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笔记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自修笔记贺琬珺320090941800第一篇心理、教育研究与科学方法论第一章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概述第一节心理、教育科学与科学研究一、科学与科学研究心理、教育科学研究与其他科学研究相比既有相同点,又有自身的独特之处。了解这些异同,对于掌握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一)科学的含义科学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表现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有其特定的研究方法,即科学方法。科学还有特定的研究过程。一般来说,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假设检验”的过程。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理论或观察事实,提出研究假设,设计研究方案,然后收集和分析资料以验证或推翻假设,这个过程就是科学研究过程。科学研究过程要遵循一定的逻辑思路,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二)科学研究的特征科学研究,就是通过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寻求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或过程。他有以下特点:1.继承性任何科学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由零开始的,它总是在前人或他人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2.创新性所谓创新,就是在前人与他人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3.系统性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其一,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其二,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是一个由哲学方法论、一般方法论(原则)和具体研究方法组成的系统;其三,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也是一个系统。总之,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4.控制性如果缺乏控制,科学家就难以辨别研究的对象,就不能确认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因果关系。上述四个特点表明,科学研究不同于人类其他活动(如日常生活等),它是人类文明的推动力。了解科学研究的特征,是进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提。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与地位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这种双重性质,使心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处于一种特殊地位。这一地位不仅决定了心理学研究范围的广泛性,而且决定了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教育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研究人类知识与价值观念传递过程中的教育现象的科学。教育科学研究不仅包括知识的传递过程(即教与学的过程)的研究,也包括人的社会化的研究。三、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目的和功能(一)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目的1.描述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目的。在进行深入研究之前,正确地描述研究对象的现状是必要的。2.解释对心理现象或教育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等做出说明。3.预测预测是根据研究建立的某一科学理论,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做出推断的过程。4.控制控制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也是最难达到的目的。所谓控制是指根据科学理论操纵研究对象某一变量的决定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改变或发展。(二)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功能第一,满足人类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需要。第二,将有关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第三,解决个体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以利于个体的健康和发展。总之,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对于社会进步、人类发展,乃至于个体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作用。四、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从上图可知,心理与教育研究是没有终结的,一个问题解决了或一个假设被验证了,又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问题或假设,又开始一个新的研究过程。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正是人类认识无限性的反映。第二节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特殊性一、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殊性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其特殊性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作为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人是有意识、有心理的有机体,这就决定了心理与教育研究不能像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那样,只要具备研究对象就可进行研究。2)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对象既是生物实体,又是社会实体,社会性是其显著的特征。3)心理与教育研究涉及的各种变量很多而且复杂,这就决定了心理与教育研究难以精确地解释和预测。4)心理与教育研究通常不能对研究对象做出精确控制与操纵。5)人的心理具有发展性,因此在心理与教育的纵向研究中,应该尤其重视成熟因素的作用。6)人的心理还具有个体差异性7)研究者同研究对象一样,都具有上述几个特点,研究者同样具有意识,同样有思想感情和性格。这样研究者对于研究对象的态度、对研究所涉及的变量的观察与分析的准确性,都将受到研究者的价值观念、社会背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完全摒弃价值判断的作用而保持冷静、客观地观察、分析问题的态度。二、研究过程的特殊性三、研究方法的特殊性首先,由于研究对象是人,这就要求心理与教育研究要符合伦理性原则。其次,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研究方法多属于“黑箱方法”,只能是通过输入输出的信息的比较推测心理活动、加工过程,较难以准确地描述出脑内心理活动的具体过程与变化。第三,某些方面的心理与教育研究由于难以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因而较难确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第三节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一、客观性原则所谓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二、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研究者不仅要将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方法,从系统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分析研究对象与各系统、要素的关系。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四、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要符合被试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被试的健康发展。五、伦理性原则六、除上述原则外,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还应遵循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等一般原则。第二章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第一节心理与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概述一、科学方法与方法论(一)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指从事科学研究所采用的手段具有客观性,有效性等特性。