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初中物理复习课高效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和谐课堂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模式一、设计理念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校里,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在物理教学上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即为理解而学习。这就要求,物理学习中不能只记住一些概念、原理或只能应付课本上的一些习题,要求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结构化的、整合的,而不是零碎的、片面的。2)、教学的过程是引导高级思维活动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即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这就要求教学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地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和转换,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完成对知识的建构。3)、教学的环境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内容的、有力的协作环境。我们主张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而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建构主义理论启示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的长期存在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建构主义理论启示我们要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时代要求我们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2、目标导学理论目标导学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所谓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体现,是人作为认识和实践主体在其活动中所具有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卢梭指出:“在一切动物之中,区别人的重要特点的与其说是悟性,不如说是人的自由主动者的资格。”马克思也认为,“人的类特性恰恰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他强调“人始终是主体”,“主体是人”。主体性构成了人的本质的最高层次的规定。目标导学把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转变为运用素质教育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主体生成,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的能力、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使教育真正成为发展人的主体性的教育。从词源学来说,“教育”一词的拉丁文本义就是“引导”。“导学”的思想也是自古就有,源远流长。中国的孔子所倡导的启发式教学可以说是最早的“导学”思想。孔子主张:启发诱导,“循循善诱”;孔门后学在《礼记·学记》中还提出“道而弗牵”,这里的“道”即“导”,他们把“导”和“牵”加以区别,强调对学生的学只能引导,不能牵着走,为目标导学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古希腊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可称得上是一位产生过重大历史影响的导学大师。他用“问答法”、“讨论式”、“助产术”等“导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真理,让学生自己说出真理;而他作为教师只做真理的助产士,应用“助产术”为真理接生,从来不向学生奉送真理。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也提出“教育即指导”、“教育即生长”等重要命题。3、情境教学理论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陶冶功能和暗示(或启迪)功能。正是基于情境教学的这两个功能功能,我们将其应用于教师的有效“引导”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指明有效学习的方向,通过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这样就使教师的有目的的、策略性的、适时的“引导”,成为学生高效性的自主学习的保障。二、设计原则1、系统性原则复习不是炒冷饭,不是把平时学习过的内容重复一遍,而是要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部分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揭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复习时,可采用“以线串珠”的方法,把知识概括成表格式、纲要式、图示式、口诀式,便于记忆与理解。2、基础性原则无论哪一种复习都要抓住基础知识复习与基本技能训练。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弄清这些基础知识是怎样提出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应怎样叙述与证明?有何主要应用?应用时应注意什么?它和其它基础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基本技能训练在复习中应引起高度重视,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习一些能直接运用基础知识来解的题目。另外,该记住的一些词语、数据、图形、定义、定理、定律、法则、公式以及一些技巧、方法都应要求学生力争记住,知识缺漏要补上。3、重点性原则复习课内容一般都较多,时间又有限。因此,不能面面俱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有重点地复习,做到:①突出重点章节的复习;②突出重点概念、重点例题习题、重点解题思想与方法的复习;③突出薄弱环节的复习;④突出重点难点的复习。4、针对性原则复习课中方法的选择、题目的设计、重难点的确定等都要有针对性,要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教材的重难点,针对考试说明的要求,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学科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不能带有任何的盲目性与随意性。5、精选性原则复习课中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必须精心考虑,题目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与典型性,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进行讲解或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规律与方法。还可选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6、主体性原则复习课应同样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要千方百计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复习过程,凡是学生看得懂、讲得来、做得出的内容与题目,都要让学生去独立完成,教师不要都包办代替,不要满堂灌。7、指导性原则复习期间学生要复习的内容很多,学生手头有几本复习资料,有的学生如坠云海,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要帮助学生制订复习计划,明确复习目的,确定复习重点,落实复习措施,选好复习方法。还要指导学生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课内与课外、做题与分析题目等的关系。特别对学习困难生要加强指导。