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1口才三十六计(PPT37页)
你一定要会的交际三十六计2第1计大海捞针和朋友相处时要热情又谨慎,经常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做考量。当双方的奉献与回报达到平衡时,就是最愉快的时候,也是获得最大利益的时候。只要有心广结善缘,随时随地都可以交朋友。真正的友情在于执着的寻觅,也在于慷慨的奉献。了解对方是谁,并且告诉他你是谁,友谊之门自然开启。3第2计一见钟情想把陌生人变成好友,自己必须先建立乐于与人为友的态度,才能有所行动。敷衍的话对熟人的意义不大,但对与陌生人的交际其实是有一定作用的。人可以从外在的表现去推测出其内心的变化。因此在交往过程中用心体会、仔细观察,有意识地试探对方,就可以使你立于主动的一方。初次见面时,真诚、自然地表现自己是很重要的。约会时比对方早到,培养自在的情绪,这样就能在无形中增强勇气。4第3计知己知彼只有真正彼此了解、信任的才能算得上是知己。依照对方会不会与你商量私人问题,去判断他是不是信任你。对待内向的朋友就得迎合他的心理。和外向的人交往,则不要带着沮丧的神情;不可迟疑不决,支支吾吾;谈话也要干脆、避免唠叨。在拓展人际关系上,那些内心善良、学识丰富的人,才是真正值得交往的。5第4计鹤立鸡群好形象对于竞争激烈的现代人格外重要,许多意想不到的职位会因为大方得体的形象而落在你头上。形象很重要,付两倍的价钱买高级衣物,因为质比量更重要。形象对自己的思想及别人的看法,都有莫大的影响。改善自我性格没有任何秘诀,最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意志,每天只要花三十分钟的时间认真学习且提出问题,性格就会随着知识增长而得到改进。6第5计甘当配角利用对对方的了解使对方成为互动时的主角,自己甘愿扮演配角,对方就会对你产生好感。杜威曾说的:「人们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受到重视。」如果你希望别人喜欢你,你就要尊重别人,让对方认为自己是个重要人物,以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在表现自我的时候,需要有谦谦君子的心态,不可以使对方产生相形见绌的感觉。想把事情做成就得以低姿态表现得谦虚,使对方感到受尊重、比别人聪明,他在谈事情时也就会放松警觉。7第6计投其所好积极的情感往往会产生理解、接纳、合作的行为;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带来排斥和拒绝。所以,想要取得别人相信,那就需要先投其所好。利用彼此相关事物的兴趣,常常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打动人心的最佳方式,是跟对方谈论最感兴趣的事物,投其所好是一种艺术、一种智能,更是一种沟通,为了寻求买卖双方的共同利益。8第7计甜言蜜语若想讨人喜欢,就必须先喜欢别人。正如卡内基所说:「主动对别人表示兴趣和关心,能交到更多好朋友。」赞美能增进人际关系。9第8计见缝插针要拥有人缘就必须积极主动。交际往往有两种目的:直接的目的就是想达到某项交易,或想得到某方面的指导。如果只是为了加深关系、增进了解,以使关系长期保持,可视为间接的目的。最好让对方明白你的交际目的,否则会让他产生戒心,那样就很难跟对方深入交往。社交成功与否往往在一念之间,懂得应邀的奥妙,你和对方的关系就会顺利发展,甚至成为一生中难得的知心朋友。寒暄多,朋友多;朋友多,好事多。想要打破沉默,一定要突破心理障碍,人际交流的源头和契机和各种话题随时随地都存在,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及时发现,并善加利用。10第9计温文尔雅人际交往其实就是一种语言艺术。一个人口才好、说话流利,善于表情达意,很快就能达到社交成功的目的。但也有人虽能言善辩,却没有一个知心朋友,原因就在于他不知道谈话的要领与忌讳。说话有各种方式,无所谓好坏,也无所谓得失。但从听者的角度看,却有合与不合的问题。与人交谈是人际交往中最直接的方法,只有认真听,仔细听,反复推敲,才能掌握住适于自己的说话技巧。11第10计妙语生花圣经:「人们有着一颗快乐的心,胜于怀藏一只药囊,可以治疗心理上的百病。」机智是以智力为基础,凭着机智可以把不相关的事情连在一起;幽默并不是在用字遣词上故弄玄虚,而是得体的玩笑。幽默与机智可以引起他人的兴趣、缓和紧张的气氛。机智运用得法,可以使敌对的人哑口无言,赢得别人的鼓掌喝采。幽默则有些文雅,有些隐射,有些高尚,有些低级,如何拿捏运用是个学问。要能说「好听」的话,必须花相当的功夫去累积语言的素材,训练表达的技巧。12第11计忠言顺耳与人交往,想要关系更进一层,除了一般的关怀和赞美外,还要对缺点提出善意的批评。这样往往能赢得对方的信任,甚至将自己视为他的知己。提出忠告要简洁、中肯,按照「一时一事」的原则,不要把对方指责得一无是处,否则很容易引起逆反心理。忠言逆耳,你的一句话可能赢得尊敬,也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激烈的批评是毫无作用的。感觉受到攻击的人很可能会因胆怯、羞愧而退却,或因恼怒而还击。交际中难得的是谅解和宽容,能够原谅别人的过失,理解别人的难处,那么心胸再狭窄的人也会成为你的朋友。在改变别人的态度时,一定要维护对方的尊严。13第12计避免争辩说话时最怕碰到没有反应的人,所以和别人谈话时要随时加以反应,可以点头,可以微笑,有时可以随声附和。专家研究:凡是去攻击对方的人,绝对无法在争论上获胜,反而能够尊重对方人格的人,往往能够改变对方的想法,甚至能够按自己的想法操纵对方。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们只在不关痛痒的旧事情上才能『无伤大雅』地认错。」由此可以证明,愿意承认错误的人不多,这就是人的本性。