(二)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是以认识论为基础,以科学研究过程为线索,以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内容所建立起来的体系。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体系第二节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哲学方法论一、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哲学前提包括心理与教育科学在内的任何科学的研究都以下述两个哲学前提为基础。其一是,科学研究的对象或事件是有规律的。其二是,任何事物都是有因果的。二、科学的心理观与教育观首先,心理是客观现象的反映。其次,人的心理反映具有社会性。第三,人的心理这种反映形式是以人脑这一物质的生理活动为中介的,具有物质性。第四,人的心理具有能动性。第五,人的心理反映具有主体性。第六,人的心理反映具有发展性。最后,人的心理具有系统性。三、科学的哲学方法论的基本观点第三节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应该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是现代科学共同适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从现代科学的发展来看,经验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是常用的一般科学方法论。一、系统方法论的基本思想系统方法,是按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来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第四节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一、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主要类型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心理与教育研究可以划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一)个案研究与成组研究以被试数量来划分,心理与教育研究可以分为个案研究与成组研究。个案研究是指选择一个或少量被试或典型案例进行的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成组研究又可分为大样本研究和小样本研究两种,这两种研究范式是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主要范式。(二)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研究从研究进行的背景来划分,可以分为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研究。实验室研究是指在实验室背景下进行的研究。现场研究是在实验室以外的自然背景中进行的研究。(三)实验研究与非实验研究按照研究是否对被试变量进行控制或操纵,可将心理与教育研究分为实验研究与非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指对被试变量进行控制的条件下,研究心理现象与教育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类型。非实验研究是指对被试变量不加控制而收集被试有关情况的研究。(四)发展研究与非发展研究按照研究是否关心心理现象或教育现象的过程和发展变化,可将其分为发展研究与非发展研究。发展研究主要有纵向研究、横断研究和趋势研究三种类型。应该指出的是,上述研究的划分标准是相互交叉的。二、心理与教育研究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收集数据的方法很多,如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问卷法、社会测量法、心理测验法、口语报告法、技术法、档案法等方法。三、心理与教育研究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定量分析主要以统计分析为主,主要包括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两大部分。按照分析涉及的变量数目,又可分为一元统计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两类。定性分析主要是变量关系的逻辑分析方法,是指通过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与具体等逻辑方法和思路,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和思维加工,指导定量分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第三章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第一节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总特点一、研究背景的现场化将研究背景从传统的实验室转向各种形式的生活、工作、学习现场,充分发挥现场研究中研究对象、研究背景真实、自然的优势,并综合运用观察、实验、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以得出更为客观、更接近自然、更接近真实的心理、教育活动规律的结论。为了保证现场研究的结果同时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在现场研究的众多方式中,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和普遍采用现场实验研究。二、研究方式的多学科化心理与教育研究对象是人、人的活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它所涉及的问题是纷繁复杂的,常常不是一门学科所能承担和解决的。因此,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各种心理与教育现象及其活动规律,解决心理与教育方面的各种问题,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三、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目前,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在方法上出现的综合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强调采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和探讨心理与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其次,强调和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第三,强调采用综合设计方式。第四,注重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四、研究手段的现代化首先,在一些新兴的研究领域,出现了大量新的研究技术和手段。其次,心理与教育研究手段现代化的特点,还体现在一些现代化的实验室和观察室的建立上。五、研究结果的数学化一是在研究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多元分析方法。二是计算机已成为最重要的计算工具。三是在传统使用定性方法的领域,开始采用“元分析”等定量方法。四是模糊数学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除上述特点外,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还将一些统计方法(如时间滞后相关分析、路径分析等)用于分析自然观察的结果,通过对几个变量在某个时刻的相关与经过一定时间以后它们之间相关的比较,在一定程度上推论因果方向,得出因果结论。第二节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生态化特点一、生态化趋势的基本特点在理论方面,心理与教育研究者借鉴了生态学的有关思想,提出了心理与教育研究生态化趋势的基本观点:①心理活动或教育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各个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处于一个复杂的关系之中;②心理与教育活动既受其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又受其外部因素的影响;③心理与教育研究应在家庭、学校、社会等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中进行,以揭示真实、自然条件下的心理活动或教育活动规律;④心理与教育研究应注重研究个体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⑤心理与教育研究应注重研究个体在其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主动性。在研究方法方面,心理与教育研究者并不局限于生态学强调的观察法,而是以其生态思想为指导,主张心理与教育研究脱离实验室走向生态,把实验室固有的严格性移植到自然的、真实的环境中去,并在其中揭示心理与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系。因此,生态化趋势采用的研究方法,具有既不同于实验法对实验室的依赖,也不同于传统观察法为真实性而牺牲严密性的特点。它强调研究的情景必须是自然的,但研究本身同时也必须是严格的。也就是说,它要求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而又毋需以降低内部效度为代价。为了做到
本文标题: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93808 .html