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普主题学习材料-----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行知实验学校2012年6月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人们越来越多的认为,科学的课程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品质、情感、方法和科学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合作精神、自主学习的培养,已成为目前面向未来社会所作出的必然选择。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成为现代教育的一项首要任务。关键词:科学方法自主合作兴趣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人们越来越多的认为,科学的课程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品质、情感、方法和科学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合作精神、自主学习的培养,已成为目前面向未来社会所作出的必然选择。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成为现代教育的一项首要任务,现就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问题,进行肤浅的探讨:一通过科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一)传授科学方法,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是科学的认识方法。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一味传授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从客观实际中探求知识,让学生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中获得新的知识。这样他们得到的才可能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科学思想和方法等。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通过科技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科学课中有大量的实践活动,我们要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实验,使学生不仅从中学习科学知识,获取探索乐趣,从中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在实践活动中,要指导学生观察各种事物现象的观察方法,包括明确观察目的,把握观察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按顺序观察、多角度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边观察边研讨、边观察边记录等等,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提升科学素养。(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升科学素养科学知识、技能的内化、升华有利于逐步形成一个人的科学能力。任何科学问题的认识与掌握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技能与能力,还要具备科学精神。学生科学知识、技能与能力,他们的科学精神,要在他们积极参与科技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在他们参与科技实践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要尊重他们的个性与特长,促进其自主发展首先,开展科技活动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挑选活动内容。低年级学生搞一些简单的动手操作,了解一些浅显易懂的科技知识,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中高年级学生可安排小制作、小发明等制作内容,可要求多读科普书籍,多做科学小实验,认识一些科学家,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恰选相应的科技实践活动。其次,还要注重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引导他们发挥吱声的特长,求得自主发展。其次,全员参与科技艺术节,提高科技创造水平学生的科技实际操作能力只能在将创造性的设计方案付诸实施或在具体生动的实践过程中淋漓尽致得以显示。科技活动的开展,只注重少数人的“表演”不行,必须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甚至将活动幅射面波及社区,从而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协同作战的良好科教局。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身为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要精心呵护青少年在科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积极开展科技创造发明活动,树立典型,给予表扬和奖励,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创新欲望;营造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地探索、想象、质疑、发挥,拓展他们的思路;让学生各显其能,积极动脑动手,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其内在的敢于质疑、思索、探究、创造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三)兴趣是知识的源泉,是成功的动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快乐的学习环境,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悦、情绪振作。此时,大脑容易形成兴奋中心,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由而激发学生兴趣,可见愉悦的学习环境创设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创设生动活泼、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开动学生的大脑,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②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边观察边想、边动手边想;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大胆猜想,想得新、想得奇,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③解放学生的嘴巴,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我在教学中不设限,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想说就说,想问就问,有不同的认识允许争辨,培养他们发言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动手,多给学生尝试的机会。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并玩得有目的、有价值,这样才能做到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自行探究的精神。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在教学中我积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他们的动手要求。在动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科技兴趣。(四)多角度精选题材,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科技辅导教师要随时捕捉有关信息,把握视点,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土壤”和“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灵感,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1、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加强科技氛围。学校设置科普画廊,宣传栏,张贴科学家的画像和科技名言、科学知识、科技手抄报、科技知识剪报等等。让学生进入校园就能感受到强烈的科技氛围,增强科技意识。每学期举办一次科技手抄报比赛,优秀的予以表彰奖励、张贴。2、利用网络资源,加强交流学习。(1)、强有力的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为了适应科技教育课改的需要,加强学校科技教育领导力量,2位专业教师及教科研负责人充实到领导小组中,为提高科普活动的技术含量提供了智力保障。