在争论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世界上最正确的,只顾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要有耐心、诚意地去听取别人的意见。14第13计沉默是金人的言语即是行为的影子,我们常因言多而伤人。一个冷静的倾听者,到处受人欢迎。言多必失,多言多败。只有沉默,才不至于被出卖。保持沉默便是保持不伤人。15第14计守口如瓶为人处世一定要把好口风,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可信,什么话不可信,都要在脑子里多想一下。16第15计游刃有余尴尬是一种情绪反应,只要想办法使自己的心理和情绪稳定下来,就会从容得多了。17第16计化敌为友要避免树敌,首先要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绝不指责别人,而对于他人明显的谬误,也最好不要直接纠正。一个人不论多么坚强、能干、有成就,仍要靠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保持和发展自身的价值和重要性。友情是需要照顾的,我们要重视和善于交际,也包括重视和善于重修旧好和化敌为友。要想精神愉快,就要心理独立,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固然很好,而他人不理解或者误解,能求个心安也无妨。18第17计和而不流朋友之间,在非原则的问题上应谦和礼让、宽厚仁慈,多点胡涂。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则应保持清醒,不能一团和气。乐于忘记是一种心理平衡。所谓「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最受害的就是自己的心灵。19第18计宁缺勿滥在实际交往中,常会碰到一些性格怪异孤僻的人,即使施展了浑身解数,也无法跟他们接近,与其软硬皆施,还不如敬而远之。20第19计水涨船高当你向一个还不熟悉的人自我介绍时,不要过于谦虚,可以适当地夸张一下,这样对方才会感到荣幸,愿意与你交往。夸张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能夸张得无边无际。把具体的事实摆出来。这就是一种能力的夸张,也是一种合理的夸张,但若把再下一步的打算也告诉对方,那就有吹牛之嫌了。21第20计高朋满座人生在世,一定要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朋友愈多就愈有勇气面对人生,也对自己本身愈有帮助。22第21计酒宴应酬把吃饭当成一种享受,既不拘泥于形式,又能够轻松享用美味的食物,这才是懂得交际的现代人。23第22计深藏若虚如果你想证明什么,别让任何人知道,要不着痕迹,很有技巧地去做。你要是比别人聪明,不必张扬,时间会证明一切的。收敛锋芒,韬光养晦,使你与人共事时有较大的转圜余地,是一种必要的自我保护,也是让旁人敬佩的一种内在气质。经常保持神秘感的人,就像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山,能够吸引大家的兴趣。24第23计夹紧尾巴在特定的情况下公开承认自己的短处,有意暴露自己某些方面的弱点,可以说是一种高明的交际策略。因为示弱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不满或嫉妒,能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25第24计火眼金睛人的心思可由显现于外的表情、动作、言谈等流露出来。即使是面无表情者,其心理状态也无法完全不表现在举止之间。眼睛比嘴巴更会说真话,它能够帮助我们探测到他人的内心世界。无论一个人心里打什么主意,他的眼睛都会忠实地反映出来。26第25计闻一知十27第26计一笑千金说话时要把每一句话都说得很轻松,即使是一些很重大的问题也要用一种轻松自如的口气,面带微笑地讲出来。28第27计慷慨做人信任是友情不可或缺的条件,有了信任,在面临危机时才会有人鼎力相助。有了信任,才不会遭到背叛。29第28计保持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随着见面次数的增加而加深,久不见面的朋友自然会日渐疏远。珍惜老朋友的态度,也是吸引新朋友愿意主动与我们交往的力量。30第29计巧用道具31第30计不卑不亢与大人物接近,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忽略了他们也是人。32第31计以诈取诚在人的世界里,你有必要学会运用「拟态」和「保护色」,尤其当你呈现明显的弱势时,更应该好好运用这两种本能。英国人文主义者阿谢姆说:「在适当的地方说适当的谎言,比伤害人的真话要好得多。」人性丛林里没有绝对的强与弱,只有相对的强与弱。懂得「遇强示弱,遇弱示强」,是不错的人生武器。33第32计心有灵犀34第33计唯命是从35第34计避实就虚36第35计棉里藏针朋友交往应该是「淡而不断」。学会说「不」,会使交际生活更轻松、更成功。37第36计气定若闲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关键。失意与不满,怨恨与烦恼的罪魁祸首就是过高的期望。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个性不是上天的安排,而是由自己决定的。一个人的情绪与精神的活力,都会因外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本文标题:1口才三十六计(PPT37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89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