)1)家庭教化2)学校教化3)社会教化4)网络互动5)劳动组织教化35、劳动者社会化的进程:(简)p99(一)预期社会化(二)劳动者的初始社会化(三)劳动者基础社会化(四)劳动者的继续社会化(终生学习)第四章职业生涯36、职业:指人为维持自己的生计,同时实现社会联系和实现自我而进行的持续活动方式。有两层的含义:第一,它表明并不是任何工作都能成为职业,某项工作只有变得足够重要足够维持自己的生计才能够成为职业。37、职业的特征:1)社会性2)差异性3)层次性4)时代性37、职业生涯:即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负担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38、影响职业生涯的八大要素:(1)健康(2)社会阶层(3)教育(4)性别(5)年龄(6)负担(7)自我观(8)地理因素39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分为幻想期、尝试期、现实期。40、施恩将职业生涯分为几个阶段:(1)成长、幻想、探索阶段。(2)进入工作(3)基础培训(4)早期职业的正式成员资格(5)职业中期(6)职业中期危险阶段(7)职业后期(8)衰退和离职阶段(9)离开组织或职业——退休41、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1)成长阶段『幻想期(10岁之前)、兴趣期(11-12岁)、能理期(13-14岁)』(2)探索阶段『试验期(15-17岁)、过渡期(18-21岁)、尝试期(22-24岁)』(3)建立阶段『尝试期(25-30岁)、稳定期(31-44岁)』(4)维持阶段(45-64岁)(5)衰退阶段(65岁以上)42、“职业概率”是择业者获取某项职业的可能性。职业概率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四个条件:(1)某项职业的需求量(2)竞争能力即择业者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求职能力(3)竞争系数即谋求同一职业的劳动者的都少.(4)其他随机因素43、职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和个人根据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职业生涯进行计划、发展和评估的过程,既包括个人的管理,也包括组织的管理。44、“职业锚”:是一种指导、制约、稳定和整合个人职业决策的自我观。45、“职业锚”的类型:1)技术/职能型“职业锚”2)管理能力型“职业锚”3)安全/稳定型“职业锚”4)创造型“职业锚”5)自主、独立型“职业锚”46、职业生涯发展与成功的道路是怎样的?(一)立足本职的道路(二)自学成才的道路(1、空间广阔的职业发展道路2、自学成长目标的设置)(三)转换职业的道路(四)自我创业的道路47、职业生涯的设计概念:指一个制定职业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手段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是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和计划安排、职业生涯设计的步骤:1)自我与环境的评估2)确立目标48、制定方案,立即行动4)评估与反第五章职业分层与职业流动49、职业声望:是与财富、权并列的相对独立的要素,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舆论,反映了特定社会发展历史时期人们对职业的社会心理评价。50、影响职业声望评价的因素:1)职业的社会功能,即某种职业对于社会的作用,包括对国家建设和公共福利的责任。职业的责任和社会作用越大,职业声望越高。2)职业要求,即一定职业对于任职者的教育程度、技能技巧、工作能力、道德品质、身体状况等各方面的条件要求。职业对任职者要求越高,职业声望越高。3)职业报酬,泛指职业能给予任职者的各种利益,包括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晋升机会等。职业报酬越高,职业声望越高。4)职业环境,即与职业活动相关的各种工作条件,如劳动强度、卫生条件、技术设备等。职业环境越好,职业声望越高。51、职业分层:是社会经济,职业流动之际本身职位已根据也是经济地位。事实上,职业声望与职业地位是密不可分的。所谓职业分层,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区分为职业地位和声望不同的等级52、社会分层的意义?(一)客观描述社会成员的基本构成(2)有利于理解社会(2)反映了社会变迁的
本文标题:劳动社会学考试重点归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851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