(2)培训形成制度,科技类培训费用学校报销,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学习一门课程,必须带回一个项目,形成一项特色,培养一批学生,取得一定成果。(3)、学生科普活动有章可循,学校制定了《科普社团管理办法》,专设科普社团管理办公室,每年对科普社团会员进行登记审核,并在各班增设科技委员,及时传递科技教育的信息,更好的组织开展学校的科普活动。(4)、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建立校园科技网站。每个班级都建立科技主页。让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在学习科技网页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对网页制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科技的良好效果。学生在网页制作过程中学会借鉴经验,在学习中能形成互学、互帮的良好氛围,网页发布后,又能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学生在追求网页最佳效果的过程中,动手、动脑,创新思维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展现,科学素养得到提升。(5)、科技类兴趣小组规范管理,从教师项目申报、学生报名到小组活动都按程序操作,辅导教师的工作通过活动课量化评价,学生所获得成绩学校另外奖励。3、从课堂教学、科技活动、校外活动三个不同层面入手,全面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把科技教育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在语文、数学、艺术等课程资源的教学中渗透、加大科技内涵的容量,特别是理化生实验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动手进行探索实验,最终取得实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力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开展经常性的科技实践活动。如科普“六个一”活动,即:全校学生每人做一个科技小制作、写一篇科技论文、讲一个科学家小故事、参加一次科技活动、出一期科技小报、每班出一期科技黑板报。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技实践活动,运用多种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培养,这样必然使学生愉快地吮吸着科学创造的乳汁,活跃了青少年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展开了他们想象的翅膀。课内外科技活动应成为小发明家的摇篮,要从小就燃烧起学生创造思想的火花,学生的创造思维才能得到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鼓励学生对有关热点话题进行调查研究。利用假期和休息日,对有关话题调查访问,写出自己的科技论文,比如:“为拯救母亲河,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节约用水,爱护环境”,“变废为宝”,“沙尘暴距离我们有多远?”。开展科技论坛,把学生自己经历调查、质疑、求证的论文在论坛上发表出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耐性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勇往直前的科学精神。二通过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一)通过科学教学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态度是人们能够正确对待客观事物的一种持久的内在反应倾向,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活动养成的。其核心是实事求是。围绕这一核心,科学态度主要表现在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毫不含糊地尊重客观事实,及时分析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哪怕是极偶然的一个发现,否则就会与即将获得的新成果擦肩而过。大凡科学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都有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科学的献身精神。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注重科学事实,尊重科学原理,在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和客观事物中发现规律,独立思考,不轻信,不盲从,对问题敢于质疑和批评,对问题能够深入研究,善始善终,鼓励学生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不同的见解,学习他人长处,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培养,能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通过科学教学培养科学情感科学情感主要包括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渴求,关心自然,关心与社会密切相关的课题,具有社会责任感、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科学情感不但能激发认知者强烈的学习兴趣,长时间保持、迁移和深化这种兴趣,还能提高认知加工的水平和效率,促进知识内化水平的发展,对认知活动发挥一系列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中,科学情感不但是认知的手段,更是一种目标,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和情感态度。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帮助学生领悟这种情感的存在,促进他们情感的体验。教师还可以调用多种手段想方设法创设诱发情感的氛围,可以适时地引入录像、幻灯、课件等电教手段,使单调枯燥客观的知识规律讲述得生动些、形象些,刺激学生情感诱发,使课堂充满情感,勃勃生机,达到培养学生情感的目的。(三)通过科学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新课标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的基础是探究,没有探究,就不可能有创新。科学探究是新课标的灵魂,被列为科学课程内容标准的第一个主题。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加和实践,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通过各种教学资源,以保证活动的落实,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四)通过科学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合作学习,作为当今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流模式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际交流的能力本身是一种生存、学习和生活的技能,“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正是新世纪教育的显著特征。人之所以高明,不在于他能够储存多少信息,而是其高级心理机能的不断完善。维果茨基认为,人类所有的高级心理机能,首先是作为个体间的交往功能,然后才是作为个体的内化功能,所以,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与完善,取决于其交往的丰富程度。课堂和学校是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团体内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式学习。这种合作主要指师生间合作、学生间合作、学生与小组间合作、学生与家长间合作、学生与现代媒体间的合作等。科学学习中有很多时候需要这样的合作,如实验中的合作、探究中的合作、调查中的合作等。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了理解他人的见解,学会了相互接纳、争辨、互助,不断地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合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对教材产生深层认识,获得最佳的方法。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地位上,善于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条件,创造合作的情境,
本文标题: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923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