8、及时性原则就是复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及时地反馈评价和矫正学生复习的情况,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复习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三、主要功能复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物理复习课是以知识梳理、深化、综合应用为目的的一种课型,要注重知识结构性,体现方法指导性,着眼能力提高性。复习课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领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复习课可以使学生温故知新,探究解决实际综合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体系,使方法进一步规律化。复习课可以使学生综合应用,全面认识概念、规律的内涵与外延,深化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澄清对难点知识的困惑,使能力进一步迁移化。四、基本教学模式1、目标导航,知识再现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的要求,教和学都依据目标,发挥目标的导向、激励功能,调控功能。并通过媒体展示与本章节主要知识点相关的实验或情景。学生结合情景,通过独立思考或分组讨论方式,回顾主要知识点及相关知识并汇报交流。交流媒体展示的画面应具有目的性和典型性,多幅情景在同一幕同时展现,以便能有效激活每一位学生的元认知。2、合作交流、夯实基础学生根据媒体展示的某一幅画面表述自己所能回顾的主要知识点,再通过教师导引、学生补充相关知识点等教学活动,由“点”到“面”构建某一知识点的结构体系,会画出本章节内容的知识树。对知识之间的联系了然于心。而不是简单的知识重现。3、典型分析、启迪思维教师精心设计例题,例题应尽可能包含知识点多一些,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始终引导学生有兴趣去思考探索,教师通过引导思维,引领学生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考途径与方法,并检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情况。4、迁移运用,拓展提高根据课堂重点及难点,精心设置一些具有典型性、针对性的问题供学生解决,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总结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达到知识升华的目的。5、反馈评价,反思升华。在课堂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纠正。评价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和培养,让课堂评价成为师生心灵的对话。力求做到认知评价和情感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知情共育。五、注意事项1、本模式绝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僵化的套路,而是要我们在有章可循的模式中体会它的思想内涵,领会它的精神实质,抓住教学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再从模式中走出来,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课堂教学。所以所谓的模式就是将汽车送上高速公路的引桥,将卫星送上轨道的卫星发射塔。2、复习课本身也是要分层次的,它体现了以基础知识的复习为主目标导航知识再现合作交流夯实基础典型分析启迪思维迁移运用拓展提高反馈评价反思升华的目标要求。在知识内容的组合,过程与方法的权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运用等都要统筹规划,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偏重。3、每一节复习课最好在课前安排学生预习,使复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更多的疑难问题,让有余力同学的精力得到释放,带动更多的同学行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4、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只要教师的引导得当,学生的潜能是无法限量的,在王老师的展示课上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课上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思维的活跃,涉及面的广泛也是教师不可能全部预测的,教师解答的简洁和正确的引导都是得当的,如引导他们查什么资料和引导学生阅读哪部分教材。5、复习课中教师更应该重视习题的精选和编制,要使用最少的习题,覆盖更多的知识点。最好使用母题达到知识的延伸和对知识点的覆盖,避免复习中题海战术给学生带来心理恐慌,影响学生梳理知识脉络的进程。6、复习课课堂中学生活动的有效、紧凑、有序的编排,是实现高效复习的重要保证,所以在复习课上教师对课堂的调控作用同样重要。现在的复习课上教师普遍对课堂的调控不十分重视,多半更注重做题的正确性和做题的数量,这样就会使一些同学只顾自己,有些学生在这个期间会有退步现象。运用课堂复习教学模式上一节复习课,始终贯穿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是合作学习,最后教师点拨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看重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抓住了这样的一个思想灵魂,真的就做到了形神兼备,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六、设计示例现以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电功率为例,简要阐述这一模式的运用。模式结构教学过程目标导航今天复习的是电功率,我们知道既是电学的重点,更是难点。[复习目标]1、认知目标复习(1)理解电功率概念,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2)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2、技能目标培养理解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能根据测量电功率的实验需要,正确选择器材、设计电路和确定实验步骤;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3、情感目标体现知识再现通过对用电器额定功率的认识在选择用电器时有节能意识;通过对实验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复习重点和难点]1、复习重点理解电功率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知道并理解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4、复习难点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根据测量电功率的实验需要,能正确选择器材、设计电路和确定实验前面布置了简单的复习提纲,首先请几个同学回答一下。1、电功率是反映什么的物理量?2、电功率的定义是什么?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电功率的单位是什么?3、其他计算电功率的公式有哪些?4、什么叫额定功率?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有什么不同?5、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中,需要哪些器材?在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合作交流夯实基础学生回答1: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学生回答2: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等于电流与电压的乘积,公式P=W/t=UI,单位是瓦特(W)学生回答3:用欧姆定律还可以导出另外的两种形式P=U2/R和P=I2R教师强调:电功率公式P=UI的导出公式P=U2/R和P=I2R中,电功率与电阻间的关系并不矛盾,有的同学认为根据“P=U2/R可知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而有的同学认为“根据P=I2R可知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本文标题:初中物理复习课高效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926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